地處相對溫暖的南部,冬日罕見的雪景因而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奇想,游文富的《月迷津》與《賞羽燈》,前者以以竹子製成帶有「月」字形的迷宮,透過燈光營造出迷濛的銀色世界,後者則利用現有的涼亭結構,將羽毛層層包覆其上,仿若積雪之景。林建志的《雪上摩特車遊記》,以雪人在寒冬中騎乘水上摩托車的萌感造型,搭配螢光塗料的活潑色感,喚起對夏日的殷殷期待。
陳冠宏、陳建志《春花鏡月》展出現場。(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除了就地緣特色而有的水上作品,部分參與藝術家也藉由結合過渡空間如橋、步道,增添觀看動線的豐富度,以及燈節現場的整體氛圍。如設置在橋南老街入口興隆橋上的《春花鏡月》,為陳冠宏與陳建志採用各種尺寸的圓鏡,搭配曲度不一的弧型金屬牙條相間而成的裝置,以弧型牙條的奔放交錯象徵著竄流的烽炮,試圖透過鏡面與水面的多重映射,與來往人潮形成獨特的視覺印象,傳遞春季寓意;有用主張團隊的《秋水光澗》,結合水畔步道的樹木,以燈光擬態而成高低不同、疏密錯落的光柱,企圖想像月津港的秋季,群樹間的落葉隨著秋風翩然而降。此次燈節亦特別邀請法國的知名團隊Groupe LAPS,展出作品《Keyframes》架設在鄰近水月橋的柳樹群旁,以擅長的人形燈管雕塑,在夜晚透過燈光程式設計與音樂故事,演繹出如逐格動畫般、律動十足的閃爍視覺效果,成為具敘事感的聲光劇場,此次來台也特別在聲音內容編排加入包含中文和台語的對話橋段,引起現場觀眾共鳴地莞爾一笑。
Groupe LAPS《Keyframes》展出現場。(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照亮藝術創作的本心
邁入第六年的月津港燈節,今年的策展單位都市藝術工作室亦透過工作坊的舉辦,帶領鹽水國小的師生彩繪燈籠,有別於懸掛的方式,而是綿延滾滾地鋪在水岸旁的一段步道,隱喻著一顆顆等待新生的彩蛋。除此之外,回顧頭幾屆的月津港燈節皆是由策展單位統籌所有參與燈會的作品,去年開始才在主題燈區旁,另闢由文化局徵選多件大專院校學生的作品的「璀璨徵件區」,由於主題不限,參加作品除了以該年生肖為發想外,也看到許多回應元宵傳統或鹽水地緣特色與發展的主題或想像。
如郭俊邑的《津寶》打造了一個月津港守護神的形象:津寶,傳聞祂在每年的元宵節前後便會從大海中游回至此,而能看見祂身影的人便能獲得平安順心的祝禱;連敏盛的《煙硝WAY》,將美軍空襲鹽水的歷史沿革聯想至蜂炮的景況,想像身處同樣煙霧環繞的情境中,企圖將蜂炮文化的祈福精神撫慰歷史傷痛的記憶;由呂裕文、張哲瑋、蘇祺傑、楊定遠、麥子文、陳庭宇、黃媺淳組成的團隊作品《結晶體》,靈感來自呼應月津港因海水流通而使得水質具有鹽味的環境特色的地方傳說,以鹽的結晶體為概念,結構出充滿理性線條感與張力的視覺呈現。另一組團隊作品《鬱鱗》由蔡采綾、洪郁心、郭奕興以昔日的糖業脈絡出發,邀請過去因糖廠而生的在地小學:岸內國小的學童共同創作,轉化砂糖的意象與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商標,並以商標中象徵吉利的三角麟片為主要造型,遠觀便能感受到萬花筒視覺般的精彩細節。
蔡采綾、洪郁心、郭奕興《鬱鱗》展出現場。(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禹禹工作室的陳禹廷連兩年皆擔任徵件區的學生指導者之一,與學生就找尋的資料討論聚焦概念,並協助將其概念視覺化,他分享到自己「藉由這個活動認識不同的藝術工作者,或像現在開始帶學生進來參與也是一樣,始終能夠看到在藝術創作上,很純粹的事情一直發生,這點特別令人感到開心。」
有別於傳統燈節以當年生肖動物為主視覺,鹽水月津港燈節向來以主題式的策畫呈現河港獨特的燈景藝術,今年以「四季禮讚」為精神,並分別用桃紅色、綠色、橙色、藍白色調做為四個季節:「春曉」、「夏綠」、「秋紅」、「冬藏」的象徵,邀請藝術家就各自感興趣的子題或整體概念進行創作,這四個顏色也是策展團隊結合水畔步道與樹蔭環境,透過線燈搭配不同參展作品營造的「光環境」色調,相映出四季的整體氛圍。展出近50件的燈區作品分為「亮麗主燈區」和「璀璨徵件區」,相較過往以數量取勝或展出區域延伸的方式,此次燈節聚焦於月津港水域或者水岸旁,包含數件大型地景作品,共同構築更流場的作品觀賞動線。
四季變遷的風姿
此次燈節作品的展呈並未依循四季的線性變化做為配置,而是就視覺呈現的效果或從作品之間的閱讀,傳遞出時節的錯落,似乎也能呼應台灣因著暖冬而顯得季節分野模糊的現實。展出作品之中,來自日本的藝術家皆以詩意而柔美的創作語彙演繹季節生態,並沿用傳統紙糊紮作的方式製作燈景作品,如森岡厚次(Koji Morioka)的《初蝶》意指該年春天看到的第一隻蝴蝶,如實描繪即將展翅而飛的蝴蝶,以此象徵著春季的新生;田中建作(Kensaku Tanaka)的《蟬羽化》靈感來自日本俳句中用以描述夏季的詩詞,傳神表現蟬欲羽化成蟲的樣貌,象徵迎向夏日的朝氣。在地創作團隊禹禹工作室的作品《邊之雲》,回應了自身長居鹽水的生活狀態,將竹片透過經緯式的編織交錯,轉化竹片材質堅韌的精神性象徵,試圖表現酷暑中,當心境改變便能發現夏日依然有著不為人知的沉穩恬靜。創立禹禹工作室的陳禹霖、陳禹廷兩兄弟的住家就緊鄰月津港邊,也是提案辦理首屆月津港燈節的推手,陳禹廷提到最初的推動,一方面是感念早期鹽水的傳統燈會,一方面也希望藉由當時河港剛整治完的機會,試圖透過藝術展演活動的帶入,改造老城鎮。然從第一屆參與至今,他們也不斷反思地方政府、民眾與藝術工作者對於月津港燈節在藝術性、觀光效益、在地關係之間的想像。
禹禹工作室《邊之雲》展出現場。(都市藝術工作室提供)
Tags
黃鈴珺( 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