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共創」和「永續」觀念下的藝文教育補助新活水:「堤頂之星2.0」與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轉型

「共創」和「永續」觀念下的藝文教育補助新活水:「堤頂之星2.0」與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轉型

Co-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Stars of Tiding 2.0" and O-Bank Education Foundation's Transformation

「堤頂之星」徵件計畫進階至2.0的最重要轉變,當屬徵件內容從過往聚焦於個體藝術家已完成之平面或立體藝術作品,轉向至以團隊為主要訴求對象、鼓勵社群協作與跨界創意的計畫型創作,不僅仍將提供獲選者發表或展演的空間,更一改過去未設獎金的模式,轉而為獲選計畫案提供上限為20萬元的補助。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自2009年啟動「堤頂之星」徵件計畫,結合產學資源,聚焦於音樂類表演與視覺藝術展演的扶持與推廣,迄今已有12年的累積,並因應時代變化,於2021年末擬定並發佈「堤頂之星2.0」的全新規畫,也以此成為基金會自身轉型的立基點之一。

朝向計畫型補助的徵件「2.0」版

「堤頂之星」徵件計畫進階至2.0的最重要轉變,當屬徵件內容從過往聚焦於個體藝術家已完成之平面或立體藝術作品,轉向至以團隊為主要訴求對象、鼓勵社群協作與跨界創意的計畫型創作,不僅仍將提供獲選者發表或展演的空間,更一改過去未設獎金的模式,轉而為獲選計畫案提供上限為20萬元的補助。此外,「堤頂之星」始終同時對視覺藝術與音樂表演藝術投以關注,專注表演藝術的「藝文共賞」在過去一年內受疫情影響,先以獲選者表演權益為重,而在本年度首次將分開辦理兩個領域的徵件。

王道銀行總部外觀,圖為「第十三屆堤頂之星—藝文共賞徵件計畫」路旗。(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表示,這一系列新舉措將會為「堤頂之星」徵件計畫帶來質變:若說「1.0」時期的「堤頂之星」主要側重為年輕藝術創作者提供發表與展演的舞台,正在開啟的「2.0」則轉向回應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需求。這不僅呼應了藝術創作類型與當下時代脈動之間的互動,也代表基金會透過對創作的溯源,真實參與當下的當地藝術創作與展演生態。

若回溯基金會設立「堤頂之星」的初衷,就包含有扶持年輕創作者、面向大眾進行藝文推廣等兩大方面;十年來這一徵件計畫在執行過程中累積了許多經驗,但也逐漸遇到一些瓶頸,譬如受限於特定創作媒材、僅以個人為徵件對象、未提供創作經費補助等等。基金會董事之一林曼麗是此次「2.0」的階段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推手之一,她長期身處藝術教育前線,協助基金會團隊釐清如何在既有累積的基礎上、更聚焦地將資源提供給有潛力、有心的年輕藝術創作者。透過轉型為計畫型徵件,2022年「堤頂之星」將「共創」視為重要精神,鼓勵團隊分工、調查研究、跨界合作,在最終呈現方式上也不作限制,從根本上看,也是基金會朝向多元開放躍進的一大步。

下一年度的「堤頂之星」依舊強調教育性與產學資源的密切結合,同時更進一步策略性地發展出與合作的藝術院校推出年度策展人制,針對學生族群徵件,甚至以此刺激系所間、甚至校際的跨域組隊。策展人訂立年度主題,扮演一個「議題倡議者」的角色,並將策劃於明年中舉辦的年度主題展;同時也在計畫期間對另三檔獲計畫補助、將分別以展覽呈現其成果的計劃案給予協助與輔導,著重於溝通議題、交流展呈形式;最後年度策展人則可作為某種意義上的觀察員,將為基金會提供更深入的意見和反饋。2022年「堤頂之星」的年度策展人黃建宏為之設題為「智能城市」,探討圍繞數位化、自動化、虛擬化等風景中的科技城市,及藝術在未來可扮演的角色。這一主題的提出,也呼應了王道銀行所代表的數位化生活,與當代社會之間的互動樣貌。

堤頂之星十週年與喜憨兒基金會合作,邀請憨兒參加由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台北藝文之旅,包含參訪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聽音樂會,圖為音樂會現場。(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從平台到共創的基金會轉型

「堤頂之星」從一開始就設定主要面對的是年輕族群,呼應了基金會在教育主題上的立基點,也關乎其此刻與下一階段的具體定位。對基金會而言是一種「聚焦」,當業已存在許多藝術基金會為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提供贊助管道,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的著力點就再往創作的前段延伸,銜接至藝術教育階段的資源挹注。

在這樣一以貫之的立基點上,「堤頂之星2.0」從過往的平台與中介角色中躍升,將某種程度上受限於展演地域性的公共性進一步擴大;過去獲選藝術家曾在「創意再現」的企畫下深入校園或社區與民眾互動,而「2.0」則將更擴展透過議題與社會多元互動的公共可能性,首先便體現在從創作補助端鼓勵社會參與式的計畫。這也從另一方面呼應基金會母體、王道銀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而基金會可於其間擔任的角色,即「以藝術作為一種協助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方法與中介」,進一步深化地將企業資源向外注入藝術教育、人才培育等方面,依舊是基金會未來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與外部機構或組織的策略合作也將朝向這一方向推進,包含延續過去與藝文社群(如大內藝術節)、與教育機構(如內湖國小)等領域的社區合作,在向外拓展的同時,也期待繼續在區域範圍內的藝文教育生態中扮演一個共融平台的角色。

堤頂之星藝術展提供新秀展出空間與行政宣傳資源,搭建藝文共賞平台,同時以藝術回饋社會。(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提供)

在「堤頂之星2.0」所提及的幾個補助重點中,「促進文化平權」、「弱勢族群關懷」也是鮮見於此類徵件計畫的涉及面向,在此關乎基金會回顧過去十年徵件補助後,某種愈見清晰的永續觀。據統計,「堤頂之星」迄今為止已補助和培養不同領域破千位創作者,無論是過往獲選的藝術新秀在此後的創作之路如何獲得有效的推動,還是從整體上看這一徵件計畫所累積的資源如何不至於被浪費、不被局限於單點的補助,都可在前述這兩個補助重點面向中找到永續性的可能:基金會一方面持續提供資源,另一方面也透過媒合、企畫,以諸如弱勢族群的藝術教育等形式攪動起活水,已成為正開啟的下一階段工作重心之一。

因此「堤頂之星2.0」也昭示了基金會在其內外部深化「共創」的階段性新目標:向外,與藝術家(創作團體)、策展人、社會建立共創連結;向內,則有團隊從執行者朝向參與者的角色轉換,透過觀念轉化而帶動整個基金會轉型。這也讓外界期許「堤頂之星2.0」可成為一個新時期內以企業主導的藝文補助新典範。


【堤頂之星2.0】視覺藝術展覽補助計畫

計畫申請線上說明會
活動時間|2022.01.06 (四) 14:00
線上說明會平台連結|https://reurl.cc/xE587N

補助計畫官方網站|連結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2.02.28(五),23:59前
報名簡章|連結

嚴瀟瀟(Yan Xiao-Xiao)( 209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