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來自使徒的凝視 賴九岑「十二使徒」個展

來自使徒的凝視 賴九岑「十二使徒」個展

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辦的藝術家賴九岑「十二使徒」個展,共呈現十五件作品。儘管不是教徒,賴九岑在求學時期即被文藝復興…
大未來林舍畫廊舉辦的藝術家賴九岑「十二使徒」個展,共呈現十五件作品。儘管不是教徒,賴九岑在求學時期即被文藝復興藝術家喬托繪製於史格羅維尼禮拜堂(Cappella degli Scrovegni)的壁畫觸動並將所感予以內化;他在2013年創作了第一件使徒作品,在時間的催化下逐步完成了十二使徒。
藝術家賴九岑與作品合影,左:《套彩虹圈圈的第五使徒》、右:《身心靈都同步的第三使徒》.壓克力顏料、畫布.200×120 cm.2014。(攝影/楊椀茹)
撿拾,是賴九岑自小就有的習慣,而隨著生活類型的變遷,實際的親身走尋已轉化成自虛擬的網路搜索,在挑選過程中所依憑的視覺經驗與心理感受,也隨之改變。自2000年開始,賴九岑以在網路上看到的玩具作為創作對象,而這些被藝術家挑選繪製於畫面上的人物皆褪除原有的身分背景與敘事脈絡,在藝術家僅擷取樣貌、藉由拼組與重置的創作手法,再現其表層而成的平面式肖像,延展出另一層面的觀看意義與對話空間;而畫面邊緣各色顏料層疊厚積的肌理與主畫面平坦光滑的質感則形成繪畫語言表現的相互參照。
十二使徒分列於展場兩側,最終聚焦於大型作品《折疊機會與命運的十字》.壓克力顏料、畫布.120×120 cm×4 pcs.2015。(攝影/楊椀茹)
作品於展場的擺設方式如同禮拜堂的格局;使徒與先知等雕像矗立於兩側高處俯瞰世人,而空間最深處則是視線焦點與精神核心。儘管十二使徒的形象各異、腳下所踩的彩色球體亦呈現出不同變化,但全體排開卻沒有一絲違和感,彷彿再自然不過地規矩排成兩列,奇異地呈現出一種具有秩序感的律動,在空間中烘托出一股沉靜而安穩的氣息。而在展場盡頭則是一組作品《折疊機會與命運的十字》,四屏畫面間隔而成的十字形空間,具有聚焦效力卻也呼應著使徒所踩的多面球體,發散出充滿變數的無限可能。
觀者需以仰視才得以觀看使徒。(攝影/楊椀茹)
藝術家認為,「過多的分析與詮釋也許能增加作品的份量,但也可能弱化了用心去感受的能力。」不透過作品傳遞任何指涉,就像展場中的眾使徒亦未呈現出大家既往印象中的莊嚴肅穆之感,延續藝術家極具個人標幟風格的鮮明色彩與輕鬆趣味、卻不顯得喧鬧。「使徒」系列作品高度達兩公尺,其考量源於藝術家刻意讓觀者必須要仰望才得以看見畫面人物,直覺做出抬頭凝視使徒的舉動;而觀者在展場中走動時,則無不感覺到被注視,在此氛圍中產生嶄新的體驗與思考的想像。「使徒是不是使徒,十字是不是那個十字,說穿了跟感受作品並無太直接的關聯。」
展覽現場一景,左:《跟色彩鬧彆扭的小不點》、右:《找不到階梯的傻大個》.壓克力顏料、畫布.93×68 cm.2015。(攝影/楊椀茹)
賴九岑表示無論是使徒或者是一般大眾的存在,都希望在活著的時候能做些什麼、在某個人心中留下一個位置,而不是在過世之後就被大家遺忘。
正如他在展牆上引用的英國小說家George Eliot所言:“Our dead are never dead to us, until we have forgotten them.”
楊椀茹 (Yang, Wan-Ju)( 160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