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卓納畫廊的藝博雙城策略:台北當代與香港巴塞爾亮點總覽

卓納畫廊的藝博雙城策略:台北當代與香港巴塞爾亮點總覽

David Zwirner’s Art Fair Strategy in 2 Cities: Taipei Dangdai and Art Basel Hong Kong Highlights

考量台灣藏家群收藏歷史悠久、收藏內容橫跨東西方不同時代,且都有深厚的學養和對藝術的鑽研,卓納畫廊希望帶來旗下代理、平時不易在台灣展出的現代藝術大師作品,因而為本屆台北當代精選喬治.莫蘭迪、約瑟夫.阿爾伯斯和保羅.克利等西方藝術史上經典的現代藝術大師,也帶來呂克.圖伊曼斯、米凱爾.博伊曼斯等畫廊旗下重要的佛蘭德藝術家作品,同時曾於去年受邀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攝影大展的托馬斯.魯夫,以及另一位當代攝影大師沃爾夫岡.提爾曼斯也有作品在展出之列。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連續第三屆參加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北當代),而在再度受疫情影響而調整的亞洲藝博會日程下,面臨著在五月的下半月,先後參加原本一月舉辦的台北當代、原本三月舉辦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以下簡稱香港巴塞爾)的挑戰。 

於去年底甫加入卓納畫廊、任香港總監的佟立華,特意為此次台北當代返台隔離,接受我們專訪時,首先梳理了卓納畫廊面對這兩次緊鑼密鼓舉辦的重要藝博會,所採取不同、但聯動的策略。她表示,對於畫廊而言,藝博會策略中的核心便在於考量當地的收藏群體和環境,而此次團隊根據台灣與香港兩地的藝術市場、收藏群體、文化背景等,在選件和展場呈現上,讓兩地藝博會的展位各具主題特色,又互有聯結。 

台北當代與香港巴塞爾:策略差異與聯動 

考量台灣藏家群收藏歷史悠久、收藏內容橫跨東西方不同時代,且都有深厚的學養和對藝術的鑽研,卓納畫廊希望帶來旗下代理、平時不易在台灣展出的現代藝術大師作品,因而為本屆台北當代精選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lf Albers)和保羅.克利(Paul Klee)等西方藝術史上經典的現代藝術大師,也帶來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等畫廊旗下重要的佛蘭德(Flemish)藝術家作品,同時曾於去年受邀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曾舉辦攝影大展的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以及另一位當代攝影大師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也有作品在展出之列。 


喬治·莫蘭迪,《靜物》,油彩、畫布,25.5 x 40.5cm,1959。(© 藝術家權利協會(ARS)、意大利作家及出版商協會(SIAE);圖片由卓納畫廊提供)

而在相隔一週舉行的香港巴塞爾,卓納畫廊則將聚焦年輕藝術家們的新近創作,例如凱瑟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奈特.婁曼(Nate Lowman)、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喬丹.沃爾夫森(Jordan Wolfson)等,同時亦有幾位攝影大師的作品。因此從台北當代到香港巴塞爾,可清晰看到卓納畫廊完整呈現了畫廊所代理的不同世代、不同風格的藝術家之脈絡。 

愛麗絲·尼爾,《德魯伊教團員》,油彩、畫布,108.9 x 82.6 x 5.1cm,1968。(© 愛麗絲·尼爾藝術家遺產;圖片由藝術家與卓納畫廊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卓納畫廊特別安排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的作品與麗莎.約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的新作分別在台北與香港兩地展位亮相,力圖讓兩地藏家分別近距離欣賞這兩位分屬不同世代,但同樣以人物繪畫為主的二十世紀重要女性藝術家。 

因應相近的展期,以及台、港兩地的旅行限制,卓納畫廊針對人力作出最有效和精簡的分配和安排,銷售團隊和行政團隊各有代表來參加台北當代,同時也隨時與香港團隊保持聯繫,互相支援。 

約瑟夫·阿爾伯斯,《向方形致敬 》,原畫框、梅森耐特纖維板、油彩 ,30.5 x 30.5cm,1954。(© 約瑟夫和安妮阿爾伯斯基金會 / 藝術家權利協會 (ARS);圖片由約瑟夫和安妮阿爾伯斯基金會和卓納畫廊提供)

台北當代焦點作品推薦 

卓納畫廊紐約空間曾於去年初舉辦了頗具藝術史與開創性的莫蘭迪與約瑟夫.阿爾伯斯雙人展「永不終結」(Never Finished),這一頗受好評的展覽概念也延續至本屆台北當代現場,主要呈現為難得一見的莫蘭迪作品,包括最為世人讚譽的「靜物」及「花卉」兩個系列,以及另一系列來自不同時期、描繪日常靜物的畫作、版畫和紙上作品。同時,展位也呈現包括阿爾伯斯在內的,美學上受莫蘭迪影響或有關連的藝術家們大作。觀眾可在台北當代仔細品味這兩位藝術家細緻日常而又持久的專注精神,是如何讓他們在各自探索的主題之下,凸顯出色彩的本質和無盡的可能。 

喬治·莫蘭迪,《花卉》,38.7 x 31.1 x 4.4cm,油彩、畫布,1947。(© 藝術家權利協會(ARS)、意大利作家及出版商協會(SIAE);圖片由卓納畫廊提供)

同樣在藝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也在台灣難得一見的,還有保羅.克利的晚期創作,此次卓納畫廊帶來克利於1930年代間創作的紙上作品,從中可一窺他對趙無極及其他藝術家的影響。 

保羅·克利,《纏結》,紙板、紙上水彩、蛋彩及鉛筆,51.1 x 40.3 x 3.8cm,1939。(© 克利家族;圖片由卓納畫廊提供)

展位上的幾位比利時藝術家也是亮點,包括呂克.圖伊曼斯、米凱爾.博伊曼斯和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等人的作品,皆為台灣難得一見的當代繪畫大師之作,其中德.凱澤的作品《無題》便曾於2007年的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卓納畫廊香港空間開幕展藝術家米凱爾.博伊曼斯,此次有一件作於2020年的《紫色和藍色圓錐體》展出,屬於他在比利時因疫情封城之時創作的「彩色圓錐體」系列,當時藝術家因無法邀請模特前來畫室,就用家中找到的布料碎片製成圓錐體,觀察西方藝術史傳統中模特及其飾物是如何被描繪的,並進一步地將表徵對象減化還原為反覆出現的主題,融諷刺、悲劇、幽默和悖論於一體的抽象升華之作。此外,移居美國的比利時年輕藝術家哈羅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於2019年所作、以冰川為主題的大幅畫作也可於現場觀賞。 

米凱爾·博伊曼斯,《紫色和藍色椎體》,油彩、畫布,60.6 x 40.2 x 4.7cm,2020。(© 米凱爾·博伊曼斯;圖片由藝術家及卓納畫廊提供)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David Zwirner

展期|2022.05.20 – 2022.05.22
地點|台北世貿一館B05展位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展期|2022.05.27-05.29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