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東南亞藝術蓄勢再起,拍賣市場點將錄

東南亞藝術蓄勢再起,拍賣市場點將錄

Resurgence of Southeast Asian Art, Artists to Look Out for in the Auction Market

東南亞藝術歷經亞洲市場幾度盤整,近20年來始終維持一定的市場熱度與競爭力。而隨著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力提升,東南亞買家於藝術市場的參與度與重要性也日益提升,本文為盤點東南亞主要國家的藝術風格、拍賣標的以及往昔高價紀錄。

亞洲藝市春拍方歇,各家拍賣行皆頻傳捷報。而回顧近幾季的亞洲拍場,西風東漸的局勢漸趨明顯,往昔能締造高價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占比被明顯弱化,而在亞洲藝術市場的幾度重整起伏,尤其西方藝術品大舉進場的態勢下,東南亞藝術長年仍獲一眾藏家支持,當中更以越南藝術的整體增幅最為顯著。而本月底蘇富比(Sotheby’s)將重返新加坡舉辦以東南亞藝術領銜的拍賣,也作為回應東南亞各國經濟力的提升,帶動在地買家積極參與市場的現況,都值得再度觀察東南亞藝術的發展。

延伸閱讀|東南亞藏家崛起,蘇富比將於新加坡舉辦「現代及當代藝術拍賣」

越南藝術家黎譜《裸女》於2019年佳士得香港以1092.5萬港元成交,為首件跨越千萬港元拍價門檻的越南藝術。(佳士得提供)

蘇富比在1995年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隔年舉辦首場東南亞畫作拍賣會至2007年,在2008年將拍場整併至香港並舉辦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而佳士得(Christie’s)則早在2005年於香港先行試水,開設「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專場,直到2001年以「泛亞洲」概念將所有亞洲藝術整併,以促進藏家的跨地域購買。是故,東南亞藝術並非藝術市場的新標的,而是在香港作為國際藝術交易平台優勢,使東南亞藝術的客群也從區域化走向國際化,更挺過金融海嘯危機,蘇富比香港在2011年東南亞藝術專場首次突破1億港元,至2013年秋拍的總成交額高達逾2億港元,東南亞藝術市場也約在2013至2016年達到鼎盛,許多藝術家皆在此時期屢屢翻新拍賣紀錄,顯見東南亞藝術板塊並非短線的熱點。

印尼藝術家李曼峰《年豐人壽》於2012年蘇富比香港拍出3,426萬港元,締造當時東南亞藝術拍賣紀錄新高。(蘇富比提供)

東南亞為一個地理概稱,各國因著環境條件、民族、宗教、文化,以及近代受到外來殖民政權的影響與差異,造就出層次豐厚、在地色彩鮮明的藝術面貌。許多東南亞現代藝術家在當時都有海外留學或展覽資歷,對於同時期的西方藝壇脈動有所理解而具國際視野,顯見他們並非受限於本土,而是有意識地選擇與自身所處環境相關的題材作為創作,反映出揉合東西的視覺圖譜。下文則梳理東南亞藝術標的:

越南:歲月靜好的夢土

越南的現代藝術教育發軔於法國人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u)於1925年在河內創辦的中南半島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 de l’Indochine),以西方古典繪畫、印象派畫風為主、越南傳統為輔,從工藝提升至藝術層級。學生亦不乏油畫與絹畫兼善者,延續傳統卻不囿於陳規,甚至可見裸女等題材,現於拍場深受追捧的黎譜(Le Pho)、梅忠恕(Mai Trung Thu)、武高談(Vu Cao Dam)、阮潘正(Nguyen Phan Chanh)等,皆畢業於此校。1930年代初期,越南藝術家的作品在巴黎美展引發關注與收藏風潮,而後也因越南政局的多變不穩,有一派藝術家客居法國終老。越南藝術特有的柔婉靜謐風格在長年奠基的歐美藏家以及越南海外移民的收藏基礎之下,拍賣公司得以持續策劃來源有緒的藏家專拍,量多質精的越南藝術始終在東南亞藝市板塊占有一席之地,且因估價合宜而持續疊高其拍賣紀錄。

蘇富比於今年7月初首次在越南舉辦展覽,武高談《回歸》為展品之一。(蘇富比提供)
越南藝術家黎譜在今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上場的《庭園人物》,以1,792萬港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也是第二高價越南藝術品。(蘇富比提供)

而梅忠恕則有急起直追之勢,在去年蘇富比香港春季晚拍的「追憶中南半島:杜夢堂夫人珍藏」專場,油畫作品《芳小姐的肖像》以低預估價3倍以上的2437.5萬港元成交,躍居為越南藝術的最高價拍賣之作。而個人次高價也是在去年蘇富比香港秋拍的《河邊的斗笠仕女》成交價1227.5萬港元。據Artprice數據顯示,梅忠恕在2021年拍賣總額達1,400萬美元,世界排名亦升至第133位。

越南藝術家梅忠恕《芳小姐的肖像》於去年蘇富比香港拍出2437.5萬港元,躍居最高價的越南藝術品。(蘇富比提供)

此外,邦瀚斯(Bonhams)在去年11月香港推出的「東南亞現代/當代藝術」拍賣,呈現數件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永瑞的藏品。保大帝曾留學法國且熱愛藝術,上任後亦傾力支持傳統文化,在位期間(1926年至1945年)迎來越南漆藝發展的蓬勃期,而范光厚(Pham Hau)便是當時聲名鵲起的名家。此場上拍的《下龍灣的金色夕陽》六聯屏,由亞裔買家以973.25萬港元成交價競得,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同一場上拍的梅忠恕《彈奏月琴的女子》也以接近高預估價3倍之多落槌,強勁以781.25萬港元成交,譜寫藝術家水墨設色絹本新高拍賣紀錄。

越南漆畫藝術家范光厚《下龍灣的金色夕陽》六聯屏,在去年邦瀚斯香港秋拍以973.25萬港元成交,創下藝術家拍賣紀錄。(邦瀚斯提供)

印尼:湧動的時代剪影

擁有逾2.7億人口的「萬島之國」印尼,在東南亞藝術市場也極具分量。被荷蘭殖民將近350年的歷程中,接受現代化思潮的印尼藝術家力求突破殖民色彩濃厚、浪漫化的「美哉印地」畫風,著重在展現本土與人民的真實面貌。

被譽為印尼現代藝術之父的蘇佐佐諾(S. Sudjojono),作品流露出鮮明的民族主義意識,繪於1979年《蒂博尼哥羅王子率軍親征》一作,以印尼人民在1830年代抵抗荷蘭殖民政權的爪哇戰爭為題材,頗有借古喻今的意味。此作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季現當代亞洲藝術晚拍以5,836萬港元高價成交,至今仍為東南亞藝術拍賣價昂的拍賣價格之作。

印尼藝術家蘇佐佐諾《蒂博尼哥羅王子率軍親征》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5,836萬港元成交,迄今仍為最高價的東南亞藝術品。(蘇富比提供)

另一位藝術巨匠亨德拉.古拿溫(Hendra Gunawan)亦擅於呈現政治與歷史的敘事,同時也對於大眾生活情景多有著墨,並在人物的描繪上採以搶眼用色與流暢筆觸,創作風格鮮明。而在創作之外,他也成立人民畫家協會及印尼藝術學院,對推廣藝術普及化的貢獻深遠。在2016年蘇富比香港春拍登場的《獨立戰爭中的阿里.薩迪金》也以1965年的印尼獨立戰爭為題,拍出3,324萬港元為個人最佳紀錄。

印尼藝術家古拿溫在2016年蘇富比香港春拍登場的《獨立戰爭中的阿里.薩迪金》,以3,324萬港元成交。(蘇富比提供)

阿凡迪(Affandi)則以充滿速度感的即興式線條表現見長,甚至以手代筆更為直接地抒發情緒,他於1950年代遊歷歐洲各國,並在1954年成為首位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印尼藝術家。最高價拍賣紀錄為2016年蘇富比拍出980萬港元成交價的《婆羅浮屠與太陽》。

印尼藝術家阿凡迪最佳拍賣紀錄為,2016年蘇富比拍出980萬港元成交價的《婆羅浮屠與太陽》。(蘇富比提供)

而華裔藝術家李曼峰可謂東南亞藝術市場的扛鼎人物,早在2010年蘇富比香港上拍的《峇里島采風》以2,530萬港元成交,成為首位躋身千萬港元的東南亞藝術家,且個人拍賣前三高價皆逾3,000萬港元,為東南亞藝術家之最。生於中國的李曼峰,在童年即移居新加坡並曾習嶺南畫風,而後再赴印尼生活,曾在荷蘭留學的經歷並未讓李曼峰改以西洋技法創作,揉合東西觀念的他著眼於在地的風土民情,為南洋畫派的重要推手。李曼峰多幅高價拍賣作品皆描繪峇里島當地的生活景致,擅以暖褐色調中刻劃人民的生活即景,畫風溫潤且具詩意。個人拍賣紀錄為2013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的《峇里生活》3,596萬港元成交價最為價昂。

印尼藝術家李曼峰最高拍賣紀錄為2013年佳士得香港秋拍的《峇里生活》,以3,596萬港元成交。(佳士得提供)

在當代藝術方面,近年崛起的克莉絲汀.愛珠(Christine AY TJOE),拍賣價格在2017年首度進入千萬港元門檻,刷新最高價東南亞當代藝術之作。而去年佳士得香港春拍登場的《圈圈層疊》也以1,345萬港元成交價,再度翻新個人拍賣紀錄。

新加坡:南洋畫派的奠基

可謂新加坡現代藝術核心的「南洋畫派」奠定於1950年代初期,被視為四大先驅畫家的鍾泗濱、陳文希、陳宗瑞以及劉抗皆在上海接受現代美術教育,而後陸續赴新加坡並在南洋美專執教。1952年他們前往峇里島寫生,此行的創作為南洋畫派定下基調,結合東西方藝術來呈現東南亞風土民情,而非流於異域風情的表象。

巧合的是,陳文希與鍾泗濱的最佳拍賣紀錄皆於兩大拍賣行的週年紀念專場所締造。佳士得香港在2016年於新加坡獨立50週年之際,推出「匯聚:新加坡藝術特別專場」,鍾泗濱以峇里島祭典活動為題材的《峇里舞會》為772萬港元,創下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新加坡藝術家鍾泗濱《峇里舞會》在2016年佳士得香港「匯聚:新加坡藝術特別專場」拍出772萬港元,為個人最佳拍賣紀錄。(佳士得提供)

陳文希以傳統中國水墨所作《枯藤雙猿圖》的局部被選為印製於新加坡50元紙鈔,顯見其分量。他在創作西畫時,常以半抽象和立體主義兼具的繪畫風格作為呈現,以幾何抽象構圖的《市集》油畫作品,則在2013年蘇富比在亞洲成立40週年的秋季晚拍登場,以高預估價雙倍之多的1,324萬港元成交,為其最高拍賣紀錄。

新加坡藝術家陳文希《市集》在2013年蘇富比香港拍出1,324萬港元,為個人拍賣紀錄。(蘇富比提供)

而出身顯赫的張荔英在早年留學美法時期即嶄露頭角,1954年定居新加坡後也在南洋美專執教近30年,為當時少數活躍於藝壇的女性藝術家。她擅長靜物畫,尤以描繪盛裝熱帶水果的籃子構圖最為經典,用色鮮麗反映出濃厚的南洋的意象。去年佳士得香港春拍的《靜物(中秋節)》一作,拍出高預估價2倍以上的1,003萬港元成交價為個人最高紀錄,也是繼陳文希之後第二位拍價達千萬港元的新加坡藝術家。

新加坡藝術家張荔英的《靜物(中秋節)》在去年佳士得香港拍出1,003萬港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佳士得提供)

菲律賓:多元畫風的匯萃

胡安.盧納(Juan Luna)不僅是菲律賓現代藝術的創立者,更長年投入政治獨立運動,他以西洋古典油畫風格描繪的《西班牙與菲律賓》反映出所處的時代背景,於2013年蘇富比香港40週年秋拍以高預估價4倍的2,588萬港元成交,迄今仍為最高價的菲律賓藝術品。而阿莫索羅(Fernando Amorsolo)則善用光影變化與寫實技法來描繪田園風光與人民勞動的情景,前兩高價都在今年的菲律賓當地拍賣行締造,最佳拍賣紀錄為88.3萬美元。

菲律賓藝術家胡安.盧納《西班牙與菲律賓》於2013年蘇富比香港拍出2,588萬港元,為最高價菲律賓藝術品。(蘇富比提供)

值得持續關注的是,菲律賓當代藝術家羅納德.溫杜拿(Ronald Ventura)以寫實而怪誕的魔幻風格奪人目光,《灰色地帶》曾在2011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以824萬港元成交,締造個人以及東南亞當代藝術最高價之作直至2017年被克莉絲汀.愛珠超越。而溫杜拿於去年佳士得香港春拍上場的《熱衷於社交聚會的人》,以低預估價24倍之多的1,945萬港元成交,再度刷新個人以及東南亞當代藝術拍賣紀錄。

菲律賓當代藝術家溫杜拿在去年佳士得香港春拍的《熱衷於社交聚會的人》拍出1,945萬港元成交價,刷新個人以及東南亞當代藝術拍賣紀錄。(佳士得提供)

此外,相較於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發展,亞洲熱帶島國生活步調和緩、風光原始純樸,如同大溪地之於高更,也在20世紀初吸引一批西方藝術家到東南亞生活與創作,形成一股印歐藝術風潮。當中最知名的比利時畫家勒邁耶(Adrien-Jean Le Mayeur de Merpres)在1932年移居峇里島並在此終老,他以當地的原始景緻與婀娜女子為題材,用色如豔陽般鮮麗飽滿,描繪與世無爭的人間淨土。《荷花池邊的女人》在2016年佳士得香港的三十週年誌慶拍賣拍出3,060萬港元,為個人最高拍賣紀錄。

印歐藝術家勒邁耶《荷花池邊的女人》在2016年佳士得香港拍出3,060萬港元。(佳士得提供)

東南亞國家在近代與殖民國家之間權力消長當中,藝術家的創作無論是反映對身分認同的宏大省思或是描繪日常生活即景,都為東南亞發展進程做了珍貴的側寫紀錄。二戰之後,東南亞國家陸續擺脫外來殖民,在建構本土政權的過程中,對於國族的再次梳理與思考也提供更自由與開闊的創作環境。而隨著經濟成長的提升,東南亞藏家的數量增長與參與度提升,也將為東南亞藝術板塊的組成建構嶄新局面。

ARTouch編輯部( 163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