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自學不孤單,資源到你家 世界各地的學習超市 《孩子需要自學嗎?:自學不是放手,而是陪孩子慢慢長出學習的樣子》

自學不孤單,資源到你家 世界各地的學習超市 《孩子需要自學嗎?:自學不是放手,而是陪孩子慢慢長出學習的樣子》

自學,就像開了一家24小時的學習超市,沒下課鐘、沒補考壓力,但有超多資源任你選,只怕你不知道怎麼搭配。這一章就帶你逛一圈世界各地的「學習好市多」,看看大家怎麼買、怎麼搭、怎麼用,拼出自己的知識拼圖。

自學,就像開了一家24小時的學習超市。帶你逛一圈世界各地的「學習好市多」,每一種資源、每一個平台,都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堆出來的學習宇宙。

這很多人一聽到「自學」,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小孩關在房間啃課本,爸媽在廚房煮飯邊焦慮。但其實現在的自學,早就不是「關起門讀聖賢書」的孤島版本了,而是「世界即教室」的超展開模式。

自學,就像開了一家24小時的學習超市,沒下課鐘、沒補考壓力,但有超多資源任你選,只怕你不知道怎麼搭配。這一章就帶你逛一圈世界各地的「學習好市多」,看看大家怎麼買、怎麼搭、怎麼用,拼出自己的知識拼圖。

示意圖 非本書用圖 圖片來源: CANVA

美國:自學界的Costco,應有盡有、琳瑯滿目

美國人不只是超會搞創業,連搞教育都走得超前。

他們的自學市場已經發展出完整生態系,就像美國的大賣場,進去前還好好的,出來時手上就扛著一整車課程、教材、線上平台和共學活動。

首先是免費又超強的Khan Academy。它的介面簡單、教學影片清楚,從基礎算術到AP微積分、化學、甚至SAT模擬考應有盡有。很多家長把它當成每天的學習菜單,不誇張,有自學生說:「KhanAcademy比我爸還懂我需要什麼。」

接著是Outschool,一個有點像是自學版UberEats的平台。你可以選擇老師、時間、課程主題,像是「用Minecraft學歷史」、「用動漫角色設計創作文」、「魔法科學課」︙︙課表個人化到讓你懷疑世界怎麼變這麼好玩。

另外還有Co-op共學團體,是美國自學圈超重要的社群支柱。家長們一起規劃每週活動,輪流教課,孩子們學習、交朋友、玩角色扮演,學校有的他們有,學校沒有的他們也有。最重要的是―沒考試。這樣的資源組合,不只是應付課業,更是一種「生活學習化」的實踐。畢竟,誰說學經濟一定要念教科書?在家開一間虛擬小店,買賣樂高零件,實戰經濟學就上線啦!

英國:自然派學習的美學,學在生活之間

英國的自學,沒那麼「高科技」,但多了點「文青感」。

他們的教育文化重視探索與體驗,自學家庭大多走的是「生活派」、「自然派」、「博物館派」。其中最特別的是ForestSchool森林學校。它不是某間特定學校,而是一種教育方式:在樹林裡搭帳篷、鑽木取火、觀察鳥類、講故事、記錄自然變化。孩子們穿著雨靴、背著望遠鏡,就像小小探險家,學會的不只是自然知識,還有人際互動與自主判斷。此外,許多博物館、圖書館、劇院會提供自學生限定時段。平日上午沒有學校學生湧入,自學家庭成了特別貴賓,參加專屬導覽、劇場工作坊、歷史角色扮演課。

英國的家長不一定全靠網路,他們更喜歡走入真實世界,把教育當作一場文化旅行。書可以讀,但先去看看莎士比亞長什麼樣;課可以上,但也可以邊喝下午茶邊討論哲學。這種生活化學習,讓知識更像香氣,不像壓力。

示意圖 非本書用圖 圖片來源: CANVA

台灣:團媽力就是超能力,社群是關鍵字

說到台灣的自學資源,一定要先感謝一個特殊族群:團媽。

這些媽媽們的組織力、溝通力、行動力,完全可以組成一個非正式教育部,效率直逼科技新創。現在的自學生,不用單打獨鬥。只要加入幾個Line社群或Facebook社團,你就會發現:哇,這週有烘焙課、下週有科學實驗、下下週去小農田體驗耕作

什麼你沒報到名?沒關係,媽媽們已經幫你包好了位子,只要填表單、轉費用,孩子的課表就排滿了。除了實體課程,線上學習平台也越來越多元。像Coursera、EdX、YouTube教學頻道是標配;台灣本地也有PaGamO、EZWay、學習吧等平台,結合遊戲化、競賽、點數兌換等機制,讓孩子在「玩中學」的同時,也有成就感。還有些家長會「自製課程」,拍影片、寫學習單、開共學班。你想得到的,團媽們幾乎都想過,甚至早就做成共用雲端檔案供大家下載。這種資源分享文化,真的讓人覺得台灣的媽媽們應該得一面教育創新獎。

示意圖 非本書用圖 圖片來源: CANVA

全球線上平台:你的老師可能住在北歐

說到資源,當然不能忘了那些「雲端神助攻」。這幾年,線上學習平台開出一條條通往世界的高速公路,讓自學生的學習不再受限於地理、語言和時間。來看看幾個經典選項:

CourseraEdX:來自哈佛、MIT、史丹佛等大學的課程,不僅可以旁聽,還能取得證書。從設計思考、心理學到AI應用,包山包海。

Duolingo:語言學習神器,像在玩遊戲一樣。孩子們每天累積單字和文法,學到的不只是語言,還有習慣養成。

Scratch:麻省理工開發的程式學習平台,用積木堆出動畫、遊戲和故事,小孩超愛。

Brilliant:互動式數學與邏輯課程,讓孩子邊玩邊思考,學會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

KhanAcademyKids:針對低齡兒童設計,色彩繽紛、互動性高,連3歲小孩都能自己點著學。這些平台有的免費,有的付費,但都提供一個重要訊息:你不需要最棒的學校,也不一定要最強的老師,只要有一顆願意學的心和一台網路穩的設備,就可以開始。

示意圖 非本書用圖 圖片來源: CANVA

學習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自學這條路,看似孤單,其實比你想像中更熱鬧。

從美國的共學團到英國的森林課,從台灣的Line社群到全球的雲端課堂,每一種資源、每一個平台,都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堆出來的學習宇宙。當你開始不再只是問:「我該怎麼教孩子?」而是問:「我們可以一起去哪裡學?」你就會發現,自學從來不是「不上學」,而是「打破學校」。

學習,是家庭的冒險,是社群的共振,是世界的邀請。這扇窗已經打開,接下來,就看你要不要踏出去。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 孩子需要自學嗎?:自學不是放手,而是陪孩子慢慢長出學習的樣子》

推薦閱讀

一本提供孩子自學的全方位寶典

# 孩子不愛上學,怎麼辦?

# 一說要上學,就鬧肚子疼。

但孩子真的適合自學嗎?

# 而你準備好當⼀個「陪學者」了嗎?

不是你做不到,而是沒人教你怎麼開始。我們也曾如此,現在把這條自學之路寫給你。 

書中提供家庭實作範例、學習資源、PBL專案導向學習引導流程,讓你不用當專家,也能打造屬於孩子的學習旅程。給每個想改變卻怕走錯步的家長,這本書是你最好的起點與同行者。   真正的⾃學,是⼀種「選擇」,⽗⺟的態度決定孩⼦的發展 

當學⽣能夠主動學習,他們不僅僅是在吸收知識,⽽是培養⼀系列 21世紀核⼼能⼒(21st Century Skills),這些技能被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與全球教育專家認為是未來社會與職場必備的能⼒,包括: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能夠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案。創造⼒(Creativity):發展新點⼦,突破傳統框架思考。 溝通能⼒(Communication):清晰表達想法,與他⼈協作。合作能⼒(Collaboration):與不同背景的⼈⼀起⼯作,解決複雜問題。 

這些能⼒無法僅透過課堂聽講或考試來獲得,⽽是需要透過討論、合作、實踐與反思來發展。⾃學提供了⼀個更靈活的環境,讓孩⼦能夠透過多元的學習⽅式,培養這些真正影響未來的能⼒。自學的孩子也能培養出這些職場必備的能力,該如何做?

就讓在自學領域中的過來人和專家告訴你 :自學與PBL,讓孩子變成終身學習的人# 什麼是P B L 專案導向學習?# 世界各國的自學方式為何?# 如何讓孩⼦在PBL中找到⽅向感?# 教育不只是讓孩⼦「適應世界」,也要讓孩⼦有能⼒,去改變世界。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517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