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日常的重複曝光

日常的重複曝光

意識畫廊(Yesart Air Gallery)成立三年多來,今首次舉行攝影展。但由於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飽含生命…
意識畫廊(Yesart Air Gallery)成立三年多來,今首次舉行攝影展。但由於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飽含生命力與精神性,故此次展覽跳脫了媒材的號召力,僅僅命之「複構即迴——李浩個展」,展出數件描繪現實卻抽象如虛幻世界的作品。以年輕藝術家李浩獲2014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L'Iris d'Or,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SWPA)的「重複的機制」系列為主,輔以最新攝於台北內湖、大巨蛋等未完建築物的影像,提出對人們生活律動與社會機制的觀察。
李浩《Le Mecanisme Repetitif 04》.藝術微噴、鋁裱.120×80 cm.2012。圖/意識畫廊
「在現今社會的脈動中,個人的特質和多元性逐漸被同質化。人們忙著在被設定的遊戲規則中生活,並且盲從主流價值的腳步,日復一日,在此體制裡我們很容易忘了自己是誰?身在何處?在做什麼?現實生活就像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境。」為了表達這樣的生命情境與創作核心,李浩刻意挑選了日常環境中有大量人潮來往的場所,如辦公大樓、車站、大賣場等,透過重複曝光的手法來呼應現實架構下重複的生活、道路與人生。藝術家的看法是「每一次的曝光,都必然與上一次或下一次之間交互作用產生直接關係。一次一次、一層一層、一日一日、一景一景,垂直膠合不同時空的橫截斷面」。若以時間為作品的度量單位,李浩實踐上班族的日常規律,每天在同一時間,回到同一地點,在同一位置以相同構面,在同一底片上按下快門。經8至16天不等,作品在美學化的遮罩下,柔化了觀眾的判斷。空間亦復如是,如《Le Mecanisme Repetitif 05》賣場影像便是李浩將不同賣場貨道的曝光並置。他說:「不同維度的重複行為有著不同層面的意義,而每一次差異也都重複地再度差異於其他差異。重複此差異,並差異此重複。」正因為日常生活總是單調且規律地重複著,且此一規律並非出自人們的個人意識,而是社會宰制的隱形操作所致。換句話說,在一般還以為每天總有新鮮事發生、世界各個角落有獨屬於自身面貌時,李浩以象徵著進步的交通、建築工地等場景,告訴人們「其實都一樣」。因此這批緊扣著資本主義命題下社會價值觀的影像,除了可作為一種以微觀途徑檢視生命、對制理性(他律)的回應,同時也是對於真實與虛幻這一古老議題的新探索。
李浩《Le Mecanisme Repetitif 03》.藝術微噴、鋁裱.120×80 cm.2012。圖/意識畫廊
李浩《Le Mecanisme Repetitif 09》.藝術微噴、鋁裱.120×80 cm.2013。圖/意識畫廊
為表達「重複的機制」系列影像的核心——人們在遵循社會價值時的單調與重覆性,藝術家自2012年拍攝以來皆採黑白的方式呈現。但今年因大巨蛋而新啟動的拍攝計畫卻以彩色輸出,除強化「因盲從跟隨主流價值而逐漸失去自我主體意識」的狀態,亦可視為挑戰差異哲學於藝術實踐的示範。
藝術家李浩講述其拍攝影像的背後故事,如引起賣場工作人員上前關切、扣押相機等。圖/意識畫廊
陳芳玲( 64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