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從何而來,何以在此,將往何去? 表演藝術獎:「攏是為著.陳武康」 舞蹈生成的新可能
陳武康個人的舞蹈經歷,某方面投射了同代台灣舞者共同的困惑與經歷,在這樣的自我爬梳後,是否尋覓到所謂「我們的身體」?陳武康...
在身體與空間的流轉中 年度大獎:王大閎建築劇場×葉名樺《牆後的院宅》
戲曲演員黃宇琳飾演虞姬,在建築內部演出《霸王別姬》,而葉名樺則在屋頂上化身為霸王,以此隱喻王大閎生命的起落,傳統與現代並...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藝文紓困撤案轉彎?網曝立院主決議恐生掣肘
日前文化部編列藝文紓困預算遭刪減爭議,今(18)日遭指出國民黨立委李德維、鄭麗文所提之主決議並無撤去。
立委提案欲刪除藝文工作者紓困,表盟發布緊急聲明
有黨團立委提案刪除藝文工作者紓困補貼3億9047萬5000元,理由為因其他部會補助都是5到7月共3個月,所以文化部應該也...
方法阿忠:「我們」的共體身艱?《阿忠與我》
編按:有鑑於「共融藝術」在「文化平權」的政策推行之下,已愈發成為各創作領域的關注重點,本站特轉載《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
到不了的地方? 表演藝術未來趨向觀測
當世界各地多數藝術文化機構仍因疫情持續閉館中,劇場、現場藝術與藝術節實踐在過去一年正疾速歷經生產模式轉型。雖然數位、開放...
十年磨一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開幕預定期程,劇場硬體空間設計與軟體藝術計畫搶先看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自2012年動工,在今年5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後,可望於今年6月竣工,並經明年1月起的試營運,接著在7月迎...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拒絕遺忘,確定失落:黎煥雄專訪
我們究竟期待一個怎麼樣的復刻,指引劇場持續逃逸的路徑?或許在審視前,實有必要重新追索黎煥雄與新世代之間的合作軌跡,理解他...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告別或不要告別? 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的創作繞行
當陳界仁、黎煥雄、高俊宏皆回不去個人生命的年少青春,回不去所欲重現之該時期的身體展演,以及回不去橫跨解嚴前後至千禧年初期...
文章導覽
1
...
4
5
6
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