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黃亞紀談亞紀畫廊 3.0:與藝術家、藏家一同邁向國際的畫廊精準度
五年過去,黃亞紀眼中所看見一間經營5年的成功畫廊,大概不脫離亞紀畫廊現在的樣子──空間不在大,有「精準度」則名。不必求於...
當韓國熱、中國冷,藝博會能為台灣藝術生態耕耘何種未來?
當前的亞洲藝術市場似乎來到了另一個盤整期,但台灣依舊有將近20場藝博會以平台之名,各自在不同的客群、地域與範疇裡圈地。在...
一個地方美術館的遠見和堅持:法國「藝術方塊」當代美術館的典藏經
位於法國南方15萬人口小城尼姆(Nîmes)的 「藝術方塊」(Carré d'art)當代藝術館,今年盛大慶祝成立30週...
ACC紐約執行長Judy Kim上任後首來台,維繫新冷戰時期的台美藝術交流網絡
作為亞洲與美國之間重要的文化藝術贊助機構,由洛克斐勒三世於1963年成立的亞洲文化協會(ACC),如今正在以全球的巡迴計...
臺灣藝術家的國際活動與發展前景
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藝壇上的現狀,往往是國內藝術環境的映射。策略性的短期手段,就算確實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對長期發展而言,助益...
關於「國際化」的二三事:面對全球賽局,台灣當代畫廊產業如何出牌?
目前全球相當比例的畫廊都仰賴頻繁參與國際藝博會,來維持畫廊年度的營運資源。然而台灣藝術產業是何時開始關注「國際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