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代館中的無盡儀式 羅禾淋與陳依純雙個展

當代館中的無盡儀式 羅禾淋與陳依純雙個展

9月份的台北當代,兩個月的休養生息後,在一連串的展覽揭開序幕。第一場展覽推出新媒藝術家羅禾淋與陳依純雙個展,開…
9月份的台北當代,兩個月的休養生息後,在一連串的展覽揭開序幕。第一場展覽推出新媒藝術家羅禾淋與陳依純雙個展,開幕當天貴賓雲集,包括鳳甲創辦人邱再興、台灣動漫推廣協會蘇維欣理事長、義大利經濟貿易推廣辦事處的蕭國軍代表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羅禾淋與陳依純過去曾在鳳甲美術館舉辦過兩次的雙個展,這次創辦人邱再興也親自到場慶賀,對推廣台灣當代藝術支持的不遺餘力。
甫從新加坡返台,羅禾淋與陳依純9月中在台北當代館舉辦的「無盡的儀式」雙個展。
甫結束在新加坡為期一個月的駐村,羅禾淋與陳依純返台後的首場展覽以「無盡的儀式」為題,在台北當代館的實驗場域與觀眾見面,繼2013年後,兩人再度重返當代館聯手創作,以全新脈絡詮釋3年多來社會上的種種變化,回應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潛移默化;「無盡的儀式」探索的是人們逐漸被科技產品馴化後,會在毫無意識中做出仿如「儀式」般的行為,雖然藝術家意在批判,但其核心價值更在於「揭露」,引導觀眾覺察科技已經框住你我的生活。
羅禾淋與陳依純創作的《隱形的方向》錄像之作。
「無盡的儀式」展出作品包括早期的舊作到2016 新作,走進MOCA Studio右手邊一組錄像即是陳依純早期完成的作品。陳依純的外祖父林水源是風水師,此作以台灣民俗故事「抓交替」為本,告誡小朋友要學會守規矩,不要做傳統規範不該做的事情,如鬼月不要去玩水等,藝術家藉由作品反思規則是如何被制定的,當代社會的我們是否能以理性的方式抽絲剝繭了解民俗的規則是如何產生的。另一件作品是面對入口的《未來即時客工》,此作是藝術家的新加坡友人從一位來自緬甸移工的分享,緬甸人習慣在草地上吃早午餐,度過休閒時光,但此舉卻對當地新加坡人帶來困擾,認為有礙觀瞻;形成對比的是,當擁有高學歷的台灣孩子到澳洲打工,換上了藍領階級的工作服時也面臨同樣的待遇,透過作品再次思考全球化時代,新移民或外籍工作者在異國所面臨到的處境,他們可能是拋棄了原本在自己國家的尊貴身分,但來到異國後卻受到歧視。
陳依純的《未來即時客工》錄像。
羅禾淋現場導覽新作。
羅禾淋分享對東南亞藝術的觀察,他們作品看起來很沉重,尤其是作品聚焦在爭取自由時力道很巨大,這或許源自於國家還不算自由。從整體氛圍就能感受到,創作的內容充滿濃厚的政治性和社會性。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作品中,兩人以共同行動創作一件《隱形的方向》錄像之作,他們在禁止塗鴉的新加坡,用隱形墨水留下符號,挑戰被框架陷住的「自由意識」,突顯在看似經濟繁榮面貌背後那雙被威權宰制的看不見的手。
當代藝術的本質不就是衝撞與對抗,它揭露的正是你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所看不到的隱藏面,不妨學習用藝術家的眼睛看世界,相信絕對帶來全新視野。
陳意華( 1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