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趙無極Zao Wou-Ki 縱橫拍場的大師風範

趙無極Zao Wou-Ki 縱橫拍場的大師風範

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融.藝/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專場,華人現代抽象藝術家趙無極一幅1964年的作品…
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融.藝/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專場,華人現代抽象藝術家趙無極一幅1964年的作品《29.09.64》,以逾1.5億港元成交,改寫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29.09.64》比原估價高出了2.5倍,遠遠超過2013年創下的新紀錄。在超高價精品競逐戰裡稍稍沉寂4年的趙無極,再度奪得桂冠,贏得注目。
近年來,由於全球景氣瀰漫的不確定氣氛,使得藝術市場上一直未能徵集到脫穎而出的趙無極精彩之作。今年春天,這幅鮮未曝光的1960年代巔峰之作,甫登上拍場隨即以亮麗成交寫下紀錄,足以見到市場對趙無極精品需求依然暢旺。這幅1964年完成的《29.09.64》,230×345公分,是趙無極最早的單一畫布大尺幅作品,以深邃藍黑為基調,狂野豪放的筆觸,令人著迷。此作曾刊載在1987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佛朗索瓦.馬克文獻研究中,1969年由一位法國建築工程師向法蘭西畫廊購藏。
1920年出生的趙無極,2013年過世,畢業於杭州藝專,1948年遠赴巴黎,當時的他原本打算只待幾年,沒想到這一待就是一輩子,深入巴黎藝術圈,歷經了二段婚姻,與巴黎結下不解之緣。趙無極以東方寫意與西方抽象聞名於國際,被視為現代藝術發展具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近10年來,趙無極作品價格屢創新高,2013年其總成交金額逾1億3千961萬美元,創下史上新高。據artprice統計,2010年趙無極在「全球藝術家榜單」名次中僅列位第26,3年後,趙無極辭世,那一年的秋拍不少精采的作品在市場亮相,吸引不少趙無極藏家競逐,締造漂亮的紀錄。2013年趙無極首度擠進了前十大藝術家之列,名列第9位。回首趙無極長達逾60年的創作生涯,其藝術風格演進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其特色與風格以及精彩的重要代表作。
各時期的創作特色及重要拍品
一、1948-1953年(克利時期)
1950 年代初的趙無極尚處在摸索期,主要興趣是石版畫製作。初抵巴黎的他,孜孜不倦吸取西方藝術精髓,在「大茅屋學院」學習素描課程,結識了漢斯.哈同(Hans Hartung)等藝術家,1949年完成了8件的石版畫。趙無極急於擺脫東方的傳統水墨,但非一蹴可幾,直到1951年在瑞士伯恩受到保羅.克利(Paul Klee)的啟發,創作風格才逐漸擺脫傳統文人的東方意趣。他對於克利輕柔的運筆和線條的表現大為驚豔,在克利的啟發下將其線條融入米芾、王維、倪瓚的文人意境,營造出平面透視的空間感。評論家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曾表肯定指出:「他找到東方纖細的筆劃,和西方古典建築結構相結合的畫路。」此時期的作品可見到清淡的線條勾勒出的具象物件,優雅的線條,簡潔的架構為其特色,代表作如《大教堂》、《靜物》等。這件1951年完成的《大教堂》沐浴在暖陽般的金光裡,纖細的線條勾勒出建築形式的結構,極為迷人。2015年於佳士得秋拍中以4156萬港元成交,名列藝術家作品排行第19。從1953年至1954年間趙無極逐漸擺脫如靜物、花卉等具象的形式,也不再描繪敘事性的景物,取而代之的是難以解讀的抽象形式,來迎接甲骨文時期的來臨。
趙無極《大教堂》。圖|本刊資料室
二、1954-1962年 (甲骨文時期)
1954年後,趙無極對繪畫有全新的體悟,此時期是辨識最高的「甲骨文時期」。由於不願持續描繪實體的形象,在大量吸引西方精髓後的趙無極,潛心回到古老中國文化的根源,他在商周祭祀用的銅制禮器、金石、銘文、碑拓與書法等找到靈感。此時期作品在混沌氛圍中隱約透露近似書法的線條游走其中。趙無極以粗黑的筆劃,創造出難以辨識的「甲骨文」或青銅器上「鐘鼎文」,取代了克利的圖像文字或符號。
趙無極《我們倆》。圖|本刊資料室
1955年到1956年,趙無極與妻的感情生變,陷入低潮的他創作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向屈原致敬》(1955)、《向杜甫致敬》(1956)以及深具紀念性的《我們倆》(1957),此作原為哈佛大學Fogg美術館藏品,200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3538萬港元成交繳出亮麗成績。另一件重要代表作《向杜甫致敬》(1956)其古樸、蒼茫的雄渾氣勢,令人為之動容。對趙無極讚譽有加的程抱一表示:「趙無極的作品,完結了一份悠久的期待,可以說中國繪畫就在這份期待裡守候了超過一個世紀。」此作於2008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高價4565萬港元成交,給予趙無極作品價格應有的肯定,刷新當時的拍賣紀錄。此外如《向屈原致敬》(1955),在黑色畫面中可見青銅器的紋理,藍色的基調宛如波濤的江河,傳達出屈原桀驁不馴的性情,以及無悔的愛國之心,以深色為主調,黑色的決然,金黃的璀璨,與冰冷的藍形成了強烈對比,也呼應了屈原赤忱之心。
趙無極《向杜甫致敬》。圖|本刊資料室
1950年代前,趙無極為自己的作品加上標題,但不再有敘事性的味道,趙無極曾為文提及若以理性觀看其畫必難理解,需要的是感知的直觀才能感受作品的力量。1955年趙無極完全放棄了具象畫,他回到中國經典,以中國哲學詮釋抽象的自然,作品中散發強烈的東方氣韻,發展出其抒情抽象的風格,1957年離婚後的趙無極,來到了紐約在抽象表現主義的激勵下,讓他明確體認到自己將走往抒情抽象道路。
三、1963-1972年 (狂草時期)
趙無極在1950年代初積極學習西方現代藝術,1950年中回歸中國傳統,1957年在紐約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轉向了抒情抽象,1960年代趙無極正式踏入上藝術的成熟期,展現了狂草時期的爆發力,這段時間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受到歐美的肯定。趙無極曾形容那時候的自己:「我那十年全速前進,就像駕駛一輛高速飛馳的車。」從1960至1965年,他在巴黎最具影響力的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和紐約知名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舉辦個展,並受邀於國際美術館參展等。1960年代對趙無極而言是悲喜交歡的十年,在面對第二任妻子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痛苦下,他仍不畏艱難,持續精進繪畫技巧。1961年搬到巴黎蒙帕納斯區榮古瓦街(rue Jonquoy),在這裡他有足夠空間創作更大尺幅作品。法國權威藝術史學者施耐徳(Pierre Schneider)即對1960年代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肯定:「趙無極六○年代的作品比舊作更寬闊,更有聲色,更巧妙地勾勒出他的氣質和特殊本性。」此時期的作品最大特色為,分割的畫面以及銳利的線條,充滿力度的筆觸,激昂、雄渾、起伏顫動的情緒,營造出磅礡的氣勢。趙無極此時期的作品也逐漸脫離風景的意象,化為自然之氣,運行於天地之間,沛然的宇宙能量呼之欲出。
1960年代的作品在藝術市場創下高價之作為數可觀,名列藝術家拍賣紀錄前十大之作共4件,包括《29.09.64》、《16.5.66》、《3.4.60-1.2.69》、《10.1.68》。其中創下最高紀錄者為甫於今年春拍香港佳士得以逾1.5億港元寫下最高成交價之作《29.09.64》,此作是趙無極早期嘗試在大畫布創作的作品。畫面中佈滿深淺不一的藍色,仿如宇宙的浩瀚無垠,令人定睛的是中央的一道白光與底下的銹色爭輝,快速沛然的筆觸釋放趙無極此時所處的幽閉心緒。
趙無極《16.5.66》。圖|本刊資料室
趙無極《3.4.60-1.2.69》。圖|本刊資料室
四、1973-1986年(空靈時期)
1972年,趙無極的第二任妻子過世,心情低落的他幾乎無法創作,此時他回到中國在熟悉的水墨世界找到心靈的撫慰。一年半後重拾畫筆。1973年,趙無極使用油彩創造出中國水墨的暈染效果,此時期的畫作特色是,快速銳利的筆觸消失於畫面中,取代之的是迷濛暈染的水墨意味,乃至留白與淡彩的空靈感。1977年趙無極與結識多年的佛朗索瓦.馬凱結婚,創作的愉悅氛圍經常流洩於畫布上。1980年代,趙無極的畫面走向更為精簡、高妙的境界,代表之作為《15.01.82》(1982)、《4.4.85》(1985)。1985年創作的《4.4.85》是知名的紐約皮耶馬蒂斯畫廊的舊藏。簡練的紅、黃、黑,高光的透亮且單純,迷濛的光線,充滿詩意,彷如天人合一,此作成功將西方的油彩與東方的水墨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是趙無極1980年代重要作品之一,2011年秋天於羅芙奧香港上拍,當時估價待詢,終以4432萬港元成交,名列藝術作品第12位。另一件擠進前十大的作品則是1982年完成的三聯作品《15.01.82》,8524萬港元成交,畫面中有趙無極獨特的點甩法,再以大筆分別沾染鵝黃與淡紫色的顏料,狂放的力道一層層地甩出細密的筆觸,隨著身體的動能,分別灑落於畫布的不同方向,宛如微風輕撫大地,此作名列藝術家拍賣紀錄的第3位。
趙無極《4.4.85》。圖|本刊資料室
五、1987-1999年
1990年代趙無極在畫面的處理,已完全走向空靈的氣氛,散發著暈染留白的空間,稀薄色彩,從容不迫的筆觸,隨心所欲的流動。此時期的作品色彩充滿明亮、愉快、躍動的氛圍。代表作品如《抽象山水27.08.91》《10.01.91》、《27.08.91》等。2013年北京蘇富比上拍的《抽象山水27.08.91》為1991年的作品,此作以人民幣44840萬成交,由中國藏家競得,擠進趙無極拍賣紀錄的第10位。長卷軸形式的《抽象山水27.08.91》,採用中國傳統的「留白」手法,淡綠色和白色暈染而成幾乎占了三分之二的大片天空,構築出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此作亦曾在2011年於香港蘇富比秋拍亮相,2016年再度於保利香港現身。
趙無極《抽象山水27.08.91》。圖|本刊資料室
回顧趙無極市場表現
綜觀趙無極長達數十年的創作生涯,每個時期的風格幾乎都在市場上寫下亮麗成績,其中以「狂草時期」(1963年至1972年)共有4件擠進了藝術家十大高價成交榜單中,名列第1、4、5、7位,其次為「甲骨文時期」(1954年至1962年),共3件。若以artprice名列的前五十大作品數量統計得知,榮登50大的作品以第二階段的「甲骨文時期」最高,高達30件,第三階段的「狂草時期」則有13件作品。第三階段的「狂草時期」(1963-1972),創下高價成交也貢獻於趙無極於1961年搬到大畫室的空間繪製的一幅幅大尺幅之作有關。觀察這4件作品,僅2011年於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拍出的《10.1.68》是82×117公分之作,其餘3件作品尺幅至少為195×130公分。
趙無極《10.1.68》。圖|本刊資料室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亞洲現當代作品價格亦不斷下修,隨之帶動了具有歷史地位的現代藝術珍稀精品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推升趙無極作品的亞洲藏家族群也從昔日的台灣藏家擴展到中國大陸、韓國乃至東南亞等地。綜觀近十年趙無極的市場變化:2010年以前,趙無極作品總成交金額維持在4700萬美元以下,從2011年起其總成交量維持在8000萬至1億3千900萬美元。此外,在2010年競價動能正式啟動後,作品總成交金額和件數逐漸上升,2013年至2014年達到巔峰,每年有逾400件以上作品成交,總體作品流拍率則維持在30%以下,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波及的關係,作品流拍率高達40%以上。據artprice統計得知,從1999年12月31日截至今年(2017)年3月31日為止,趙無極作品價格指數漲幅933%,而油畫媒材的價格指數更飆漲至1290%。
2013年趙無極過世後其作品價格達高峰,隨著多年的沉寂,2017年的香港佳士得趙無極的1960年代的成熟時期之作,以耀眼的成績創下新紀錄,不僅推升了趙無極作品價格紀錄,更重要的是為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2017年上半年單季的總成交金額5千200億美元,與去年(2016)春秋兩季合計的總成交金額8千100萬美元表現相差不遠,今年下半年趙無極將有怎樣的精品再現,值得關注。
相關報導天價成交的學問 專訪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張丁元
陳意華( 11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