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19台灣文博會正式登場: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首度加盟,讓你釣蝦兼思辨

2019台灣文博會正式登場: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首度加盟,讓你釣蝦兼思辨

台灣文博會邁入第九年,集結台灣文化生活、品味設計等文化內容的一時之選,今年度的展會於今日正式登場。今年文博會主題為「Culture On the Move—文化動動動」,強調文化的動態與多樣性,呼應鄭麗君強調的首都「文化創新廊帶」概念,於展期間配合規劃各式周邊活動,以城市為展場,分別以「演變舞台 、編輯地方、博覽會、文化大學堂、NEXT鐵道博物館」五大議題呈現。
台灣文博會(簡稱文博會)今年邁入第九年,集結台灣文化生活、品味設計等文化內容的一時之選,今年度的展會於今日正式登場。今年文博會主題為「Culture On the Move—文化動動動」,強調文化的動態與多樣性,從中看見傳統與創新的對接碰撞。今年文博會在場域上更突破以往,串聯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台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等地,規模擴大為五大展區,沿著舊鐵道廊帶串聯五個產業歷史空間,呼應鄭麗君強調的首都「文化創新廊帶」概念,於展期間配合規劃各式周邊活動,以城市為展場,分別以「演變舞台 、編輯地方、博覽會、文化大學堂、NEXT鐵道博物館」五大議題呈現。
左起策展人王鼎曄、文化部次長丁曉菁、C-LAB執行長賴香伶與策展人黃偉倫。(©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文化是股巨大的力量
文博會於今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開幕典禮,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鄭麗君、總策展顧問詹偉雄、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策展人劉真蓉、台東縣長饒慶鈴、台南市、屏東縣、桃園市政府等代表皆親臨現場,顯示各界對台灣文博會的高度重視。主辦單位特別將今年的開幕典禮打造為一場儀式劇場,現場由重量級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擔任表演嘉賓,邀請到藝術總監劉若瑀,率領創團初期成員江宗鴻、吳文翠、邱秋惠等大師級人物重回舞台。
開幕現場鄭麗君部長致詞時特別表示,台灣擁有豐富多變的文化與生物多樣性,是亞洲最多元、自由民主、幸福的國家,讓人民擁有開放的心靈與豐沛的人才和創意。在她擔任部長期間,政府更重視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也看到設計思考逐漸滲透到生活當中,戲劇也帶動社會爆炸性的反思,她相信大家都有共識「文化是股巨大的力量」。
鄭麗君強調從土地裡紮實長出的文化可以感動我們自己也可以感動世界,她對於台灣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有絕對的信心。今年的文博會展現台灣文化繼傳承又創新,同時具開放與包容的文化特質,「我相信這股新的力量能夠帶領我們走向下一個階段,也相信價值會帶動產值,文化產值已經逐年上升,希望能慢慢帶動價值的提升。」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特別蒞臨文博會開幕現場,特別表示政府對於文化的重視,他也強調政府的功能在文化領域,即是提供文化創意者沒有顧忌能揮灑創意的舞台。
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鄭麗君參觀台灣文博會「茶3.1415」展館。(文化部提供)
文博史上最「蝦」場域
而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以下簡稱C-Lab)今年也首度加盟文博會,也象徵當代藝術作為文化累積與推動引擎的一部分,有別於華山、松菸與花博等展區,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以「文化大學堂」的概念,結合「混水釣蝦場」主題,帶領民眾重溫台灣民間生猛的釣蝦場文化,並與跨領域的文化工作者共同展開饒富思辨討論,探索出台灣文化的下一個匯流之處。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活動現場。(攝影/張玉音)
C-Lab繼去年藉由「再基地」展覽後,企圖以當代藝術的跨域展演翻轉場域軍事意涵。今年文博會更被賦予擔綱提供文博會除了形式與產品外,思想內容提供的可能,將空總羽球館轉變成台灣在地文化的特色之一的「釣蝦場」。文化部次長丁曉菁表示,C-Lab成為文化思辨的空間,在她的經驗裡釣蝦會館是庶民生活聚集娛樂、海洋與住宿等元素的場域,並成為台灣特有休閒文化形態,「文化大學堂」以「混水釣蝦場」切入來認識台灣當代的思想文化,相當的接地氣。
 
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文化大學堂-混水釣蝦場」展覽現場。(攝影/張玉音)
負責「混水釣蝦場」的策展人黃偉倫表示,他特別將展場劃分成三大區域,分別為固態、液態以及氣態,透過多組來自不同國家的裝置藝術、音樂表演、講座論壇等形式呈現,試圖讓一般制式的講座型態變得更放鬆、有趣。
釣蝦場內所呈現的靜態展品,皆圍繞著海洋以及環保的議題,邀請歐美台設計師與生物藝術家共襄盛舉,包含使用北歐古法回收廢棄魚皮製成的「Re-Sea Me」椅凳、荷蘭「Ventri」計畫使用歐洲廢棄牛肚製成的時尚皮革、法國「蠶繭」結合蜂膠產生的家具系列等,實際呈現國際間循環經濟的創新技術與實驗。
編輯地方.台日互動.文化品牌
文博會另一現場華山文化概念展區,其中以「編輯地方」主題,首次以策展方式介紹地方文化館,策展人王耀邦、游智維、方序中、游適任及舒米恩,分別策劃桃園、台南、屏東及台東四個城市,由策展團隊深入各地方調查地景與風土,透過實際的探索與紀錄,充分展現在地文化精神。而配合地方文化館所特別策劃的地方誌刊物「本地The Place」,則試圖跳脫傳統經濟導向的思維,透過編輯團隊對於各地方的深入理解,挖掘出屬於地方「最野與最現代」的一面。
2019台灣文博會「編輯地方」台南館「文文仔火」展覽現場。(攝影/張玉音)
松山文創園區以「設計品牌」為主軸,其中受到注目的是近年台日互動交流日益頻繁,今年特別策劃了「大日本市台灣博覽會」,期望創造雙方更多的產業互動。超過300年歷史、在日本擁有55家分店的「中川政七商店」,首度將他們在日本舉辦的文化體驗活動「大日本市博覽會」移師文博會參展,透過展出及台日職人共同舉辦的工作營體驗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工藝文化之美。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展覽現場。(攝影/張玉音)
2019台灣文博會「演變舞台」展區現場。(攝影/張玉音)
另外,「Hi,Story過去未來」博物館聯合展區,則串聯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家人權博物館共五個國內重要的文化館舍,今年文博會於今日盛大開場,由於今年展區擴大、主題繁多,主題館展覽時間也延長至12天,透過各種豐富、完整的文化詮釋方式,讓民眾對於在地文化的脈絡掌握、文化品牌自信有所提升,更能透過展會理解台灣文化怎麼面對過去以及如何望向未來。
2019台灣文博會「編輯地方 本地」展覽現場。(攝影/張玉音)
相關閱讀:
‧2019台灣文博會,沿著舊鐵道線打造台灣的文化創新廊帶

2019台灣文博會

展期:2019.04.24-05.05
地點:詳見連結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