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宏
以賦入畫:內務化的旅程
距離 2012 年袁旃在高美館的大型個展已有十年之遙,這次袁旃接受國美館的邀請合作這一次的個展,同時間美術館也接受由凱瑟...
影像中「真實」的微分:城市空間蒙太奇的現實感
今天,我們不斷地積累著大量的城市經驗、建築事件與影像概念的同時,便同時意味著一種重新解讀與重新連結的時刻正逼近著我們:因...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文化造型:蔣勳的一年《雄獅美術》
台灣1960年代的前衛運動與1970年代相近於歐洲「前衛運動」的「現實」發聲有著對比性的根本差異,前者以翻譯引進外部力量...
遷徙主體的所在 運動之後的創造性空間
生命地貌的不可見破洞 Imperceptible Cracks in Life
陳界仁不同時間點與創作中,似乎愈來愈聚集到這一個面向的思考上;但參與「真實停戰區計畫」更為切要的,似乎是如何讓自身情感狀...
反身創作的時刻:921、88、311… 之後
日本311東北震災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性的災難,因為核輻射的失控以及隨之浮現的相關問題,這個事件...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