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Anti-Extradition: Arts in Action
Taiwanese people have learned to face a trauma from the past...
【開放文化專題】一個私人美術館的開放實踐經驗:李梅樹紀念館維基館藏數位開放計畫
李梅樹紀念館近年的營運方針令人耳目一新,這間30年的地方美術館在藝文開放授權的政策相較於台灣大多數的公私立美術館更為前進...
【開放文化專題】為何需要開放資料,藝文授權政策的轉向與思考
近幾年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陸續以開放資料(open data)的方式,提供更為便民的藝文近用 ,甚至無償提供後也...
【開放文化專題】一個更開放的台灣藝文社群:現況、挑戰與想像
在台灣,關於開放文化的討論早已不是新鮮事,不論是在教育、軟體、醫療領域,甚至是政府部會都力求藉由透明、公開的資訊揭露,讓...
建構差異的光譜,談立方計劃空間十年成長軌跡與平台化實踐
今年的空間拓增也是立方邁入一個新階段的訊號,透過空間成立者鄭慧華與羅悅全深入說明十年來立方所經歷的成長過程與轉變、未來對...
龔卓軍X林舜龍談燈節與藝術的交會:不僅是美術館的延伸,更是根莖化的在地實踐
臺灣各縣市每年舉辦的大小燈節,逐漸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參與面貌,今年交通部舉辦的「2020臺灣燈會」與國美館的「2020臺灣...
「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我們無意延續故事,只為了創造一池光給觀者
和多數藝術家和策展人初次討論創作一樣,衝突的火花將時間凝結在膠著的空氣中,直到依賴著日光的工作室漸漸昏暗,模糊到幾乎看不...
CIT19國際論壇「當代策展的亞洲語境及其超越」第二日:以地域識別自身脈絡的策展職能與職責
「CIT 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的第二日,主題指向「跨地域、跨文化的策展與地緣政治」。而今日的策展人們,對於身分、參...
臺法的「聲」層交流:聲響實驗室及「C-LAB聲響藝術節」落成暨開幕,為臺灣找共鳴
這是「臺灣聲響實驗室」所踏出第一步,未來希望朝向成為一個結合聲響、科技、藝術和文化的重要機構,能夠以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為...
【策展專題.培力專案】不只是協辦,更是與「策展培力」同步學習的過程
鳳甲美術館是最早與國藝會開啟合作「策展人培力專案」的機構,將近十年的合作過程中,美術館也見證了策展人與專案本身的成長與轉...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