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中藤井芳則作品《成了漂亮的面孔!》(いい顔になったれ!),作品意念是讓雪落在當地老人的大頭照上變成「白髮」。如果說這件作品能讓人「跳出日常」,那人會是誰?(楊天帥提供)上回提到「藝術祭」強調「憑藉藝術製造『非常』的經驗,發現『日常』以外的可能。」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也許你會反問:「Really?我也參觀過藝術祭,可是卻沒發現什麼『日常』以外的可能,說穿了不過就是觀光!」 這質問無疑非常合理。如果我們的話題是藝術祭,而藝術祭又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那它就無可避免要接受社會的詰問:「說好的『非常』經驗在哪裡?」 要解答這問題,我們還得再追溯一點「祭」的定義。 如上回述,現代社會視「祭」為讓民眾脫離「日常」的活動。但這定義顯然並非自古有之,想想如果真田幸村(Yukimura Sanada)(因為最近在看《真田丸》)要辦祭,斷然不可能考慮什麼「非常/日常」。他會想什麼?很簡單:神。堪稱日本全國神社代表的機構「神社本廳」 這樣定義「祭」﹕「神社是⋯⋯仕奉鎮守該場所的神明的地方,而『祭』就是對該神明的仕奉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