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黃心蓉專欄】靈光的起點,談手稿的價格與收藏

【黃心蓉專欄】靈光的起點,談手稿的價格與收藏

信札、筆記、原作等在過往多是由圖書館或文獻庫收藏,各博物館陸續也有將之納入館藏、展覽的規劃,《日曜日式散步者》的延伸展覽「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中則有許多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及其它館舍、史料基金會借出的文件。當然,紙張的陳列有其特定難度,包括不能接受強光照射、相對溼度必需保持穩定以及克服平面大量文字在展示上容易造成的單調疲倦感等,但比起這些技術上的細節,圖書館、文獻庫、博物館還即將面臨更大更迫切的挑戰。
黃亞歷執導的《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以1930年代台灣南部的「風車詩社」為題,講述了20世紀日殖時期台灣經日本轉借、回應西方現代主義的過程。片中藉由詩人日記、信件、作品的朗讀,展現了自身和同儕間持續的互語;也透過文學、繪畫、音樂的交錯,產生了影像和語音間豐富的互文,李幼鸚鵡鵪鶉等影評人譽為「千年一嘆」之作。其中廣泛運用的剪貼、書札、隨筆等材料,尤其赤裸地揭示了創作者醞釀中或私密性的情緒,提供讀者...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黃心蓉(Patricia H. Huang)( 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