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自111年5月12日(四)至6月26日(日)推出聲音展覽「咬耳朵」,邀請親子探索身體與聲音的連動關係。
什麼是能抓住我們的聲響?會咬人的聲音?
「咬耳朵」邀請七組藝術家王福瑞、張君慈、曾偉豪、蔡咅璟+吳宗龍、鄭琬蒨、蕭聖健以及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王仲堃+吳秉聖+鄭伊里,以遊戲、參與互動式的創作,帶領孩童以及陪伴者共同觀察、體驗身體與聲音延展的各種微妙聯覺關係。
「咬耳朵Sound Bite」展覽,其命題聯想自美國新聞產業於1970年代發明的術語「聲刺」(Soundbite),意指新聞中的「精彩片段」,如果進一步將英文詞彙字義拆解,Sound指的是聲音,Bite則指的是咬住、緊抓住,而這也如同藝術家運用敏銳的感知,從生活中的細節找尋、抓取可能被忽略,或是不曾為人知的聲響,並且運用多元媒介與方法,轉譯、傳達他們內心獨特的感受與想法。
桃美館表示,本展特別邀請藝術家以聲音為主題,為兒美館現地製作遊戲與參與性十足的作品,邀請藝術家運用敏銳的感知,抓住生活微細聲響,藉由多元媒介與手法,陪伴親子展開對於聲音的想像。
本展透過一系列動態體驗設計,展開「探索」、「記錄」、「製造」、「傳遞」四種聆聽的途徑,邀請觀眾擴展聲音的經驗與想像。
王福瑞的〈身體噪音〉將洗腎經驗裡聽到體內的聲響,轉化成沙沙流動的音波。蕭聖健的〈月夜〉再造了消逝已久,記憶中蛙叫蟲鳴的鄉間月夜,讓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們,體驗不同於日常的萬物齊鳴。曾偉豪的系列聲音互動作品,把思緒幻化成電流的聲音,讓聆聽成為傳達與溝通的重要媒介。
張君慈參與式的創作「摺紙聲景」,邀請親子一同透過雙手的觸摸、摺疊、扭轉讓手中的「聲音方塊」創造出一片如海似風的聲響風景。〈讓我為你伴一首歌〉是藝術家蔡咅璟與吳宗龍共同製作的「聲音健身器材」,他們結合公園裡常見的健身器與卡拉OK,讓運動者與歌唱者相互伴奏歡唱,使得肢體運動與聲音形成能量轉換的迴路。
〈聲音小公園〉是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委託王仲堃、吳秉聖、鄭伊里為展場打造的親子遊戲的聲響公園,在公園裡的蹺蹺板、哇哇箱與拍拍箱都會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聲音,讓公園裡的「裝置小夥伴」陪伴孩子經歷一場聲音冒險。鄭琬蒨的聲音裝置,帶領參觀者一同參與聆聽和觀看的過程,與作品產生新的「物食關係」。
桃美館館長劉俊蘭表示:
「聲音可以啟發孩童想像力、引導觀察和記憶,透過當代藝術展現聲音的多元形式,讓他們感受到這世界更豐富的樣貌。」
展覽期間,兒美館將以聲音為主題規劃系列教育推廣活動,也包括於本(111)年5月18日518博物館日期間,搭配年度主題「博物館的力量」,以社區教育與社群力量作為切入點,邀請藝術家鄭婉蒨以及蕭芸安舉辦工作坊,帶領社區及親子觀眾探索美術館內外的環境與聲音世界。此外,兒美館也邀請藝術家謝瀞瑩舉辦結合空間、肢體等跨領域聲音體驗工作坊,並於展覽期間提供團體導覽服務以及微型工作坊體驗活動,歡迎親子觀眾們共同參與。詳情請參桃園市立美術館網站。
【咬耳朵Sound Bite】
展覽時間│111年5月12日至6月26日(週二至週日 09:30-17:00 每週一、國定例假日及每月最後一週四休館)
展出地點│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一段728號5樓)
參展藝術家│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王仲堃+吳秉聖+鄭伊里、王福瑞、張君慈、曾偉豪、蔡咅璟+吳宗龍、鄭琬蒨、蕭聖健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