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苑芳(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
我們都知道,要影響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說故事」!
因為「故事」能讓人在較「不防備」的情境,打開心胸好好的聆聽;藉由故事,獲得重新修正、提升自我知見的機會。然而,如何寫一個好故事呢?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先生和美國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女士都認為:
一個好故事,應該要寫得簡單又有趣,才能吸引人閱讀。
《我想聽見你的聲音》是一本涉及寵物虐待、棄養、照顧以及父母離異等議題的兒童文學,在作者歐因.柯弗和繪者P.J.林區的通力合作下,竟能揉和成一本輕薄簡短、好懂易讀的少年小說。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簡淺的文字下,總是蘊含著許多發人深省的議題可深究;也因此,造就它具備了跨年齡(6至12歲)閱讀的稀有性!由於它的議題是如此的豐富,亦是一本適合選入師生、親子或同儕讀書會的書單之一!
一本能影響人的好書,需要提供一個讓讀者思考、判斷的空間,以培養其思辨的能力。
這本書,是這樣開始的:那個大嗓門男人叫牠小狗。或是狗兒。或是雜種狗。
光是這幾個字,就讓人嗅到一股不友善的味道。而左邊的插畫,則畫著一隻小狗,不安的坐在一窩沉沉入睡的小狗之中。這文字和插畫互相呼應,形成一種強烈的力道,緊緊的扣住你的注意力,往下讀下去。
接下來的文字,描述小狗對大嗓門男人的腳步聲與氣味的感受和反應。這時小讀者會打開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故事情節做比對;比對得愈吻合,孩子愈能將自己投射到文本裡去,投射得愈深,就愈能從中產生「同理心」。
對小讀者而言,這段文字除了做內在的比對外,還會進行外在認知的核對;當孩子發現「狗兒是透過氣味去感知這個世界」,孩子立刻把存在腦海裡「狗兒四處嗅來嗅去」的記憶,喚出來,核對後,重新整理成屬於自己的深刻理解;從此,再看到小狗時,已不是過去膚淺的「被告知」知識,而是有自我的主觀意識了!
還有,在第一章後半段,作者把小狗和第一個飼主一來一往的互動鉅細靡遺的描寫出來,以不具批判性的書寫法帶著我們進入故事現場,靜靜的站在一旁看著、聽著;透過這樣的觀察,提供我們一個絕佳的「判讀」空間;這種判讀,是屬於自主性的,在這種自主性的判讀下,才能對自己產生影響力,甚至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故事的結尾將焦點轉到「信守承諾」之上;所有的問題根源瞬間浮出檯面:流浪狗的問題來自飼主背棄了收養寵物的承諾、孩子的行為問題來自父親背棄了婚姻的承諾;我們從故事中看到遭受背棄者內心造成莫大的傷害,需要有人願意付出更多的愛與耐心,才能將個體對愛的信任重新召喚回來,以重獲被愛與愛人的能力。或許,作者最想藉由這個故事,跟我們好好想想該如何保守自己的心,成為一個真正「信守諾言」的人!
推薦閱讀:
我們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永遠的家人
一隻不會叫的狗兒
一個因父母可能離異而迷惘的男孩
一段重新找回愛與信任的故事
*全書皆附黑白插圖 中年級以上適讀*
▍本書特色
- 一個關於對話與傾聽的故事:為那些擁有「說不出口的不安」、「說不出口的生氣」、「說不出口的難過」的孩子而寫,並且以對話與音樂療癒受傷的心。
- 雙線敘事,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狗兒與男孩的角度進行雙線敘事,在轉換視角的過程中,孩子進一步有了感受與想像他者心情的同理心。
- 情緒教育成長故事:故事主角因感覺到父母可能將離異而沮喪、生氣、焦慮,但也在過程中,相信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不會變的,幫助孩子走出情緒風暴。
- 最動人的小狗眼神:凱迪克金獎插畫家的黑白插圖,生動展現狗兒惹人憐愛的畫面。
*適讀年齡:小學中年級以上
*關鍵字:家庭、友誼、自我認同、友善動物、溝通與對話、情緒表達、音樂治療
*領域:語文、社會、綜合活動、藝術、音樂
▍內容簡介
媽媽終於答應派屈克養狗了!沒想到領養回家的小狗不會吠也不會叫,甚至不願意踏出籠子外一步。派屈克為小狗取名奧茲,但該怎麼幫助這隻擔驚受怕的狗兒恢復吠聲呢?
同時,派屈克發現家中起了變化,媽媽不經意露出悲傷的表情,爸爸則是有事隱瞞的樣子,派屈克心中有一百個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當狗兒不吠叫,一定是因為感到害怕,當孩子心裡有話不說,是感到不安、找不到傳達的詞彙,還是害怕沒有人願意聆聽呢?
一部關於男孩與小狗互相守護的故事,陪伴受傷的心找回自己的聲音。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