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美術館近期有一個很棒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牆面上看到藝術家陳植棋夫婦致師長手書中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1920年代最出名的德國劇作家恩斯特·托勒爾(Ernst Toller,1893-1939)說:
「沒有夢想之力的人,便沒有生存之力。」
心想創造力可以用來實現夢想嗎?
從事教學工作後,一直謹慎規劃著每一次課程,總擔心美勞組裝式的材料包,會讓孩子跳過了思考的過程而少了創造力。所以收到朋友贈送的拉鏈,便不斷細想它如何能在課程中被再利用,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拿去和小朋友們討論,它們能做什麼?除了包包的拉鏈,還能跳脫它是拉鏈的作用….
果然另人驚喜的答案慢慢產生:樓梯、溜滑梯(圖1)、電梯、鐵軌、鱷魚的嘴巴…..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探討物件的種種可能性,有趣的是作品完成後,主角人物還能隨著電梯拉鏈或溜滑梯拉鏈上下移動喔(圖2-3)!
若我們將拉鏈當成梯子,會不會聯想到岩井俊雄繪本集《100層樓的家》、《地下100層樓的家》、《海底100層樓的家》、《天空100層樓的家》?因為時間有限,教學當天先分享了《100層樓的家》(圖4),愛看星星的小土,收到一封神祕的邀請信,邀請他到100層樓的家來玩。小土順著信上的地圖,找到一棟樓房,在這棟建築裡,每隔十層樓,就是一種動物的家,仔細看,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布置、每層樓的梯子都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不一樣,小朋友的設計就此展開囉!
若能再結合北美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近日展出的─「住家小宇宙」就更棒了(推薦閱讀:【小典藏│愛看展】北美館兒藝中心推出「住家小宇宙」計畫:蓋一個房子給自己,或在心裡找到一個家!),展出內容為黃薇珉在館內典藏的作品《住宿》。
《住宿》的創作,緣起於黃薇珉對家、對安全居所的追求。多數時候,家是庇護的地方。對孩子們而言,居住空間更像是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所形容,是「在世間的小角落」、「最初的宇宙」,承載著對生活、情感的記憶。現場活動為想像自己是一隻小螞蟻開始,將進入玉米或鳳梨等其他水果居住,如何規劃自己的家?想要和誰一起住,設計及隔間,畫出屬於自己的蔬果家,分享在現場拍攝的民眾作品(圖5-6)。
圖5 圖6
還有,當煎餅不只是煎餅,又能玩出什麼創意呢?嘉義老廠「嘉冠喜煎菓」,老闆陳文興將「金榜題名」(圖7)或者「鈔票」烙印在煎餅上,讓考生金榜在手,還能把好運吃下去,搏個好彩頭!將煎餅烙上圖案文字,就成了做為贈禮或行銷的最佳選擇,這也讓小朋友們了解創意和生活息息相關。
延伸課程,當三角形不只是三角形,近日有機會到北師美術館參觀,聽現場導覽的工作人員介紹了莊世和先生的作品【室內靜物】(圖8),拼貼表現的作品,看到許多圓、三角形及方形的拼貼,發現又可以再跟小朋友聊聊三角形及藝術家莊世和,臺灣的抽象畫家莊世和老師,不同於日治時期多數臺灣畫家外光派寫實畫風,他從立體派入手,並廣泛吸收前衛藝術,成為臺灣的抽象畫家。而且極可能是臺灣第一位以非具象作為創作走向的畫家。
十二月份是一個用來感恩的月份,剛巧收到幾張祝福賀卡(圖9),也許因為聖誕節,所以三角形這個元素,被拿來發揮創意,圖中的三個三角形垂直排列,聖誕樹就畫出來了,這技巧其實能讓一些總擔心畫不好的孩子們產生畫畫的信心,及發現文創商品的設計並沒有這麼困難,剛好從分享的第二張賀卡(圖10)可以感受到。
蘇于修設計
這兩份賀卡能在小朋友心中埋下創意的種子,平面的三角形到立體書的三角形,從小朋友的熱烈討論中,我們開始做了一本小書,作法分享如下:
1. 將紙張裁成長條(圖11) 。
2. 參考圖片摺線慢慢摺妥。
3. 設計不同的封面(圖12),內容可畫可寫喔!
德簡書院中王鎮華老師易經八書二校過程摘錄分享,其中一句話很適合運用在藝術創作上,
「……熟處生,生處熟。你很熟的事情會變得很謹慎,好像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而很陌生的事情,不因為無知而退卻,反而你跟他好像也有一點熟悉感而勇於嘗試……」
在教學現場,時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老師,這個我學過了……」但真正請他上來分享,還是不太會或者不熟悉,發現練習對小朋友而言,是需要的,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熟能生巧也要兼顧,所以在規劃課程中,由淺入深便成了我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