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合作」?》——導讀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推薦台灣自己發展出來的兒童哲學讀本,這也是少見的書,用以鼓勵兒童進行「思考自己的思考」的好書。
台灣推動教育改革時,常常忘了兒童與教師也需要思辨課程的協助,發展良好的思考習慣。畢竟生活中常發生的問題,並不在於發生的事情本身,而是在於我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教育環境也從過去聽話的時代,進入對話的世代。
本冊分成五個章節,章節末附「思考的孩子想一想」單元,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透過列舉的開放性提問,可幫助孩子覺知並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練習與他人溝通、討論,為自己的發言負責,進而培養獨立思考及思辨能力。
年度運動會即將來臨,林明利承諾且自信滿滿的說:「我喜歡跑步,而且我也跑得很快,不想輸給別人。總有一天,我要成為全世界最厲害的飛毛腿!」擁有運動家人格特質的明利,不巧摔傷了膝關節,還扭傷了腳,只能在一旁著急的看大家練習,受到同學芭蒂和筱瑩深切的關心。
怎麼體壯的陳立達也在練習中暈倒了,護士阿姨提醒,他身體健康比讀書還重要。而郝思純犀利的問他,暈倒到底是不敢參加比賽,還是怕輸呢?鼓勵他如果不想參加比賽,也要認真的想清楚。王筱瑩也鼓勵他,進步就是學習一種新東西,或者是把事情做得更好。
利用這個情節,引導孩子如何用健康的態度去面對比賽的輸贏,慢慢累積以應對未來人生中的各種考驗。也把練習列為勝負的關鍵,練習可以成為卓越的人才。
我們需要的是一位懂得自我懷疑,也願意陪伴兒童一起探究奇妙世界的好老師,本書就有這樣的功能,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在特定脈絡下,共同思考比較有深度與探究意義的問題。單獨的將思考作為研究對象,這通常是大學裡的認知科學中所做的事。
對於思考的學習,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尤其是孩子熟悉的場域,讓思考在這之中出現,並提出值得去想的問題,讓他們敏感且能察覺出其中的重點。這些富有思考趣味的情境,帶有文學氣息,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加上多數兒童對故事的喜愛,在這些故事裡,發現自己想要理解的問題,促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這樣的教材設計與國小的課本不同,學校的教材多是希望學生能夠記住這些知識,不論是國語、自然、社會等考試的歷程,也測驗這些知識是否牢記於心,至於會不會用,那就是學生個人的事了。因此,我們會說,有些人是知識的巨人卻是生活的侏儒。
最後,本書沒有需要背誦的知識,有的是良好思考的範例,從範例中學習,期待台灣的兒童與教養者一起共讀,日後都能具有良好提問與思考的能力。
文|盧本文,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本文摘自《為什麼要「合作」?》一書導讀)
延伸閱讀:
《原來大家都不一樣》
《喜歡就可以帶回家嗎?》
《為什麼要「合作」?》
《為什麼要感謝別人》
思考的孩子,起點從這裡開始!培育核心素養:「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大人也覺得困惑的問題,哲思讓你與孩子找到最佳解答!
出版|小麥田
朱芭蒂問:「大家都不一樣,那怎麼做才會公平呢」
陳立達非常喜歡蝸牛,不僅主動保護學校的蝸牛,還收藏了一個對他來說很珍貴的蝸牛殼。陳立達:「學校的蝸牛屬於誰的?我可以帶回家嗎?」
林明利是飛毛腿,運動會的前幾天卻不小心跌倒受傷了,對他來說,跑步是很重要的事。
林明利:「要選擇放棄或是逞強硬上?還是有更好的方法呢?」
大家都想在團體競賽中拿下好成績,但突如其來的狀況措手不及,沒有充足的練習就要上場。郝思純:「我們都沒練習過,還有機會贏嗎?」
陳立達:「要怎麼做,才可以獲勝?」
五位小朋友透過思考、推敲、討論、溝通,最後終於找到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式。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