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所在地的位置規劃
在城市規劃之中,常不時會見到「城市沒有博物館」,一彈指,
博物館在一個城市裡的需求,我以為是超過「遊樂園式」遊覽的。
里斯本的博物館位置非常有趣。
在歷史文化場域裡,它們是城堡、教堂、炮台、墳場、學校、
因應新的時代需求,有時博物館被規劃在距離新的區域,
在里斯本逛博物館,深感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厚度,

歷史文化城區作為博物館,它們本身就是發生地的故事敘事空間: 波爾圖  十八世紀羅馬天主教教堂——聖伊爾德豐索堂(Igreja de Santo Ildefonso)

歷史文化城區作為博物館,它們本身就是發生地的故事敘事空間:波爾圖  教士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

波爾圖  教士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在這裡,因找到聖本篤和聖保祿,我們以為找到了「波爾圖」與「澳門」的連結:澳門大三巴牌坊原為聖保祿教堂遺址Ruínas de São Paulo

里斯本位於電車最後一站的鮑斯高墳場,墳場內有清晰的亡者故人指標,歷史學家、詩人、哲學家的重要性更勝於政治人物。光是墓園設計與建築類型,就大半天看不完了。


位於新規劃地的里斯本海洋水族館,處處可見詩人暨兒童文學家索菲婭・安德雷森(Sophia de Mello Breyner Andresen)關於海洋與自然的詩作。


澳門科學館:相近的城市規劃思維,「邊陲」博物館:位於填海區的澳門科學館,週邊有藝術博物館與文化中心等等。「以前所沒有的文化需求」,在新城市規劃的時候有所補充。
生活即博物,幾個自然教育策展的觀察
博物在生活,自然史教育如何兼顧生命與美感?
以營造一個博物館的心情來建設/策劃學校、火車站、街道,

中學校園,推門而入就是「自然博物館」


波爾圖自然史科學博物館所在地(Museu de História Natural e da Ciência da U.Porto)內關於知識的「標語」:「感知,當你思考;想像,當你知曉。」
和自然史科學博物館的工作者聊天,他說這裡整個資產屬於學院,
自然博物館的「主題」應該是什麼?
在梳理自然史的時候,該怎麼避開跟自然「索取資源」,

看到這個展廊,我一直想起去年夏天在台北森3 SUN SUN MUSEUM觀看的蝶蛾展,策展方道是「試圖做有趣的事情」,
作為一個公共展覽空間,它做到了。
波爾圖植物園(Jardim Botânico do Porto)一進來,是一張巨大的圓形生物分類基層樹狀圖。
-首先需要一份按照物種界門綱目分類的生物分類基層樹狀圖
-沒有人能真的認識牠們,謙遜,也不用自卑
-看著學名,想像牠們的模樣
-網頁查詢,看見和牠們有關的圖像:這個部分進到博物館,
-試試看翻譯牠們的名字(但不一定會合譯)
讀者們不妨來玩玩看這幾張?

波爾圖植物園(Jardim Botânico do Porto)一進來,是一張巨大的圓形生物分類基層樹狀圖。




展覽方說,他們還有更多的「展品」,但整理起來實在太巨大,可能在幾年後才有可能機會成立真正意義的「博物館」給公眾參觀。



波爾圖植物園(Jardim Botânico do Porto)遇到的小朋友們
一個城市的文化養分儲備得夠深厚,各種被觀看的形式於是出現。
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位於澳門望德堂區聖祿杞街三一號老屋地下,一家以插畫、繪本為主題的獨立書店。為聯繫一個城市許多不同的生命而展開,有過一隻名字叫做柯阿包(All About Macau)的貓,貓跟世界辭職之後,書店尚在。
																																							 川井深一( 63篇 )追蹤作者
											川井深一( 63篇 )追蹤作者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