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9 :「你們都是怎麼玩?」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9 :「你們都是怎麼玩?」

在提供各式生死現場儀式用品的店鋪購買到的「玩具」,往往承載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公園門口,小小孩牽著一隻紙紮兔子燈籠,燭火在兔子腹肚搖曳,路過的老人紛紛笑了:「過不了多久,這孩子就會哭著出公園門了。」這些年過半百的「小孩」,到底都曾經怎麼玩?是經過多少眼淚,累積成這樣一句話呢?

中秋節要到了,澳門孩子們在紙紮店買了小兔子燈籠,準備在中秋節在公園提燈。

紙紮店的東西珍奇百怪,我們以為那是販售金銀冥紙的店鋪,小孩卻常常把它當作「紙藝廊」一樣看待,三不五時去「參觀」。

平日,不時會看到童男童女飛機大砲;驚蟄那天,阿嬤們會去買「打小人工具組」,觀音像、貴人符、小人紙、黃紙老虎、元寶蠟燭以及放在老虎嘴巴的肥豬肉;清明節臨近,店裡還有燒給先人家電3C西裝手錶禮盒;當我以為怎麼不賣書燒給先人(焚書?),紙本作品來囉!過年,除了吉祥如意揮春販售,還有紅包農民曆。

在提供各式生死現場儀式用品的店鋪購買到的「玩具」,往往承載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公園門口,小小孩牽著一隻紙紮兔子燈籠,燭火在兔子腹肚搖曳,路過的老人紛紛笑了:「過不了多久,這孩子就會哭著出公園門了。」這些年過半百的「小孩」,到底都曾經怎麼玩?是經過多少眼淚,累積成這樣一句話呢?

紙紮店的小兔燈籠。現今紮作店多半入口大陸的便宜貨品,自己手工製作的甚少。在這家店鋪,堅持工藝的手作人,驕傲地說告訴我們:「我家燈籠的小輪子,是用象棋做的唷!」

「你小時候,都是怎麼玩?」

澳門國際研究所(Instituto Internacional de Macau, 簡稱IIM)是一個研究澳門中葡文化的NGO,也有不少相關出版。年初一本《澳鏡兒與戲》的小書吸引了我。作者J.J. Monteiro 是一位1937年自里斯本來澳門服役的號兵,他在這個城市生活了五十多年,寫了許多詩歌,而這本小書,就是特別節錄他《半世紀的澳門風情》的兒童遊戲的部分。裡頭有「遊戲篇」、「「廣東童謠篇」、「農曆節慶篇」,紀錄了上個世紀中這個城市的兒童玩的歌謠、玩具、遊戲,甚至是公園遊戲場的生活地景,讓我們在此刻,也能一窺當時兒童的生活風貌。

拔河、風箏、風車、許多現在兒童也在玩的遊戲,和現在非常相像,但造形內容改變了不少。(《澳鏡兒與戲》,J.J. Monteiro ;插畫 Rogério F. S. Monteiro、曹長雄。出版:澳門國際研究所。筆者拍攝。)
澳門小孩在大三巴牌坊和教堂前玩「狐狸先生幾多點」:玩法類似木頭人,不過當鬼的人得喊「狐狸先生幾多點」,其他人說出點數往前走。
澳門今昔的「繪本書店」。租借公仔書的小販檔。
「1930至1960年,澳門的孩童之間流行一款叫『公仔書』的讀物。而租售『公仔書』的『書仔檔』幾乎遍佈全城」!看到這段敘述,我都驚呆了!許多孩童還會背著小嬰兒聚在這些書攤檔口附近沈迷看書!

產業如何「影響」兒童遊戲的內容?

在書中的遊戲插畫,有一幅是六七十年代,澳門開始蓋五層以上的樓房,街上時常會有作為建築材料的沙堆,於是出現了這樣的遊戲:當時孩子們會在工地的泥沙堆挖出一個坑,然後用報紙蓋住陷阱,惡作劇讓水泥工不小心掉進去。而我聽到同輩分享的版本,是孩子們坐進紙皮箱,在這一座座「小山丘」溜來溜去!

插畫 Rogério F. S. Monteiro、曹長雄

後來製造業時興,因為許多孩子會有這樣的玩具貨尾。圖中的小朋友因為親戚在玩具工廠當女工,所以帶了白獸王水壺來送給他,而有了這張留影。

80年代澳門兒童與他的玩具——無法分體組合的百獸王

葡萄牙導演曼諾.迪.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在1942年發行了一部兒童電影《童黨小霸王》(Aniki-BóBó),拍攝的背景城市,是他的家鄉波圖Porto (波多/波爾多)。

導演將這這群生活在港口城市的孩子們所玩的遊戲,一一放在觀眾前。他們爬上斗羅河船隻的桅桿上,在帆船之間游水/逃亡,在鐵軌上方坡道,看到火車通過而歡欣跳躍、甚至差點的引發意外!

這部電影直接以電影中孩子遊戲的唸謠Aniki-BóBó做劇名,類似台灣小學生「數枝」(「數枝數枝最多幾枝」)數完之後,誰當警察,誰做小偷,小玩伴們都因此分配到遊戲角色!

這是曼諾.迪.奧利維拉第一部劇情片,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極權時代的葡萄牙,居然有這樣刻畫兒童生活的影片,遊戲是自由的、城市空間是自由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由的!藉由兒童遊戲,自由更是可親可愛!

《童黨小霸王》(Aniki-BóBó)
導演:曼諾.迪.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發行:1942年;相片來源:2015年台北電影節
我所想像的電影場景:至今依然有不少遊客會按電影去尋找當年的場景。

想尋找世界上其他孩子都是怎麼玩的繪本,其實也不少,除了之前在這專欄裡分享過類似旅行指南的自然遊戲手冊之外,最近我遇到幾本喜歡的作品。

加拿大繪本作家茱莉.弗雷特(Julie Flett)在去年《聽見鳥兒在唱歌》和《我們都是這樣玩》兩本出版,使用了原住民族語(克里族語)寫作,一本是孩子與部落老人相處的故事,看到生命四時起落與時間循環接續,一本是兒童與萬物的「當下」,書中孩子們的遊戲,與動物行為和動作聯繫,在兒童遊戲中,我們見到一個超越界限的世界觀。

另外一本,《我眼中的世界》,直接回應兒童的對世界大哉問,也是大家知識起點最核心的提問——「世界其他孩子在做什麼」。整本書像是一本圍繞著小女孩露西亞生活的百科全書,從她開始,去介紹這個世界上的家庭形態、居住空間、飲食、城市人口、基礎教育、休閒與遊戲,以及孩子們的閱讀,或是正在使用的網路媒體。二十八個主題,包羅萬有,每個部分都有趣至極!

「世界上的孩子在玩什麼」(中文版翻譯為「各國的兒童遊戲」)列舉了20項各地小孩玩的兒童遊戲,有我們熟悉的,也有新奇的。例如愛爾蘭小孩會玩「踩影子」,被踩到影子的人當鬼,大家也可以跑到陰影底下,以免被鬼抓到。

我們從時間軸垂直去看「往昔的兒童在做什麼」,也從空間上好奇去問「世上其他的孩子在做什麼」,感覺就像和這個世界的每個小孩,不分時空去手牽手一樣!有沒有可能呼朋引伴,將每個遊戲都玩玩看呢?

《我眼中的世界》
文字:米蕾雅‧特里尤斯(Mireia Trius);繪者: 何安娜‧卡薩爾斯(Joana Casals);中文版:三民出版
《我眼中的世界》 葡/西文版,書名寫的是 “Eu e o Mundo”——我和世界。而中文版書名,更明言了這本書在圖像表現的強度。

延伸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0:繪本給你自然之眼

推薦閱讀:

《請來我家玩》
作者:崔麗君|出版社:小典藏出版

嘿,你要不要來我家玩啊?

妮妮家旁山丘上的芒花開了,她想起了豆豆~~
「豆豆,你要不要來我家玩?」妮妮打了通電話邀請豆豆。

豆豆搭上公車,從市區的紅綠燈馬路到郊區,在彎曲的山路上繞啊繞的,
終於繞到妮妮家。妮妮和小貓招待好朋友豆豆,帶著他爬上階梯,
看看那積木般的房子、山丘上飛舞的芒花和蓬蓬的雲,還在大樹下野餐……
在星光點點的夜空下,一整天都充滿驚奇的豆豆邀請妮妮和小貓下次到他家玩。

隔週,妮妮和小貓搭公車從下雨的山邊來到出太陽的豆豆家,
豆豆家在有好多車子、過馬路要等紅綠燈或走天橋的都市裡,
他們一起逛街,妮妮和小貓看到好多攤販、買了想吃的食物……
都市裡的一切讓妮妮和小貓感到好新鮮……

童書創作者崔麗君畫出了朋友間的想念與情感,
我住山邊、你住城市,只要一句邀請和放鬆的心,
我們會更了解對方也會發現更多新事物。
請來我家玩吧!

川井深一( 52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