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文學家張潮,在他所寫的《幽夢影》一書中曾提到「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賞花愛花是多數人普遍的美感,所以當一位國小二年級的小女生,細心的將小花用紙張包裝後送給我(圖1),心中感動又開心,一股想畫下花束的衝動;而畫花是對美感體驗的一種具體表現,因惜花而以丹青繪,目前在內湖的長歌藝術傳播有個以花卉為主題的展覽-與花傳神(圖2),走一趟可以欣賞十五位當代的藝術家,運用水墨、水彩、膠彩等媒材,多元創作探討生命中的繁華與孤寂。
自古,花的魅力便有脈絡可尋,先秦的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便是古人對花的讚頌;而到了宋代,觀其四藝:「插花」、「掛畫」、「點茶」、「焚香」,更可明白對插花美學的重視。故明代袁宏道的《瓶史》論佈局說:「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佈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年節將至,各機關館所配以蒔花佈置(圖3),也是讓人期待的美事。
漢字初時從甲骨文到楷書,經歷從象形描繪到後來慢慢簡化,而變得容易書寫,有些字從具象到抽象,細細探究極其有趣。以「花」為例,本字是「華」,從金文可以看出是一棵枝葉茂盛的植物演變而來的,上像蓓蕾,下像莖葉。
圖4|參考陳世倫老師所寫《漢字山水》頁145 圖5|參考圖解漢字起源植物形篇,也可以看到花字寫法的演變。
蘇軾對吳道子畫作的評價,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若用這個概念來規劃課程,可以怎麼玩呢?首先,以造型來設計,可以如宋代的折枝花,這是花鳥畫中的形式之一,利用構圖來追求意境,適合對花寫生的小幅畫表現,還可加入蝴蝶等,形成動靜間的有趣畫面。圖6:為周士心先生所繪之山茶花。也可以只畫出花的局部,而產成新的意念,如圖7,為法國的藝術家秀維卡布(Sylvie Cabal),利用粉彩媒材,看似流動的色彩,小朋友欣賞後,覺得好像孔雀開屏,抽象和具象便在課堂中討論了起來。當然,若時間允許,還能將整株植物入畫,如圖8林淑女老師的作品。
圖6 圖7 圖8
還能玩媒材,前段已介紹了水墨及粉彩,水彩也是課堂活動常使用的,渲染技巧能表現花瓣中美麗的漸層,如圖9為筆者課間示範習作;若和年齡層小的小朋友互動,還能在平塗了水彩的畫面中撒一點鹽,形成雪花的效果(圖10)。
圖9 圖10
白菜印章也適合幼兒,白菜頭切下,沾上顏料,可以蓋出極似玫瑰的花形。還有零失敗率的墨花,先用筆沾濃墨(國畫顏料花青的效果也不錯)然後點在渲紙上,再用另一枝乾淨的筆沾適量的水在先前的點上停滯數秒,慢慢的墨會被水推開形成一朵美麗的花。最後,一定要介紹的是艾瑞˙卡爾的拼貼技法,利用壓克力顏料在卡典西德貼紙塗抹,再利用筆的轉動畫出不同的筆觸,甚至還可以利用牙刷、梳子及瓦楞紙片等做出各式各樣的質感及特殊顏色,之後再進行拼貼,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大小朋友喜愛的藝術活動。圖11為上誼出版社出版的《小種籽》。
若是做出花瓣書來當成禮物,收到的人通常也會很開心喔!做法分享如下:
- 先將紙剪裁成正方形。
- 摺出對角線、垂直線及水平線,打開後,會有如圖的摺痕,將其中一條剪開(如圖12紅色線段)。
- 再依摺痕一正一反摺好。
- 在封面設計花瓣的造型再剪下。(圖13)
- 進行裝飾即完成。(圖14)
圖12 圖13 圖14
花朝節是中國傳統的一個很美的節日,但是關於他的起源卻一直沒有定論。古籍中曾記載先秦時期的《陶朱公說》「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向大家揭示了花朝節的初始模樣,因各朝代地域不同,除了農曆二月十二日,也有些地區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清代後北方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另外,因南北氣候不同,西南少數民族也有的以二月初二為花朝節。花朝節有種花、賞花等等的風俗。
詠花詩句極多,其中元稹《菊花詩》說到:「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所以百花依時序開放,而到秋天霜降菊花開,難怪過年前夕許多館所都以菊花布置。而歷代文人雅士更視菊為知已,喜歡菊在蕭瑟秋風中不畏寒的特質,有如不屈不阿有志節的人。屈原在《楚辭.離騷》中更提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讓我們學學古人,在花前聞著花香,一邊畫畫,一邊飲著菊花茶,風雅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