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無言的空間」大展6月1日於巴黎市立美術館(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Paris)拉開序幕,這次共有40幅大型畫作展出。距離上次2003年在巴黎網球場美術館的展覽,趙無極畫作已經15年沒有在這與他淵源甚深的城市中展出了。本次的地點巴黎市立美術館,同時也是趙夫人法蘭斯瓦絲.馬凱(Françoise Marquet-Zao)曾經任職長達二十餘年的地方,因此獲得她所主持的趙無極基金會全力支持,她也特別親自出席開幕。這座美術館,可說與趙無極夫婦緣分甚深。

1950年代趙無極許多畫作都統一使用當時市面上買的到的最大尺寸。(攝影/吳水柔)
記者會中,館長法布利斯.埃爾哥(Frabrice Hergott)說明這次展覽緣起於《06.01.1968》這幅作品,在1971年進入巴黎市立美術館藏,使他有機會可以時時親炙,從而有了辦大展的想法。而兩位策展人米秀(François Michaud)和維哈根(Erik Verhagen)則表示這次展覽歸功於許多私人收藏,要感謝包括來自台灣、日本收藏家的慷慨出借,使得展品更加完整。
本次展覽涵蓋了1956到2006年的創作,大多屬於趙無極的巴黎時期;包括兩個主軸,第一是大幅尺寸為主,第二是畫作與詩、音樂的關係。從1950年代起,趙無極開始使用當時法國市面上提供的最大尺寸畫布(195×130公分),所以此時畫作都是這般大小;但很快這個尺幅已不再能滿足他,於是透過特別訂製、或多張畫布合併的連作方式,爭取更寬廣的畫面空間。巨型作品例子更常見於畫家特別重視的畫作,例如思念第二任亡妻陳美琴的《紀念美琴》、《向莫內致敬》、《向瓦黑斯致敬》等,鋪天蓋地的畫面讓畫家筆觸更加自由奔放、氣勢磅礡。

館長法布利斯.埃爾哥(Frabrice Hergott)於開幕式發言。(攝影/吳水柔)
另一方面,展覽也展現了趙無極在巴黎時期與當時文人的交流,例如作曲家瓦黑斯(Edgar Varèse)的前衛作品激盪了趙的創作靈感。而趙的版畫作品也得到詩人畫家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的讚賞,因此合作出版了詩畫集。米修與趙無極的交流在畫家創作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展覽標題「無言的空間」(L'espace est silence)正是來自米修的詩句。另外水墨曾是趙無極長時間刻意迴避的中國元素,也是米修的勸說下,才在畫作中重拾水墨元素。展覽中因此也有多幅2006年的創作,是趙無極在晚年回歸紙、墨的大幅水墨作品,也是第一次的公開展出。
展覽將從6月展到明年1月,讓歐洲觀眾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可以仰慕融合中西藝術的大師之作。

巨幅連作讓趙無極有更大揮灑的空間。(攝影/吳水柔)

趙無極與趙夫人,在相遇的美術館重逢

2006年的水墨作品式第一次公開展出。(攝影/吳水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