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饒加恩 後座大道

饒加恩 後座大道

在本次展覽中,饒加恩延續過往對於歷史殘跡及其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再生產的關注。本次除《計程車》外,展場中另有一組以…
在本次展覽中,饒加恩延續過往對於歷史殘跡及其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再生產的關注。本次除《計程車》外,展場中另有一組以動力旋轉裝置組成的錄像作品《逆時針》,拍攝高士部落、八瑤灣事件、海岸上人所留下的物件,而每段影像中,於風景遠處閃爍的反光,則以摩斯密碼的方式,書寫著1910年由日本官員帶領排灣族人前往英日博覽會展示的相關內容。這般如同鏡面般刺眼的反光,也指出歷史描述的矛盾之處,在此組影像裝置之後,饒加恩以11張水彩紙本,在每張畫面中以一名挑著長扁擔者組合1850、1860年代至今,關於交易、歷史、政治的各種符號元素(如台灣護國神社社馬頭部、熟番獵生番頭顱、越戰期間於台北美軍俱樂部休息的美軍、1882年美國政治漫畫中的約翰牛、二戰期間美國仇日宣傳品、樟腦採集勞工、高砂義勇軍佩刀……),在思考美學和道德平衡問題之間,也試圖處理歷史描述中帶有爭執的交叉點。自幾年前的「紋徽」系列開始,饒加恩便試圖解構歷史象徵符號,並在重組、再敘的過程中,向觀眾提問這些看似意義定著的符號如何被應用。「如同這次的展覽名稱,『後座』亦不完全指涉乘坐計程車的狀態,也像是我們有著一個歷史,然一旦細究其中卻有許多資料使你不知如何判斷,我們被時代拉到這個過程之中,無法控制方向。但當社會與時代改變時,我們不能使用一個無法前進的論述,如何重新思考這些符號所帶來的意義,是作品希望向觀眾提出的問題。」饒加恩說。
饒加恩│台灣護國神社社馬頭部、不祥嬰兒頭骨、1906年被英國鳥類採集家Walter Goodfellow發現的帝雉、台灣神宮銅牛頭部、被切斷的蔣介石頭像、熟番獵生番的頭顱 水彩紙本 56.5x76cm 2017 TKG+提供
「你看得到方向,也知道會前往哪裡,但其實你是無法控制怎麼前往的。」去年底,饒加恩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所發表的錄像作品《計程車》,以類紀錄片的影像方法,記下自己於台北隨機乘坐計程車前往歷史交錯的地點時,與司機對話的內容。在每次約15分鐘的路途中,隨著抵達地點(如中正紀念堂、美軍俱樂部、圓山飯店、鄭南榕基金會、義光教會)與特殊日期(如於英國脫歐當日乘坐前往中正紀念堂的車),藝術家與司機在車上展開不同的對話,其中包含對政治、歷史狀態的思考,也串連了許多不同個體生命經驗的分享。這組作品藉由動態的話語,移動出城市地圖之下的地理、歷史、意識型態樣貌,而饒加恩也以自己在車上的狀態,為此次於TKG+的「後座大道」個展命名。
「後座大道:饒加恩個展」一景。(TKG+提供)
林怡秀( 1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