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涉己新聞】吳牧青指控文化部長李永得要求謝春德展演節目將其除名,事件爭點總整理

【涉己新聞】吳牧青指控文化部長李永得要求謝春德展演節目將其除名,事件爭點總整理

An Overview of Wu Mu-Ching’s Accusation of Culture Minister Lee Yung-Te’s Request to Remove Wu from Hsieh Chun-Te’s Performance Program

隨著過去這一週相關當事人陸續回應卻無所交集,本案爭議究竟為何?而在其個人權益與真相釐清的層次之外,本案從記者會的訴求、立法委員的質詢、藝文團體的聲援到社群媒體的討論中,也逐漸衍生出數個攸關整體藝文環境發展的爭點。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上週三(4)公布開幕季節目,其中包含藝術家謝春德《NEXEN未來密碼—疊影劇場》(簡稱《NEXEN》)將在9月下旬登場。策展人、評論人吳牧青卻在隔日(5)以「文化部長可以用預算支持為籌碼,要求節目拿掉重要協作者的名字嗎?」為題發表個人聲明,揭露自己身為「該大型演出計畫一開始就投入的戲劇構作者」,遭文化部部長李永得狹怨報復,指示總製作人、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刪除其名,以換取文化部對該節目的預算支持,吳牧青因而從北藝中心官網的節目介紹的演出團隊資訊中消失。隨著過去這一週相關當事人陸續回應卻無所交集,本案爭議究竟為何?本刊特整理事件始末、各方說法與三大爭點,追蹤報導。

策展人、評論人吳牧青5日發表個人聲明揭露,自己身為《NEXEN未來密碼—浮光疊影劇場》「該大型演出計畫一開始就投入的戲劇構作者」,遭文化部長李永得狹怨報復,指示總製作人、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刪除其名,以換取文化部對該節目的預算支持,吳牧青因而從北藝中心官網的節目介紹的演出團隊資訊中消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事件始末

各方說法

吳牧青5日在臉書發表個人聲明指出,《NEXEN》因製作規模龐大,仍須經費挹注,在他與團隊成員的建議下,謝春德於228連假前委託陳郁秀致電李永得尋求預算支持;未料,吳牧青3月2日晚間在謝春德尋求碰面下,獲知陳郁秀前晚在電話中告知,部長因不滿吳牧青的批評,要求唯有將其從團隊名單中剔除,文化部方有可能支持該節目製作。吳牧青回憶,謝春德對此感到無措,方急著找他洽詢,並強調個人備有錄音佐證。

吳牧青表達此事「誇張卻又不是太意外」。不太意外係因他1月底在本站刊載的評論〈九品芝麻官、行之未然的文化部組織機構改造─以梁永斐兼任國美館、史博館館長為例〉,曾引起部長強烈回應。當時,文化部以新聞稿點名典藏雜誌社與吳牧青,要求針對原文中(在文化部公告前即已更正)使用之「客家精神」、「客家文化部」等形容,所涉及之「族群歧視」一事公開道歉。吳牧青對此表示拒絕,並舉例直言李永得「對人權或族群正義的觀念和用法,只不過是一種私用手段而已」,實已不適任文化部長一職。

吳牧青在該篇評論文章末尾,曾提醒檢視「當前政務人事首長將『機構公器個人公關化』的現象」所涉及之「公共性的操守自覺」,並警示「如今缺乏這些監督的力量,來自於文化機構本身就是文化人和媒體的『業主』,這個圈子會搞成連讚都不敢按的『膝軟文化』,大多懼怕不講好話就會拿不到預算。」顯見其如聲明稿所寫之,對「台灣在體制民主轉型仍不脫人治干預的風氣本來就有所保留」;但,他在個人聲明仍中坦言,沒想到在「解嚴35年後,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文化部長,竟然仍有以公家預算作為一己之私成見當作籌碼,要脅藝術家將一個已和他討論工作兩年多的工作夥伴,抽掉這個人的名字用以取得部裡預算為代價。」

文化部當天即時回應「吳牧青先生的敘述與事實不符」,並回顧此一由太界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簡稱「太界文化」)所提的劇場計畫,於4月6日開始文化部核定程序時,公文首頁即註明包含吳牧青等人之製作團隊名單,且於4月20日由李永得部長予以核定補助,強調並無吳牧青所言之,以預算作為籌碼,要脅拿掉重要藝術協作者名字一事;吳牧青則於隔日(6)再以圖文回應,控訴文化部「明附暗砍混冒焦點」,區辨製作團隊名單應從明著的「展演機構官方網站上閱讀」,而非從暗地裡「沒有公開性與專業見證者」的內部公文做判斷,亦即「真正的姓名權剝奪是從公開節目的官方資料頁、售票系統,以延續到公演的節目單。」

吳牧青則於隔日(6)再以圖文回應,控訴文化部「明附暗砍混冒焦點」。(擷取自吳牧青臉書)

而身兼《NEXEN》藝術總監、總導演、編劇以及本案關鍵證人的謝春德,終在吳牧青11日舉行記者會前,深夜致電媒體說明。根據《聯合報》報導,謝春德解釋吳牧青參與《NEXEN》「僅是第一階段、參與也不多」,而他有權決定製作團隊名單。他更控訴自己「遭到吳牧青惡意設局」,對方除「偷錄兩人談話」,甚至來訊威脅並教導其到文化部開會時進行錄音。在發現遭設局後,謝春德便「不再跟他聯絡、也決心將吳牧青從團隊名單中撤掉」,因此在北藝中心官網上才不見吳牧青之名;而另一位被點名的總製作人陳郁秀,則僅在10日接到《自由時報》記者去電後,以簡訊回覆:「很抱歉!我不認識吳牧青!」

錄音檔揭露記者會

吳牧青週三(11)協同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王婉諭與邱顯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吳介祥、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柯人鳳,在立法院以「文化部長以預算支持權行審批迫害?李永得、陳郁秀、謝春德,誰說謊?」為名,召開錄音檔揭露記者會。他首先秀出自己2019年底拜會時任客家委員會(簡稱「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的合照,闡述自己曾因在《今藝術&投資》上對首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評論獲李永得肯定,而受邀赴客委會會談。吳牧青以此切入,表明自己不可能幼稚地對客家族群進行抹黑,且在今年初對文化部進行人事針砭前,他始終與李永得在政策評論建議上,保持正向的關係互動,對於部長從要求道歉到除名,深感錯愕。

吳牧青接著在記者會上公佈3月2日與謝春德會面的錄音檔與逐字稿,證明謝春德係主動告知與諮詢,且同意李永得「被寵壞了」、「肆無忌憚」。他澄清自己絕無設局,錄音則是為了蒐證以保障個人權益,並在會後臉書發文中回批謝春德「作賊喊抓賊」,重申「先有壓迫事實,才有錄音自保」,且錄音「內容無涉隱私,也全都是和本案相關案情的直接證據」;而關於「威脅」一說,吳牧青則回覆原希望在公演結束後再披露本案,但深感不能讓節目深陷共犯結構,故在3月15日以通訊軟體去訊謝春德表達立場。除該訊息完整內容外,吳牧青也公佈自己與節目執行製作陸君萍的對話,佐證第三方對此的知情。

吳牧青(中)表明自己不可能幼稚地對客家族群進行抹黑,且在今年初對文化部進行人事針砭前,他始終與李永得在政策評論建議上,保持正向的關係互動,對於部長從要求道歉到除名,深感錯愕。(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提供)

吳牧青另外以工作群組對話紀錄,證明自己對《NEXEN》自2019年計畫緣起迄今的積極參與,包括他在第一則貼文中所列舉的媒合副導演、推薦表演者等各類戲劇構作建議與相關會議出席。而在本案發生前的2月,他也依舊協同團隊至北藝中心開過兩次會;吳牧青更透露,自己在此一近2000萬的大型製作中,只開價10萬元工作費,迄今除未收到款項,關於終止合作一事,對方亦全無告知。

吳牧青最後激動地控訴,「被一個文化鬥雞場主人,丟到一個為了啄食而死的場子裡,這種生命可能比夜市乞食的野狗還沒尊嚴」。他疾呼,「這是2022年的台灣,一個要滿45歲的人在被官僚系統施壓除名的狀態,仍需要翻找兩年多來的工作證據來自證自己真的有工作;一個73歲為了圓夣畢生劇場大製作的攝影家,需要為了一筆官控的資金缺口撒下全盤否認的謊言、甚至不惜以詆毀一位過去幾年他相知信任後輩的人格,保全那交易來的不光榮超級大劇院登台。這是民主國家自由國度裡的文化工作群像嗎?請記得此刻的文化治理失序教訓,民主國家竟可展露制度漏洞暴力。」

吳牧青在記者會上公佈3月2日與謝春德會面的錄音檔與逐字稿,證明謝春德係主動告知與諮詢,且同意李永得「被寵壞了」、「肆無忌憚」,痛批文化治理失序,民主國家竟可展露制度漏洞暴力。(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提供)

立法院答詢

同一時間,李永得在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報告前接受媒體聯訪,再次鄭重否認吳牧青的指控。他說明本次補助非常單純,《NEXEN》作為北藝中心委託創作的開幕季節目,預算約為600萬元,但因團隊規模龐大,成本大概需要2000萬元。因此,製作團隊為經費不足的部分拜會文化部尋求協助。而文化部評估謝春德在藝文界的貢獻,以及本案邀集超過30位左右的藝術家共同創作,符合積極性紓困相關規定,核定補助部分金額;而本案並非由部長專簽,李永得強調文化部所有的補助都有委員會審核,最後也一定會有部長的簽核;李永得最後也回擊吳牧青對他做出這麼大的控訴卻未事先求證,對他非常不公平,且這應是「一個文字工作者基本訓練」。

鄭正鈐提醒,在吳牧青所公開的錄音檔中,關於除名的轉述確實發生,如果李永得沒有傳達此一指令,顯然溝通過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也影響公務機制的客觀與公正性。(擷取自國會頻道YouTube)

雖然李永得是為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Plus」經營績效與未來規畫、文化內容策進院管理國發基金之推動情形與檢討等進行專案報告,吳牧青的指控仍持續成為質詢焦點,立委尤其聚焦錄音檔所指涉的可能施壓。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質疑,李永得因過去的媒體經驗,「對於媒體文化、藝文相關的產業非常地熟,所以更知道要怎麼樣掐住他們的咽喉」。李永得則答覆,自己對於吳牧青個人評價不高,當然吳牧青對他的也評價不高,但他保證不會以預算補助,干預表演團體的工作人員名單。他再次申明《NEXEN》當時是以正常的積極性紓困補助管道尋求文化部支持,公文上也都有吳牧青的名字。而文化部的責任是支持謝春德與表演團體的作品,至於內部名單更動,則不宜涉入。鄭正鈐則提醒,在吳牧青所公開的錄音檔中,關於除名的轉述確實發生,如果李永得沒有傳達此一指令,顯然溝通過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也影響公務機制的客觀與公正性——是否公務機關都會用預算補助,來傳達特定的立場或控制藝文界的言論?

李永得則回應道,釐清一個與事實不符的指控,根本非文化部的業務,重申文化部不會就表演團體內部的決策或人事做評斷。文化部在這個事件上,過去不會介入,未來也不會介入釐清。(擷取自國會頻道YouTube)

而稍早陪同吳牧青召開記者會的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也接棒針對本案進行質詢。她問及,文化部作為支持藝文工作者的最高主管機關,反被控為施壓方:倘若部長認為吳牧青的敘述與事實不符,中間的事實是否應需被進一步釐清;而倘若文化部並沒有插手干預製作團隊名單,是否應協助藝文工作者平反其工作權與姓名權?李永得則激動地回應,釐清一個與事實不符的指控,根本非文化部的業務範疇,再三重申文化部絕不會就表演團體內部的決策或人事做出評斷。而他也認為,若文化部依委員建議而介入本案,才真正做實了政府對文化團體自主的干涉,建議吳牧青如認為自己的工作權益受損,應尋求勞工權益申訴管道。文化部在這個事件中,過去不會介入,未來也不會介入釐清。

王婉諭問及,倘若部長認為吳牧青的敘述與事實不符,中間的事實是否應需被進一步釐清;而倘若文化部並沒有插手干預製作團隊名單,是否應協助藝文工作者平反其工作權與姓名權?(擷取自國會頻道YouTube)

爭點整理

隨著本案輿論愈演愈烈,吳牧青13日於臉書上再次發文,針對外界質疑其「關說預算」與「錄音截圖」進行釐清,批評「烏賊戰」掩蓋既得利益者和施壓加害者的事實;而在其個人權益與真相釐清的層次之外,本案從記者會的訴求、立法委員的質詢、藝文團體的聲援到社群媒體的討論中,也逐漸衍生出數個攸關整體藝文環境發展的爭點。

寒蟬效應?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吳介祥在記者會上指出,本案除涉及工作權,更嚴重的是對言論自由的打壓。她首先將時間軸推回1月底,批評文化部竟然用新聞稿指明特定媒體道歉。吳介祥強調,無論該評論的品味為何,皆屬對官方的監督範圍,應受言論自由保障。她指出,在媒體道歉之後,藝術圈之所以鴉雀無聲,不再若過去曾經作為一個必須用言論、表達及創造性來監視、檢查、監督國家和政策的團體,正因現在90%的藝術圈,可能都在依賴紓困與文化部的資源。吳介祥問道:如此一來,誰還敢來支持一個媒體對於文化部的監督?

吳介祥感慨如此景象,反映台灣的藝文與言論自由、媒體自由不知道倒退了多少年。她對照韓國在朴槿惠主政下,曾將批評政府的藝文界人士列為黑名單,並發派記者撰寫其創作的負評,作為刪減預算的藉口,疾呼文化部不但應對其要求媒體道歉一事道歉,亦有責任說明吳牧青事件始末。她強調言論自由的「事前審查比完成後審查的寒蟬效應更嚴厲」,憂心未來藝術創作因仰賴文化部的資源,害怕遭報復性刪減經費,將致使我們永遠再沒有機會評論文化政策。吳介祥最後也援引紐約市相關案例,呼籲台灣參照立法保障。

立委王婉諭則在會後補充,文化部是全民的文化部,它應該要兼容並蓄,能夠海納各種不同的聲音,而不是成為一個獨裁的王國,讓部長可以用預算補助來作為打壓異己的工具。她也強調,文化部面對這樣的指控,部長應該親自出面說明清楚,因為這不只是攸關李永得和陳郁秀的個人名譽,也代表著國家的文化最高指導機構,是怎麼樣來對待藝文工作者。

吳介祥回顧,在媒體道歉之後,藝術圈之所以鴉雀無聲,正因現在90%的藝術圈可能都在依賴紓困與文化部的資源,如此一來,誰還敢來支持一個媒體對於文化部的監督?(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提供)

部長專簽補助?

至於文化部為何有機會伸手進行言論自由的「事前審查」,則關乎獎補助機制的設計。《聯合報》10日率先質疑,從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開始出現的「部長專簽」設計,「恐怕終於變成部長用來施恩威、展懲戒的生死令。」而吳牧青針對本案的指控,即建立在《NEXEN》製作團隊係依循私人管道,徵詢文化部的預算支持。

而此一權限設計也成了立委的監督重點: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論證,部長之所以可能對個案產生如此決定性的影響力,即因除過去由外部委員組成相對多元、公正、透明的獨立委員會進行審核外,近年亦發展出由部長核定的「專簽」模式。他強調,文化部的補助不是小金庫,更不是政治蠻橫介入藝文活動的破門槌。因此在獎補助模式上,應該要回歸多元,尊重專業,避免讓部長透過沒有節制的權力干涉藝術,甚至增加私相授受的危險性;國民黨立委鄭正鈐在質詢時,也向李永得追問:文化部內部目前是否有「部長專簽」的機制存在?李永得則對此否認,宣示所有補助都是循正常程序進行審核;鄭正鈐與王婉諭則分別提醒文化部,獎補助審核機制應更為透明,讓全民可以監督檢視預算使用,避免濫權。

縱使李永得辯駁本案係循積極性紓困方案進行補助,劇場工作者、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副理事長張吉米(張文駿)12日卻在臉書上質疑,該補助的申請時間至去年10月即已截止,近期才因疫情升溫出現新的紓困補助,認為應可從文化部公文往來查詢經費核定程序;而倘若本案實屬「專簽」,且《NEXEN》所獲得的文化部預算補助並非小數字,張吉米擔憂「特別在目前許多劇團都因為疫情而真正受到影響時」,專簽將「間接地擠壓其他劇團的未來補助款。」

吳牧青也在記者會與立法院答詢隔日(12)發文提問,本案不但不見評審與專業審查會,獲補金額也遠超過積極性紓困的經費補助上限。他並補充,《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第八點第八項其實已寫明,「有重大助益,或對於積極性藝文紓困具有必要性之提案,本部得斟酌經費情形,不受第貳點及第陸點規定之限制,由本部首長或其授權人專案核定。」吳牧青痛批這根本是「文化部長趁災變自我授權的霸王條款」,更質疑文化部迄今除部長外,全無機構聲明回應,究竟內部是否還有機構法制治理運作可言?

邱顯智強調,文化部的補助不是小金庫,更不是政治蠻橫介入藝文活動的破門槌。因此在獎補助模式上,應該要回歸多元,尊重專業,避免讓部長透過沒有節制的權力干涉藝術,甚至增加私相授受的危險性。(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提供)

勞動權益?

而無論官方壓迫是否屬實,除名與解除合作關係後所直接指向的,是藝術工作者——尤其作為外包再外包的丙方——的勞動權益與著作人格權的保障,這也成了後續的關鍵爭點。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柯人鳳即在記者會上呼籲產業界相關藝文團體,正視藝文工作者的工作權,一起改善就業環境。

張吉米6日則公開貼文提示,如果文化部以公文證明了吳牧青的工作身分,且工作事實確有發生,人名、著作人格權卻突然「被消失」,主辦單位太界文化可能有違法之虞;而吳牧青在記者會上指稱,自己兩年多來尚未取得任何工作報酬,張吉米也再於臉書上問及:「如果屬實,那麼北藝中心作為共同製作的權責是什麼?而文化部推動《文化基本法》,其第7條、第20條目的為何?」另外,吳牧青11日在記者會後的發文中,揭示除了自己在兩年工作期間,只取得第一則貼文所附上的「合作同意書」外,他與整個製作團隊皆無取得正式合約,呼籲推動「大製作下眾多(連丙方都稱不上)」的「藝文協作者工作權益保障契約入法」。

吳牧青(中)週三(11)協同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王婉諭(左二)與邱顯智(右二)、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長吳介祥(右一)、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柯人鳳(左一),在立法院召開錄音檔揭露記者會。(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提供)

羅生門?

而回到本案,顯已陷入各說各話的僵局。不過,劇場工作者黃思農11日晚間也在臉書公開貼文中,從邏輯與時序判斷質問謝春德,若「在3月15日已得知牧青錄音,並向記者表示因為該錄音事件覺得此人不可信,決定將他從團隊除名,那麼為何4月又把有他名字的團隊名單送至文化部?又為何5月在官網把他名字拿掉?」吳牧青則再指認,李永得、謝春德與外界質疑聲浪的話術,即在於以對他個人人品的質疑,掩蓋對事件本身的討論,塑造其「死得其所」的正義。但他相信,這不代表本案乃至於對上述權益的壓迫,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發生;而文化部、李永得、謝春德與陳郁秀在11日後,則皆未再對本案做出回應。

ARTouch編輯部( 166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