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開房間人生如是

開房間人生如是

「這一次,整個劇就是為了讓觀眾下了車,再看到啓程時的那條巷子,但是經過這30分鐘之後,巷子也許已經不是原本認識…
「這一次,整個劇就是為了讓觀眾下了車,再看到啓程時的那條巷子,但是經過這30分鐘之後,巷子也許已經不是原本認識的樣子」,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如此形容這次「開房間計畫」《人生如是》的演出。河床劇團的「開房間」自2011年開始,以「一齣戲、一個空間、只為一個觀眾演出」為概念,陸續走過商旅、畫廊、美術館空間,而今年則首次在台南上演。
《人生如是》劇照。(河床劇團提供)
裕民街
相較於過去的「開房間」雖皆屬針對演出空間的現地製作,但過去無論美術館或商業旅館都仍屬於某種系統化的黑/白盒子空間,此次在票券上註記的演出地點(手艸生活)卻僅是表演的起點。不同於過去在單一密閉空間的演出,這次《人生如是》的演員則是拉起觀眾的手,直接走入台南裕民街的巷弄。郭文泰談到,「巷子」包含了不同的時空、歷史和記憶,空間本身即有許多可供想像與回憶的成分。在演出一開始,觀眾被戴上耳機、自咖啡店牽引至巷弄中,行走之間有不同演員在空間裡穿梭,在這些巷弄裡,河床這些富有肢體與服裝特色的演員其實是極易被辨識的,但就在觀眾即將被領往另一空間(箱型車)之前,卻有一名如原就居住在周圍的老先生角色出現,以食指輕輕指向觀眾應去的方向。此次的演出,最令人驚訝之處也許就是在這些真實的街道場景中,出現了如此日常的角色,在短瞬間幾乎無法辨識此人是否是演員的情況下(的確也有鄰居住戶會直接經過演出空間),反而使得整齣戲更為超現實。
《人生如是》劇照。(河床劇團提供)
在穿梭過(應為日常)熟悉的巷弄後,《人生如是》在演出中夾入了兩個不同的空間:密閉的箱型車、不知位在何處的倉庫。郭文泰談到,這是為了能在演出中增加更多可能性,當觀眾從炎熱的巷子進入有冷氣、完全黑暗的車廂或倉庫時,其實也像是走進了不同的時空,而對於台南在地觀眾而言,這裡也像是台南城市裡未知的神祕空間。「車箱空間」過去也曾被郭文泰使用於北美館「開房間」計畫的《沒有人會受傷》,當時,他對空間感的援引如同日常搭乘計程車的經驗,從一個地點走往另一個地點。而在《人生如是》裡,則更接近於他1992年一次乘坐小麵包車上山觀看優劇場演出的經驗,在車門開啓前後,對於環境氛圍變化的內在情緒轉變。在《人生如是》演出末段,郭文泰讓觀眾一開始於巷弄裡瞥見的角色上車,包括那位如路人般的老先生,結束了車上的互動後,車門開啓,將觀眾放回起點。同樣的場景,在幾個場景調度之後已經長出了不同的面貌。而對於此次在戶外環境的演出,郭文泰認為雖然增加了許多無法安排、控制的元素(下雨、不知情的路人…),但這也像劇名「人生如是」一般,「偶然的成分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郭文泰說。
林怡秀( 1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