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恩利科義薩姆(Oyama Enrico Isamu Letter)是義日混血藝術家,1983年出生於東京,2012年起住在紐約。大山將塗鴉文化(Graffiti Culture)的視覺語言其中一個因素稱之為「快轉結構」(Quick Turn Structure)成為他的創作主題及核心;他的壁畫及繪畫作品受矚目之外,同時也不斷發表有關當代藝術與塗鴉的評論。
大山.恩利科義薩姆《反讀寫能力—有關塗鴉文化》封面
此書收錄他在2010到2013年之間在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與新寫的一篇論文,算是日本首次出版介於當代藝術與塗鴉文化的論文集。此書主題輕快地跨向幾種領域,內容精通考古學到當代次文化,文體也非常年輕活潑,但同時文章要求讀者先要具有美術史與美學的專業知識,閱讀並不輕鬆。然大山並不是將當代藝術視為高級、並用藝術理論將塗鴉拉到藝術至上的主義者,也不會試圖利用塗鴉將當代藝術豐富化;對大山而言,塗鴉擁有自在牢固地連接製造文化的傳統(「脈絡性讀寫能力」)與直覺領導的「感性讀寫能力」,並更立體且更多層次地表達內容的可能性。
此書第一章「作家論」討論塗鴉寫手(graffiti writer)及街頭藝術家(street artist)的個別活動及作品,包括:班克斯(Banksy)、BNE、Rammellze、Jose Parla、ZEVS、Swoon、Barry McGee,及OBEY;第二章「城市與塗鴉的文化史」試圖從「塗鴉」本身的脈絡來分析其歷史;第三章則探討與現代日本的接觸點,例如御宅文化及後311的塗鴉論點等;第四章則為與標題相同的一篇論文「反讀寫能力」:其中參照弗律(Michael Freid)的〈藝術與客體性〉(Art and Objecthood)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兩篇論文〈反詮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及〈論形式〉(On Style),深入思考大山所強調的「讀寫能力」之論點,並且解釋自己作品的「快轉結構」之核心思想。
有關標題的「讀寫能力」,大山表示:「我們處在不能只閱讀單一脈絡而分享的時代;而是必須考慮、比較、交錯許多種脈絡的讀寫能力之時代。『脈絡性讀寫能力』是做為前提需要的,但它會產生貧富差距、盲目,以及不關心等問題。『感性讀寫能力』則將我們的感應力變更銳利,看清多樣的訊號或發出訊息;我們也許能以此促進打破制度或階級。」
大山始終對藝術的價值很有信心—這不只因為他參照弗律與桑塔格在1960年代寫的古典論文的關係;他明確表明「如果作品閱讀的問題只歸在『美術館』的盒子的問題,那是不夠的。」因此他不會只邁進塗鴉與當代藝術如何在美術館或畫廊等機制中發展的所謂「機制性觀點」(institutional approach);相對的,他不斷回到「讀寫能力」本身:等於「人類如何塗鴉或藝術」,並體驗它、或創造它。從這裡可知大山相信人類原初對藝術的希求,及未來性。
岩切澪( 9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