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行政院文化會報會議,爆出藝術品分離課稅爭議

行政院文化會報會議,爆出藝術品分離課稅爭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12日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第4次會議,支持推動藝術品收藏交易,同時吸引海外交易回流。然藝術品分離課稅稅率遭到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鄭運鵬要求應提高為2.4%。
行政院長蘇貞昌12日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第4次會議。(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12日主持「行政院文化會報」第4次會議,支持推動藝術品收藏交易,同時吸引海外交易回流。蘇貞昌在聽取「推動臺灣成為亞洲藝術品拍賣中心」報告後表示,現在國際局勢變化很快,臺灣因為防疫成功,備受世界肯定。在香港面臨政治情勢變化之時,臺灣應靈活、機動把握時機,讓世界看到臺灣,甚至朝取代香港地位的方向努力。
蘇貞昌也感謝文化部李永得部長與相關藝術家、藝術界以及文化界的人士多方努力,也感謝財政部蘇建榮大力配合。蘇院長提醒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推動文物或藝術品交易所得採分離課稅;二,稅制方面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不是要大開方便之門,而是要把握機會,跟世界競爭、連通;三,執行藝術品拍賣事業的洗錢風險評估,確實掌握拍品資訊與交易實名制。
不過典藏社長簡秀枝於社群網站貼文透露,原本文化部預定推動的藝術品分離課稅,稅率採1.2%的版本,遭到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鄭運鵬要求提高為2.4%。貼文轉引鄭運鵬說法「怕被認為民進黨是幫富人減稅。」唯在同黨立法委員黃國書等人極力斡旋下,暫時維持原案,待16日行政院院會的後續發展。
對此,藝科智庫執行長石隆盛提出「「重返榮耀─全球產業鏈重整之下,台灣藝術產業的機遇和地位」建言,希望提供給政府就藝術品交易改革上的參考:
一、後疫情時代,民主陣營發起的全球產業鏈重整計劃之下,不僅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站上國際舞台中央,視覺藝術產業一樣備受國際期待,文化部能提出怎樣的優惠條件與政策,全世界都在看。
二、視覺藝術產業藉由租稅優惠即能吸引國際資金與機構來台,建立亞洲營運基地。除了創造藝術高端人才的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鏈(如運輸、保險、裝裱、修復、觀光旅遊等)的發展之外,還可以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與形象,相較政府推動其他產業動輒投入數百億台幣以上的資金,在現階段國際局勢有利的條件之下,政府只要鬆綁相關法規與稅賦,就能讓台灣的藝術產業重回國際舞台,沒有比這個更划算。
三、上世紀 90 年代,蘇富比與佳士得來台灣,促進台灣藝術產業的現代化。而在2000 年蘇富比和佳士得相繼退出之後,台灣藝術市場近 20 年來幾乎原地踏步,促使台灣藏家、人才與資金向外流動。如今國際局勢的改變,台灣再度被世界看見,如果藉由政策的作多,讓國際畫廊、藝術機構再度進駐台灣,勢必會推動台灣藝術產業的升級,產業規模將翻倍成長,直接受益的不僅只是收藏家,而是藝術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及相關行業,以及一般民眾在日常不需出國便能欣賞更多優質的藝術作品。
四、香港是台灣藝術品外銷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國際畫廊、拍賣公司在亞洲的營運基地,但隨著香港國安法的頒布等諸多形勢發展下,亞洲需要一個能替代香港地位的地方。我們必須爭取這一個位子,為了自身藝術產業發展的需要,也為全球產業鏈重整計畫提供一個平台。
五、國內文化預算一向偏低,只有投入硬體建設所費不貲。保存過去流傳下來的重要藝術品,推動當代的藝術創作,光靠政府的力量、國家的資金,絕對不夠。透過租稅優惠與法規配套,吸引國際畫廊、藝術機構來台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以及引導高資產人士將藝術品列為其資產管理的一環,填補政府經費的不足,受益者是國家、藝術產業和生態,一如股票市場之於企業的募資平台,產業因此獲得資金,得以向上發展。政府也才有稅收,可以推動更多的建設,提供人民更多的服務和福利,這不也是實現國家正義的手段之一嗎 ?
六、要取代香港在亞洲的地位與功能,租稅措施方面接軌香港是必要條件之一。個人出售文物及藝術品所得採分離課稅,實際稅率不應高於1%。文物及藝術品進出口免徵營業稅。
七、台灣藝術產業重新站上國際舞台,其帶動的產業鏈及生態的發展,創造的年輕人就業機會、直接與間接產值規模都將數倍成長,稅收絕對不減反增。然而,如果我們一再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再次錯過機會,不僅貢獻的稅收無法增加,藝術相關的年輕人就業情況還會更加惡化。
誠如會末院長蘇貞昌所言,眼光越大、看得越遠,胸懷越大,這個國家才會越偉大;人才越多,臺灣才能跟世界競爭。無論是藝術交易市場,或是近日沸沸揚揚的出版產業議題,將會在行政院會期間有什麼進一步發展,值得我們持續關心。
ARTouch編輯部( 167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