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為一種異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歷經北朝、唐、宋、大理國遼金元、明清等各個主要時期,依託數位君主不同程度以及方式的支持與推廣,在印度的那爛陀被穆斯林的鐵蹄夷平之後,又在喜馬拉雅山的另一側興旺發展超過了千年。此次北京保利2016年春季拍賣古董珍玩部特甄選歷代佛教造像之煌煌佳作,於萬千法身之中為藏家展現佛教美術在中國近千年歷史發展版圖中最為精彩洗練的皇室脈絡。改朝換代雖如白駒過隙,然吉金永鑄凝結時風世相。
11-12世紀大理國 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高28 cm。預估價:500萬至700萬人民幣。
學唐比宋、各領風騷的遼、大理國時期
至五代、兩宋時期,在中原周邊的聚居地區出現了各種地方政權,北方契丹族建立遼國、白族人在雲南大理建立的大理國等。為鞏固其區域內的政治統治地位,這些民族的皇室幾乎都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佛教,一時間佛教美術在這些地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皆在繼承唐代遺風古韻,學仿宋代新尚的基礎上將帝王的審美情趣融入雕塑藝術的表現之中。
遼 銅鎏金佛立像.高19 cm.Speelman舊藏。預估價:360萬至560 萬人民幣。
唐代貴族化的經院佛學被契丹王朝繼承,密宗、華嚴宗皆發達,在造像題材上更是非常豐富,不僅有顯教的佛、菩薩、羅漢和力士等傳統題材,亦有密教的五方佛、八大菩薩等題材。此尊遼代立佛即為這一時期密宗佛像之代表,極為珍罕,為英國著名佛教美術藏家斯彼爾曼舊藏,且為遼代佛及菩薩立像之標準型。其左手持經卷,右手食指彎曲結印,此為斯克印,是密宗之降魔印,在歷代造像中皆極為罕見,且常出現在怒相神中,此處佛祖面相沉靜內斂,或可為密宗五方佛之不動如來,極為特殊。
明洪武 銅鎏金接引佛.高23.3 cm.日本新田氏藏品。預估價:260萬至360萬人民幣。
「11-12世紀大理國銅鎏金大日如來坐像」即為這一時期極為罕見之大體量且鑄造極為精美之藝術品。大理受地域所限,造像材質上體量較大的作品常見為石刻、木刻,金銅所鑄造的佛像一般尺寸較小,且其採用本地的合金成分,與中原地區明顯不同。此尊大日如來有近30公分的體量且為坐像,在傳世造像作品中尺寸較大,極不常見,且鑄造比例協調,細節表達清晰到位,鎏金亦大量保存,非皇室王族難有此實力施造如此精美之造像。
漢藏交融、宮廷新風的明代前期
由於藏傳佛教在內地的廣泛傳播和明代諸帝對藏傳佛教採取的政策、態度略有不同,明代佛像藝術出現了漢藏佛像藝術相互交融、又交替影響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因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自然大肆推行佛教,並將佛教「暗理王綱」之深遠意義貫徹到政策統治之中。
明宣德 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高47cm重45.2kg。預估價:2600萬至3600萬人民幣。
明朝建立之初的洪武時期,佛像藝術沒有發生太明顯變化,基本承襲宋元風格,目前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尊存世的洪武朝紀年造像可以確實的反映這一時期佛像藝術的基本風貌。而此尊接引佛其天衣背後右下側更刻有銘文「周府造一樣四十八尊以報四恩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是明代初期蕃王奉佛的重要歷史印證。在大英博物館及台北故宮各有一尊與此接引佛同一體量及刻款之造像。而此接引佛只鑄造了區區48尊,可見其級別之高、供奉位階之重要。
此尊明宣德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即為宣德造像且帶刻款「大明宣德年施」中最為令人震撼的作品之一。周身各處嵌各色寶石,且保存基本完好,在永宣宮廷中極為罕有。其款識中「施」字已將其用途明示,即作為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直接為朝廷推行的宗教友好政策傳情達意。此類封賞用途的造像在永樂朝大量施造且尺寸多在19到25公分之間,而至宣德時期,漢藏關係相對穩定,佛像藝術風格已定型,鑄造數量銳減,體量雖有所放大,常見為25至27公分,而廟堂之中和市場之上皆僅見此一例74公分之巨大體量銅鎏金觀音菩薩,必為宣德時期賞賜重要法王高僧,或可用於私人禪定修行,也當為皇親國戚之流,殊為難得。
清乾隆 銅鎏金財寶天王.高10 cm;清乾隆 銅鎏金閻魔天.高12.2 cm;清乾隆 銅鎏金毒嚴金剛.高11 cm。預估價:各200萬至300萬人民幣。
御製梵像、帝王監造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盛世時期
清代繼續崇重藏傳佛教,整個中原、西藏、蒙古地區皆大興寺廟,除中原民間以漢傳佛教最為活躍之外,在中原的統治階級,以及西藏、蒙古地區等幾乎都對藏傳佛教給予大力支持。由康熙到乾隆,統治階層對於藏傳佛教世界不斷深入,由最初的策略性共贏逐漸發展成由堅固的個人友誼所搭建的架構清晰、儀軌森嚴的皇室宗教信仰及美術發展沿革,恰恰符合了中國在清代封建統治達到巔峰這一重要歷史進程,佛教在這其中恰是充當了「教化之體」。
綠度母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一,以其身色得名,被尊崇為能奇蹟般拯救苦難眾生的救助者,曾被尊稱為「三世佛」的佛母,也是示現的度母中最為常見和活躍的。經典稱二十一度母皆為觀音菩薩的眼淚所化現,以助菩薩解救眾生之各種苦難。此尊清康熙-乾隆銅鎏金綠度母坐像為典型的多倫諾爾造像風格。綠度母面旁圓潤,面相整體氣質清麗脫俗,宛如年輕女性般靚麗美好。體態婀娜多姿,既富有年輕女性的靈動柔韌之美,亦傳達出菩薩慈悲普渡之法意。蓮花座寬大厚重,蓮瓣呈三層,細長而挺拔,飽滿有力度,蓮台邊沿亦以三層均勻連珠為飾,工藝極為精湛。此類度母像僅於雍和宮供奉一尊90公分,此尊尺寸達98公分,無論在任何題材及時期皆極為罕見,定為重要皇室寺廟所供奉。
14世紀 銅鎏金止貢巴像.高35.5 cm。預估價:550萬至650萬人民幣。
此三尊清乾隆銅鎏金閻摩、財寶天王、毒嚴金剛造像應為乾隆祝壽所特別鑄造的「九九佛」組合中的三尊。其三者相當,造型規範,打磨精緻,蓮台亦形制相似,且背面均刻有「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宋體楷書款,與宮廷造像款式完全一致,原本應當供奉在清宮佛堂中的佛龕或塔龕內,一旦離散,各分東西,則難窺全貌,極為容易被人所忽視。封底平坦、保存完整。其鎏金明亮耀眼,當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之後改進了鍍金技術之後的作品。
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
本次春拍「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將推出百餘件精美的佛教藝術品佳作,品質精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14世紀 銅鎏金止貢巴像」。通觀此像的整體與局部,可謂造型完美,風格壯偉,雕刻精細,形象生動,體量高大,氣勢非凡,充分表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風範。從其雕刻技藝和藝術表現來看,應當來源於丹薩替寺或止貢寺,出自一位雕塑大師之手,因為它的全身多處表現出丹薩替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如偉岸的身軀、圓實的肩膀、壯實修長的四肢、亮麗悅目的鎏金、大而肥厚的手足,飽滿寬肥的蓮花瓣等,無不散發著丹薩替造像迷人的藝術光芒。其造型寫實,與收藏於止貢寺的一尊合金銅止貢巴像的任務面貌極為接近,而該像蓮座下沿刻有藏文銘文,標明了該像的真實身份即止貢巴,由此我們可認為本件作品表現的正是止貢寺和止貢噶舉派創始人止貢巴。反而推之,如果僅為一般的上師,不可能如此精雕細琢,施金敷彩,踵事增華,追求如此完美的藝術表現和高度。
16世紀 合金銅三世達賴.高42.5 cm.預估價:120萬至180萬人民幣。
在藏傳佛像藝術早期發展史上,喀什米爾無疑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區:一方面它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傳承古老的犍陀羅藝術,並形成獨特的地域造像流派和風格,成為南亞次大陸佛像藝術風格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支;另一方面以毗鄰我國西藏西部的地緣關係,對我國西藏西部佛像藝術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成為我國西藏佛像藝術的重要源泉之一。一直以來,喀什米爾造像以鮮明的風格、獨特的工藝輝耀於國際藝術品市場,廣受世界範圍內佛像收藏和愛好者的青睞和追捧。喀什米爾造像主要存在於西元7至12世紀,存世數量稀少,特別是晚期造像工藝尤為精美,更為罕見,將於本次春拍推出的「12-13世紀 合金銅六臂般若佛母」即是一件極為珍罕的喀什米爾晚期造像精絕之作。
12-13世紀 喀什米爾合金銅六臂般若佛母.高19 cm。
除此之外,將於本次春拍推出的重要作品還有「明永樂 銅鎏金八方天菩薩」,製作精良,題材罕見,尤其肢體語言強烈,生動寫實,與常規永宣造像大異其趣,表現出獨特的舞蹈美感,極富藝術表現力,令人由衷讚歎。另有「16世紀 合金銅三世達賴像」,體量高大,肢體面貌刻畫生動寫實,亦十分精彩,值得格外關注。
Tags
典藏投資編輯部( 6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