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台灣迎來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為台灣藝術市場注入國際藝術思潮與活水。集合的99家藝廊中,包括七成之上的國際畫廊,堪稱是世界級的藝術盛會。同一期間,台北還有藝術台北(ONE ART Taipei)、藝術未來(Art Future)與台灣當代島嶼連線藝術博覽會,四場藝術博覽會分別在不同地點舉辦,可謂是台北超級藝術週。若仔細研究這幾場藝博會,台灣當代島嶼連線藝術博覽會今年是首屆創立,而另外三者皆僅邁入第二屆,皆是非常年輕的展博會。
現今藝博會數量暴增的速度,不禁讓人想起12年前,帕科.巴拉甘(Paco Barragán)在其《藝博會時代》(The Art Fair Age)的大膽宣示:「我們已正式進入藝博會時代。」12年後,此預言當真不假:全球的藝博會已從2005年的105場,到今日近300場的規模。根據藝術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的統計,2018年全球藝博會的總銷售額來到165億美金,占全球藝術經銷銷售總額的46%,幾乎占了所有收入的一半。也因此,參展藝博會幾乎是世界各大藝廊的必修學分。
另一方面,由於全球藝博會數量過於頻繁,藝術產業開始出現「藝博會疲勞症」(Fairtigue)這個詞彙,許多藏家、藝術顧問與畫廊業主紛紛表態將減少或慎選參與的場次。知名的例子包括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去年突然宣布停辦;MCH集團(巴塞爾藝術展母公司)也在去年表示,將出脫底下投資的區域型藝博會,包括印度藝術博覽會(India Art Fair)、藝術杜塞多夫(Art Dusseldorf)和藝術新加坡(Art SG)。
巨型畫廊是畫廊產業中具有影響力的關鍵人物,衡量標準包括營運資金、實體空間大小、空間數量以及雇員人數。若越多的巨型畫廊願意參展同一場藝博會,便代表其具有指標與公信力,是一年中不可錯過之頂尖藝博會。究竟藝博會目前是還在增長,或者是已經達到飽和,甚至是開始出現萎縮?此篇梳理過去三年中巨型畫廊(mega gallery)的參展藝博會的歷史,透過量化分析,冀望洞悉出最新的趨勢。
本研究將巨型畫廊參展藝博會的次數作為判斷藝博會優劣的代理變數。巨型畫廊共蒐集十家,包括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高古軒(Gagosian)、薩德斯.侯巴克畫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貝浩登(Perrotin)、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Marian Goodman Gallery、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維多利亞米羅畫廊(Victoria Miro Gallery)、白立方 (White Cube)。期間為2017至2019年。若按年統計,十家畫廊2017年總參展次數約135次,後逐年上升,2019年來到147次,等於平均一間巨型畫廊一年參展14.7次藝博會。
圖表 1 2017-2019總參展次數統計
參展次數按藝博會降冪排列,得出Top 15的藝博會,如表格1所示。為秉持比較的公正性,本篇研究排除2018年後成立的藝博會。
Top 15的藝博會中包括老字號的藝術科隆(Art Cologne),以及甫創立四年的紐約TEFAF(TEFAF New York Spring),創立年度從1967年橫跨40年至2017年。綜合藝博會意旨參展藝術品森羅萬象,包含現代美術、古董文玩、珠寶設計、中世紀與古典大師作品等等。以斐列茲藝術博覽會為例,主辦方以2000年作為區隔,斐列茲大師展(Frieze Masters)聚焦於2000年前完成的創作,而倫敦斐列茲藝術博覽會則主要展示2000年後的當代藝術。綜合類型只包含斐列茲大師展,其他藝博會多以「現代&當代藝術」或「當代藝術」居多。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藝博會將設計納入範疇,包括紐約TEFAF(TEFAF New York Spring);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雖然名稱帶有「設計」,卻以「現代&當代藝術」為重心。
表格 1 2017-2019 Top 15 的藝術博覽會
巴塞爾藝術展穩坐冠軍
從巨型畫廊參展次數來看,巴塞爾藝術展穩坐冠軍,10家畫廊連續參展三年,未曾間斷,同一旗下的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巴塞爾香港同樣表現優異。緊追在後的是倫敦斐列茲藝術博覽會和法國FIAC國際藝術博覽會,過去三年僅有一次或兩次的畫廊缺席紀錄。
圖表 2 指標藝博會每年畫廊參展次數
斐列茲藝博會穩定擴張
以標誌性的白色大帳篷、廣大的公園及開放參觀的公共雕塑著稱,它是斐列茲藝博會。斐列茲首先於2003年在倫敦創立第一間藝博會,後迅速成長,擠身世界頂尖的藝術盛會。在2011與2012年,分別創立斐列茲大師展與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以藝術品的時期區隔對應的市場,多年下來,同樣經營有成,過去三年畫廊參展次數分別來到15與25次。2016年美國最大體育育樂集團威廉.莫里斯奮進(William Morris Endeavor, 簡稱WME)收購斐列茲 70%股份後,到WME總部發展似乎是天經地義。果不其然,主辦方宣布在去年二月舉辦洛杉磯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Los Angeles)。首屆藝博會集結70間區域與國際畫廊,地點選在拍攝過《鐵達尼號》的水上空間,並廣為邀請名人巨星,包括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等。也在名人光環加持下,成功吸引眾多媒體目光。
TEFAF旗下藝博會大改組
會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或許是馬斯垂克TEFAF(TEFAF Maastricht)這家極具聲望的藝博會,並未出現在此排名內。馬斯垂克TEFAF成立於1988年,由歐洲藝術基金會(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主辦,地點位在荷蘭東南部的馬斯垂克,成立之初僅有89家畫廊參與,爾後迅速成長,成為能與倫敦與巴黎分庭抗體的藝術展會。依據畫廊專業領域的不同,主辦方將其分門別類,包括古美術、古董、設計、珠寶、現代藝術、紙上創作、繪畫、部落藝術等,屬於綜合型藝博會。雖然因應收藏家品味的改變,開始逐漸納入現代藝術,但仍以古董與西方大師作品居多,據2018年統計,古美術與古董的參展畫廊約占37%。也因為如此,馬斯垂克TEFAF 一直不受巨型畫廊的青睞。
或許意識到市場趨勢的改變,TEFAF 開始積極向外擴張市場版圖,2016與2017年分別成立紐約秋季TEFAF(TEFAF New York Fall)與紐約春季TEFAF,前者著重於1920年前的美術與裝飾藝術,後者聚焦現當代藝術與設計。紐約春季TEFAF成立首屆,便吸引五家巨型畫廊進駐,之後每年成長,2019年10間全數出席,成立短短不到四年,成績斐然。
歷史悠久的馬斯垂克TEFAF也極力改革機制,評選委員於去年改由研究學者、策展人、維護員、科學家等學術圈專家組成,不再由藝術品經銷商和拍賣行專家等業界人士擔任。或許因審查機制改變,去年藝博會新增38家首次參展的畫廊,其中包含國際大畫廊佩斯畫廊。
圖表 3 指標藝博會每年畫廊參展次數
中國內地藝博會崛起
此排名中共有兩個來自中國的藝博會上榜──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與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 ART021),其中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參展次數超過20次,等於每年吸引七成的巨型畫廊進駐。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由包一峰、應青藍與周大為創立於2013年,媒體公關出身的他們,起手式驚人,從2013年參展的29家畫廊,至今每年聚集超過百家世界頂尖畫廊,一掃先前「上海當代藝博會國際當代藝術展」關閉的陰霾。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藝博會)成立於2014年,不同於ART 021,由上海市政府西岸開發團隊主導,是「上海西岸文化走廊」的重點項目。從2012年起,市府目標將西岸打造為媲美巴黎左岸與倫敦南岸的世界藝術與文化中心,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及上海攝影中心相繼成立;去年11月,上海龐畢度藝術中心正式開幕,開啟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上軟硬體設施的兼備,讓此藝博會成長迅速。相較於ART021,西岸藝博會的甄選標準側重學術與國際化,因此整體的展出水平更勝一籌。
軍械庫藝術展(The Armory Show)與 ADAA: The Art Show皆位在美國紐約。前者由美國沃那多房產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持有,集結190多家畫廊,每年三月初辦在紐約Piers 92 與Piers 94;後者由美國藝術經紀商協會(Art Deal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ADAA)主辦,參展畫廊70多家,其中多以協會會員畫廊居多,每年約二月底三月初辦在紐約第七軍團槍械庫(Park Avenue Armory)。過去三年兩場畫廊的參展次數變化不大,皆在四至五次。
圖表 4 Top 15 藝博會所在地國家統計
頂尖藝博會多數辦在美國
若從地理位置切入,發現Top 15藝博會四成辦在美國,其次是中國與英國。藝博會背後反映的是商業金流活動,當該國藝術品的購買力越大,越會吸引更多藝博會與畫廊進駐。此圖表也反映了當今世界藝術市場的經濟組成。
頂尖藝博會參展畫廊的數量趨向停滯或減少
透過藝博會的展商數量變化,我們可以得知許多重要資訊:若展商不斷增加,表示該藝博會不斷擴張其規模;反之,則代表已趨於飽和或甚至衰退。從表格2我們發現,除了西岸藝博會、ART021與ADAA: The Art Show過去一年參展畫廊明顯增加,其他多數呈現停滯或減少。藝博會有其硬體設施的限制,在無法擴充場地的前提下,參展畫廊數量在成長至一定數目後,勢必會呈現飽和。預期將來仍會持續見到此趨勢。
表格 2 指標藝博會展商數量變化
大型策展公司、財團主導的藝博會將持續增加
表格3整理近兩年新成立的藝博會。由於藝博會的運作背後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持,預期未來將出現更多由大型策展公司、財團主導的藝博會。規模更大的藝博會林立,勢必將衝擊原先規模較小的中堅或獨立營運藝博會。在市場機制的運作下,藝博會預期也會呈現兩極化發展。
表格 3 新成立的藝博會
結論
透過統整十家巨型畫廊過去三年參展藝博會的資料,我們發現其參展次數並未出現下滑,顯示藝博會疲勞症並未衝擊巨型畫廊。將次數按降冪排列,我們整理出過去三年的Top 15藝博會:巴塞爾藝術展穩居冠軍寶座,斐列茲穩定擴張規模,紐約春季TEFAF及中國的西岸藝博會、ART021成長速度最為驚人。藝博會的所在國,以美國占比最大,中國內地藝博會的崛起也暗示了其藝術市場的龐大商機。
藝博會的運作背後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持,預期未來將出現更多由大型策展公司、財團主導的藝博會。原先趨於成熟的藝博會,由於硬體設備的限制,展商數量預期將持續停滯或減少。
楊上緯( 2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