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ART WITH PANDA】這件作品讓你有什麼感受?藝術教育也能培養社會情緒能力!

【專欄|ART WITH PANDA】這件作品讓你有什麼感受?藝術教育也能培養社會情緒能力!

每個人都像是萬花筒一樣,各自有獨特的身份組成、生命經驗、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因而造就了獨特的個體,每個萬花筒望進去都各有不同,也各自透過這些濾鏡體會著周圍世界,因此我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作品也都會有獨特的反應。

最近一場親子工作坊結合藝術和社會情緒學習,除了探究各種情緒、也引導大家觀察眼前的繪畫引起了什麼感受。下圖深色畫中一點粉紅的這一張,讓不少孩子馬上給出倒讚,紛紛表示感到亂糟糟、聯想到暗暗的森林,甚至感到有點害怕。同時,也有孩子形容像宇宙大爆炸一樣絢麗,讓他開心極了。

ART WITH PANDA 親子工作坊活動現場,參與者在狄克森的作品〈暗紅〉前分享各自的感受和聯想
羅迪尼・狄克森 Rodney Dickson, 暗紅 Crimson 3, 油彩於畫板 Oil on board, 2020-2022

我們看著相同的作品卻有各種不同的情緒

每個人都像是萬花筒一樣,各自有獨特的身份組成、生命經驗、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因而造就了獨特的個體,每個萬花筒望進去都各有不同,也各自透過這些濾鏡體會著周圍世界,因此我們每個人對同一件作品也都會有獨特的反應。

這次探索的藝術家羅迪尼・狄克森(Rodney Dickson)跟我說,他希望他的畫作能激發觀者的情感,「因為這是身為人的我們感知的一切」,而他一點也不在意我們感受到的是否符合他創作當下的狀態。

有時候我們太執著於搞懂藝術家的想法和選擇,反而忘記感受自己的情緒——如同一昧爭執是非對錯、卻忽略彼此感受的那些時候——因此工作坊穿梭於不同作品間,不斷詢問大家這兩個問題:

這件作品讓你有什麼感受呢?

是什麼部分讓你有這樣的感受呢?

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 邀請心理諮商師兼插畫家琳賽・布拉曼(Lindsay Braman)繪製一系列情緒圖表(如下),並分享哪些 MoMA 館藏品激發她愉快、好奇、懷疑等不同情緒。五年級才第一次隨學校戶外教學踏入美術館的布拉曼,莫名受到一幅肖像畫吸引,她清楚記得當時被畫中女性的悲傷情緒捲入的感覺。她一面跟著同學繼續前進,也發現當下展現的「同理心」將她自己的悲傷也釋放了出來。即便她離開美術館後,她和畫中女性共同經歷的感受依舊深刻可及。

琳賽・布拉曼 Lindsay Braman, 注意:藝術可能會讓你感到⋯⋯ Caution: Art May Cause You to Feel…, 2022. 圖片來源﹔MoMA Magazine

她寫道:

「當學會不帶批判地去觀察我們的情緒時,常常會有奇妙的變化:原先被忽視的情緒成為熟悉的陪伴,沒有所謂好或不好,就是單純的存在」。

以藝術探索的情緒討論作為一個開端

布拉曼將許多看藝術會產生的情緒繪製出來,主要也是要給這些情緒具體的名字和樣貌。如同我們在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時,得要先熟悉情緒的字彙,並練習分辨它們,然後才能更理性表達我們的感受。

在前面提到的工作坊中,看著這件紫色中帶點黃的繪畫,我邀請孩子們觀察眼前作品激發了什麼感受、有什麼聯想,並具體指出是哪些部分讓他們有這樣的感受和想法。有孩子興奮大叫「怎麼有蝸牛跑去人家九歲生日派對!」,有孩子則平靜地說道「好像在海邊找到很多貝殼好高興~」,也有孩子在引導下娓娓說道「中間黃色的好像公車的窗戶,像是自己搭公車去上學的路上,覺得很開心!」殊不知一旁的爸爸苦笑說「你根本沒有自己搭公車上學過啊」,看來是孩子的想像力帶著他搭上了開往學校的公車,正開心地咯咯笑!

ART WITH PANDA 親子工作坊活動現場,參與者在狄克森的作品〈橘色置中〉前分享各自的感受和聯想
羅迪尼・狄克森 Rodney Dickson, 橘色置中 Orange Middle, 油彩於畫板 Oil on board, 2020-2022

家長們總是盡心盡力陪伴孩子成長,但孩子卻不一定有機會花心思好好了解自己的照顧者,因此互相詢問彼此對於作品的感受也是這次工作坊我想特別強調的。一位媽媽指著一張黃橙橙的畫說黃色總是讓她感到很愉悅,孩子睜著眼認真地聽著,彼此之間似乎又更近了一些。

如工作坊這般圍繞著情緒的討論只是個開端,我想像這如果可以成為一種日常習慣,不論藉由藝術或者回到日常中,我們都能更開放地討論自己的感受,自然地相互展現同理心和關懷,不僅可以幫助培養正向的親子關係,也能提升孩子的社會情緒能力。

延伸閱讀:

楊欣儒(Jocelyn Yang)( 10篇 )

在台灣出生長大、現在在布魯克林生活——主要在美術館教課、偶爾也捏陶。

自紐約市立學院(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CUNY)取得藝術史及美術館教育碩士後,目前於紐約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擔任全職 Learning Specialist 從事教學工作。過去曾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都會博物館)、Brooklyn Museum(布魯克林博物館)、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及 Rubin Museum of Art 工作,並於紐約公私立教育機構教授兒童藝術。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藝術拓展對自己和世界的認識,培養對社會的關懷、也從中發掘自己的力量。2019 年成立平台 ART WITH PANDA 以來,在台北及紐約舉辦實體和線上工作坊,陪伴中文圈的大小朋友們累積對自己的信任,用自己的方式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

網站:www.artwithpanda.com/ FB:artwithpanda /IG:artwithpanda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