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不再將「教育」視為展示的枝微末節:專訪北美館兒藝中心執行幕後
兒藝中心的設置為孩童觀眾與當代藝術搭建了非常完整的溝通橋樑,而且每個藝術概念居然可以和孩童溝通如此順暢,這些無數藝術教育...
人類世在台發展的三個區段
我們可將人類世理論於台灣當代藝術界這近十五年的發展以展覽暨總體計畫史的角度分為三區段。第一個區段是2008-2009年於...
北美館典藏庫房新建案評選結果公布,張樞地下庫房開啟美術館運營新想像
北美館作為一個歷史機構,所有改變皆建構在過往積累上發生,自2017年進行空調系統更換與內部機能改善工程,提升專業服務功能...
2020台北雙年展的「著陸路徑」——訪策展人布魯諾.拉圖、馬汀.圭納與林怡華
自本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去年確立策展主...
公立美術館再爆人事異動,林平請辭北美館館長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已於日前請辭,媒體懷疑是否因受到日前臺北市長柯文哲「記過就好」失言風波之影響。
2020台北雙年展盛大開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探索七大「主題星球」間的引力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的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展出。由法國哲學...
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未完成,黃華成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檔案文獻與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復刻作品...
由北美館作品的爭議事件看藝術的審查與自由
正因為藝術創作之中的倫理問題越來越需要被檢視,藝術自身的獨立領域也不再被那麼堅定的維護。所以在這樣一個轉變的時刻,每一個...
臺北市議員批評北美館作品措辭不當,柯文哲稱館長記過即可
北美館「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展出之梅丁衍作品《哀敦砥悌(identity)》,其作品內容中部份遣詞...
【許峰瑞專欄】做展覽的人:從「策展」定義之亂,談機構化現象
對於策展的資格認定,注意力往往聚焦於片斷生產(論述、行政執行、推廣)與藝術社群的認可(展歷、經歷、人際),偏向條件式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