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吳松妹—「芝山巖合祀」中的台灣教師
吳松妹身後留下的不只他的繪畫,還有他曾經作為教師的身份,吳松妹在1932年的「芝山岩祭典」中留下了名字,以及生平略介。吳...
【小典藏|新鮮事】在家掛上一幅兒童畫,跟著孩子們踏上迷人的紙上世界旅行
我們可以在每年的新光三越夏日藝術季看到來自 40 多個不同國家,脫穎而出的優秀兒童繪畫作品。孩子們的作品畫出了各國的市井...
【小典藏|新鮮事】孩子眼中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色彩炫目與情感滿溢的天地——2021 世界兒童繪畫巡迴展
「如果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裝扮,那人文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生活在台灣這座島國上的孩子們眼中,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貌呢?公...
【小典藏|新鮮事】每個小孩的思考路徑都像成人,唯有畫畫創作時他像自己——2021新光三越兒童創意繪畫比賽評選
當我們把一張空白的圖畫紙交給孩子時,他在思考「要畫什麼?」的那個行為,往往就是成人所說的「靈感」的表現,陳致元老師表示如...
【點讀華山.插畫家專訪】創作的一筆一劃都是選擇 | 專訪插畫家JCC
「我,真的知道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插畫家JCC藉由畫筆不斷探索著這個問題,她將別人眼中的自己、真實的自己、想像中或想...
【點讀華山.插畫家專訪】繪畫傳遞出思念的歸屬情感|專訪插畫家 利宜玲
有時靠得太近反而看不清,拉開距離後才能將一切看得更清楚;就像如果不曾離家,很難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戀家;又像是如果沒有放棄過...
古典到現代,我們不願意正視的「恐怖」之美
醜陋總是令人感覺不適,但卻可能扣人心弦,只有透過絕對的厭惡感,才有可能把我們的死亡及巴爾東的信息裡的力量全部激發出來。
從古典名畫,看如今我們幾乎不敢去談的「美」
古代人認為美存在於完美的比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則在人體形態中發現美,現代藝術家的先鋒則相信美應該是令人震顫而抽象的...
【點讀華山.插畫家專訪】為了畫畫從零開始:專訪插畫家Hsin-Yi Yao
就在準備留學澳洲昆士蘭大學商科研究所時,她一直撐到註冊繳費前,才終於願意正視自己到底有多熱愛畫畫。幾經思考後,H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