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羿綺

【地景說話專題】身體與記憶的重製:台灣與印尼當代影像中的地景
印尼與台灣不僅是近年的南向政策推動兩國藝術合製與交流,早在殖民史、移民史與文化流動的過程中,就已有許多蛛絲馬跡在攝影、電...
別無選擇,本当に?─2020台北獎觀察
正如文章開頭伊索寓言的難題,此屆台北獎對於觀眾來說,目睹了以台灣藝術家感知,與形塑的經濟難題。
雙生子、老照片與附身:林羿綺「越洋信使」憑弔儀式中的咒術體系
林羿綺今年七月於鳳甲美術館的「越洋信使」個展中,是以《雙生》為名的單頻道創作,以近代東亞與南洋的人口流動為中心,故事從一...
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背離或被迫遠離於主論述之外的鮮明印記
今年二度策劃該藝術季的策展人羅秀芝,開始選擇向外擴延,以概念性的主題——「邊緣者」——作為發想骨幹。談起這個看似抽象,卻...
【鬼月特輯】以「附身」催生:吳天章、林羿綺作品中的詩意台味
無論是心理治療、精神分析、民間信仰、或是當代藝術實踐,都不約而同透過「附身」的概念,或主動或被動地,允許「他者」力量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