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典藏專欄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古物中毒的神級境界——《生鏽市集》
有些人,就是把垃圾當珍寶,看著作者對老照片的想像以繪畫塗鴉在照片旁,這方式也可以出一本書了,真的,幾次令我爆笑。
【專欄|老派博粉】旅遊大師修煉之路:大英博物館
環遊世界進而接觸多元文化是很多人畢生的嚮往之一,但是該如何在旅遊中創造更深刻的體驗,並成為一名能夠細細品味異國文化韻味的...
【專欄|蘇蘇の繪本書店地圖】不只是文學的世田谷文學館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文學館不是都收集文人的書籍手稿,很古板無聊的地方嗎?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第一次踏入了世田谷區。
【專欄│郵進繪本世界】春天,一起來賞鳥吧——郵票上的「美國鳥類」與奧杜邦
奧杜邦不僅是19世紀美國最著名的鳥類畫家、也是史上最偉大的鳥類畫家之一。他是第一位畫出鳥類實體大小的人,打開了北...
【 專欄|ART WITH PANDA】美術館教育最重要的是⋯⋯
參觀美術館或展覽本身就是一個五感體驗,美術館教育也不只是透過視覺在理解藝術作品,因此在教育活動設計上可以多多運用五感體驗...
【專欄|書店闆寶讀什麼】在書堆裡開墾的荒石園:我讀法布爾和昆蟲們
這回我想分享我最喜歡的兩本關於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書:《法布爾的微觀世界》(親子天下出版)和《法布爾老師的昆蟲教室》(全四冊...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親愛的,我被困在橋上了。」──從文字作者的角度談原創童書的失落拼圖 (四)
雖然我們也可以說「橋樑書」一詞實際上已不是嚴謹的出版製作形式,只是一種慣用的術語,但「橋樑書」一詞,仍舊偏向以出版製作形...
【專欄|與故事為伍的人】「打開」一份禮物──《蠟燭書》
禮物,也可以是低調安靜,閃耀著點點星光般,把感動流進心坎裡。《蠟燭書》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像個禮物,等你把封面的蝴蝶結打開...
【專欄│芬紛聊天】如何和孩子談論戰爭新聞?芬蘭兒童協會的建議
在與兒童和青少年討論這個問題時,重要的是要確保他們獲得真實的信息和正確的答案,以及談論這些訊息可能引起的恐懼或感受。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3:兒童的繪本民俗學
關於兒童的民俗,常常充滿著一種「在各種遺憾中前進」的暗示。護祐小孩的神明,有床母(床頭婆婆/殷十娘)、七娘媽、臨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