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為小朋友量身打造「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以陸地、海洋、天空與改變四大主題,介紹臺灣的豐富生態與人文,更規劃多個互動裝置,讓小朋友看展覽時,還能動手玩。平時難以聽到的抹香鯨聲音,現在,只要走一趟臺博館,就能近距離聆聽!
「臺灣.我的家」是臺博館107年推出「發現臺灣」之後的臺灣系列第二個常設展,展出150多件地質、動物及植物標本,更以臺灣雲豹、黑長尾雉等7種臺灣特有種,組成守護精靈,成為臺博館的吉祥物家族。
(圖片來源:臺博館官網)
由於地理與時空因素,臺灣成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獨特人文風格的寶島。展覽從臺灣自然史與人文史的角度切入,分為六大展示單元:「石頭會說話」、「森林遊樂園」、「候鳥的小島旅行」、「小島的從前從前」、「海島的輪廓」、以及「生生不息」,藉由故事性的敘事、標本文物及互動裝置等多層次的感官展示,引導兒童體驗、思索臺灣自然與人文,加深孩子們對這塊土地的瞭解,也能涵養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
展區一│石頭會說話
臺灣各地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石頭,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化石是怎麼形成的?臺灣為什麼有各種高高低低的地形?本單元透過一顆會講話的石頭來介紹臺灣生成的過程與地理環境特色。
展區二│森林遊樂園
臺灣從海邊到高山有許多森林,這森林有什麼不一樣?植物的種子能繁衍後代,而且用不同方式來傳播,它們是用飛的、用跳的,還是靠游泳呢?昆蟲為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會利用保護色,把自己藏在自然的環境之中,牠們是怎麼辦到的?森林裡的動物有的吃草、有的吃果實、有的什麼都吃,你知道有哪幾種動物分別是植食性、肉食性,或雜食性的呢?森林裡豐富的生態是孩子們認識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寶藏,透過故事中與各種生物的對話與各種生物標本,加深對動物及植物的理解,並透過互動操作學習,靠著自己探索與推理思考,發現事實或法則,進而能享受學習新知的樂趣。
(圖片來源:臺博館官網)
展區三│候鳥的小島旅行
黑面琵鷺每年為什麼要來臺灣過冬?為什麼鳥的嘴巴有的長、有的尖、有的又扁扁的?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多樣的環境吸引許多候鳥停留,本單元讓孩子們透過標本及互動裝置來觀察,培養孩子們學習及認識候鳥各種習性與特徵的能力與興趣,野外賞鳥。
展區四│小島的從前從前
排灣族的陶壺上為什麼有百步蛇?泰雅族傳說中具有神力的鳥到底做了什麼?達悟族吃魚還分老人、男生與女生?太陽、月亮及卑南族的祖先從哪裡來?對兒童來說,再豐富的自然與文史知識,有時不及一幅照片、一個故事。展覽透過神話與圖像,引領孩子認識各種族群的起源及自然觀,培養孩子欣賞及尊重多元的文化價值。
黑面琵鷺每年為什麼要來臺灣過冬?為什麼鳥的嘴巴有的長、有的尖、有的又扁扁的?(圖片來源:臺博館官網)
展區五│海島的輪廓
臺灣四周的海洋裡什麼生物呢?鯨魚會說話?牠門的聲音聽起來是怎麼樣呢?古代的外國船隊怎麼發現臺灣的呢?本單元分別從生態探索及航海探險的角度說明臺灣周遭的海洋環境,以及臺灣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以及與世界的連結。
展區六│生生不息
臺灣這片土地上有動有靜,有大有小,先來後到,大家都是小島的一份子。本單元以一件與小朋友共同創作的藝術裝置作品呈現,讓小朋友在連續動畫主題「花、樹、鳥」線稿上進行繪圖,集結而成翻書動畫森林,觀展的小朋友能依自己的速度轉動裝置,細細觀賞大家的共同創作,或快或慢的看著花、樹、鳥不斷變化及延續的生命旅程。
「生生不息」單元,是由小朋友共創的一片森林裝置藝術,將徵集來的花、鳥、樹繪圖作品,集結為手翻書,利用簡單的連續動畫播放原理,變成手翻動漫,也象徵森林的生生不息。(圖片來源:臺博館官網)
這次展覽「包山包海,還包天空」,邀請小朋友來臺博館大玩特玩,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展覽資訊│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
展覽期間│2020/10/11 09:30 ~ 2022/12/31 17:0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地下1樓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展覽票價│全票:每張 30元;半票:每張 15元(本館及古生物館一票共用)
更多資訊請至 臺灣國立博物館官網 查詢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373篇 )追蹤作者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