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鄭又嘉專欄】秀異VS.平庸

【鄭又嘉專欄】秀異VS.平庸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的變遷以及市場型態的改變,出自書香世家背景或不帶任何目的、純粹出於喜愛去購藏文物的老一輩藏…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的變遷以及市場型態的改變,出自書香世家背景或不帶任何目的、純粹出於喜愛去購藏文物的老一輩藏家逐漸凋零,或在近20年前開始化為潛流、隱沒於鎂光燈聚集的收藏舞台/拍賣和私人美術館的秀場之外。也約莫在同時,隨著全球化超級資本主義的無孔不入和歷經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崛起,進入中國藝術領域者,幾乎無不是抱持著投資獲利甚至短期套利的投機心態,收藏及收藏家這兩個名詞幾乎名存而實亡。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的南宋《龍泉窯青瓷紙槌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世道的改變,古董字畫只要送拍賣就可以流通,除了身為產業主要驅動力的拍賣公司從業人員不得不強打精神努力應戰,市場與收藏成熟地區如台灣和香港,許多具備真正收藏與古董經營精神的資深藏家和業者,都如同隱士一般遺世而獨立、顯得懨懨沒生氣或處在十分無聊的狀態,原因便出在於,無可與談者;對出自於喜愛而投入這個領域的人而言,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知音唱和是件很快樂的事情,以藝會友也是讓大家願意長長久久待在這個領域的關鍵原因。一位資深古董商便向筆者說道:以前不只是收藏家或同行,藝文圈中不管是藝術家、設計師、作家、學者,只要是喜歡中國藝術的人都會到我這裡坐坐,聊聊藝術文化、聊聊人生,品味生活,大家會一起交遊往來,不像現在見面都只是談買賣,都是談錢;大概在2003年、2006年之後,就沒有人要和我一起欣賞文物、談論藝術了;前一陣子日本陶瓷學者和在日本百年歷史古董店工作的朋友來訪,真是十分的高興,因為拿出好東西來,大家看得懂,能產生共鳴,對方擔心來訪會打擾我,我跟他們說,一點也不會,因為我很無聊。也有文化底蘊深厚的資深拍賣負責人說,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他現在都不社交了,因為和新買家們談話感覺很空洞。
這些現象讓筆者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秀異」與「平庸」這兩個詞彙,以藝術為本質所生發的一切,追求的是如同百花爭豔、百鳥競鳴般地去展現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即使是商業也是一樣,古董商和拍賣公司專家會憑藉著個人對於中國藝術認知的深度與廣度、甚至是個人的品味與喜好,為藏家提供多元而豐富的選擇;收藏家同樣憑藉自己的藝術文化素養與審美眼光建立深具個人風格的收藏,藝術領域呈現的就是「秀異」的面貌,也就是與道/宇宙自然、森羅萬象許崢嶸的世界一致。而在追求獲利極大化之資本主義主導的商業思維所涵蓋的一切,則以隨俗、從眾作為最高指導原則,所以顯得平庸,也就是現在以投資、投機獲利為出發點的中國藝術領域的普遍情況,所以絕大多數的拍賣推出的拍品都大同小異,會創高價和賣得好的拍品也都大同小異;買家不購藏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不叫有錢人、同時也因此覺得投資有保障;許多企業藏家的收藏展被譏為如同拍賣預展一般,件件大貨,只看得到錢多,但看不到藏家這個人經由藝術所顯露的特質;如此因為違背人類出自大自然、本身便具有追求多樣性的天性,所以有道者會覺得很無聊而懨懨無生氣,這也就是背道而馳的結果。
不過很令人感到開心的是,近期筆者倒是看到兩個展覽依舊在追求秀異,能夠展現主人的特質與風格。一個是收藏陶瓷30年的資深藏家以美學的角度所舉辦的「宋瓷」收藏展覽,在雪白的當代空間中,以不同瓷窯接續的方式展出,且不只是展出主要名窯,還旁及相關窯系,呈現藏家對宋瓷全面的認識,既深且廣,而對於每一件展品各自的殊異與美好之處,也都如數家珍,在歷史文化以及思想的脈絡下,對宋瓷的審美更是來到了哲學的層次,有其一番深刻的見解。在開展第一天、陽光燦爛的早晨,就著展品,藏家平靜地對筆者說道,就是提供一個安靜而單純的環境,讓來參觀的人可以靜靜品味宋瓷的美,回歸藝術本質,將自己多年的收藏與同好分享;自己是以修行者的心態在收藏的,不會追逐市場流行,更不是投資考量,所以不會受外界干擾,就是忠於自我的一條路一直走下去,自己只是個陶瓷的愛好者,不是藏家;現在稱藏家的,其實藝術品買了都是要賣的。
香譜,收錄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刻《百川學海》。(私人提供)
另一個是由畢業自國外知名藝術學院室內建築學系研究所的銅爐青年藏家暨該藝術空間主人、及其團隊所精心策劃的以香方作為主題的展覽,參考西式調香技巧調和中式合香,藉由現場試香以品鑑香方的氣味作為引導,同時結合六位風格不同的書家,以書法寫下詠嘆合香的香詞,所引發的意象與香的氣味產生聯想,期望觀眾經由嗅覺和視覺的審美觸發,進行一趟進入精神境界的感官之旅,以達到將香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目標。策展團隊表示,這個展覽花費半年的時間醞釀,期間還找香學老師來教課,並請調香師調製出能夠符合鎔東西和古今於一爐的藝術空間精神和主人個性的香味,過程也長達三、四個月之久。藏家說道,我很喜歡森林裡面的大地氣息,所以香方中有松、柏(中國雪松、歐洲赤松、維吉尼亞雪松、台灣扁柏),有乾淨的泥土,有潮濕的青苔,也有乾燥的剖木味(岩蘭草),有一點辛辣(咖啡、黑胡椒),同時帶有東方的基調(沉、檀、乳香、沒藥),以這樣的想法去調配,加上台灣貞節樹(台東山上才有的植物,味道清新又有後韻),是個中西合璧的成果。同時也在展覽空間的中央造有一個微型山水的景,表達雖取材於自然,最終還是回歸自然的宗旨。該展反映藏家對古代香文化的了解,並不離本質地想要突破傳統呈現方式、在當代進行個人的詮釋與演繹,可說本身就是個創作。
秀異,是藝術的本質,更是道/宇宙自然真理,而平庸不是。既然我們有幸踏進承載道的中國藝術世界,何不利用這個好機會,在了解中國藝術的秀異之處時,也探尋自己的秀異之處,回歸於道,回到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勇敢並自在的做自己,不再被金錢和外在的一切所綁架而日漸平庸,如此方能讓中國藝術領域重新變得豐富而有趣,不再無聊。
鄭又嘉( 5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