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15 澳門繪本畫家正在:城市的臉怎麼畫?問問洋小漫。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15 澳門繪本畫家正在:城市的臉怎麼畫?問問洋小漫。

這幾年,洋小漫出版的小誌作品中,不乏各種生活速寫:「畫畫的速度感跟生活的時間感/動感,非常不同,我喜歡畫很多變化的動作,但在一個大的場景裡,例如餐廳或地鐵,也是有所選擇,不是每個人都畫進去。」「臉部表情在速寫中眾多變化,也到底要抓到哪個時間,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上一次,跟讀者們介紹了澳門插畫家洋小漫的無形式邊際的繪本原畫與創作個人展「夕陽無限好」,將唐樓作為城市時光的剪影。當澳門以城區為單位,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庶民生活的建築,有沒有可能同時被視為一個城市的重要資產被珍視對待。

因為是書業工作者,在選書的時刻,我會不住去詢問繪本創作者個人的創作主題,每本書都有著創作者生命的聲響,翻開書頁,擲地有聲。

「城市」之聲

多年前,她發表的小誌“Just a pair”,故事裡有個為了買鞋痛苦糾結的主角,映照半途學畫,從文學轉讀插畫藝術而不斷質疑自己的心情。全本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一頁大跨頁的歐洲街道建築,是在陌生的城市觀察裡,小心翼翼活下去的筆觸。

爾後返回澳門,正遇到2015年整個城市遭遇巨大的發展與保育爭議,因此做了《等等我啊,藍帽子》(“Wait for me, blue beanie!” )系列明信片,她「解放」了這場保育文化政策論戰裡的主角——義大利建築師夏剛志(Oseo Acconci)在愛都酒店的馬賽克壁畫裡的女神,讓她成為一個市井女孩,在這個因旅遊經濟、人滿為患的城市空間裡,追著她飛走的藍帽子。

關於「人」的質問

讀過關於洋小漫創作的其他採訪,她曾經說過,自己在創作上很少畫人物臉部,是因為大學時就讀文學專業,並非插畫藝術相關的科系,因此在臉部的描繪上信心不是太大。

「沒有臉」真的是那麼簡單的事?

這幾年,洋小漫出版的小誌作品中,不乏各種生活速寫:「畫畫的速度感跟生活的時間感/動感,非常不同,我喜歡畫很多變化的動作,但在一個大的場景裡,例如餐廳或地鐵,也是有所選擇,不是每個人都畫進去。」「臉部表情在速寫中眾多變化,也到底要抓到哪個時間,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2019年在澳門Zine Lab 03,她的“home sweet home” 裡頭是大家沒想過的“麥難民”主題,這第一次看到她在創作中的「議題/真人」元素,這些在麥當勞「生活」的人,依然是面目模糊的人。

不輕易畫臉,來自於關於人的質問。洋小漫談到,在大學時代,因為接觸到大量的後殖民文學作品,產生了這些質問,沒想到在圖像創作中,這樣些質問會ㄧ而在、再而三出現:「我是誰?」「我在哪裡?」「身份到底是什麼?」

移民、移動,政權替換,歷史陳述因為時間與空間都變得不一樣,對於後殖民主義的思考,也在澳門繪本創作者身上出現。

「最近,我比較願意去畫人物的臉了。」「大概是知道了自己的來由,關於身份,或是創作。」「例如米先生,他是真切有臉的人了。」(《米先生去買番茄》),我沒想到作者對於城市人物的關懷,會有這樣的投影。

窺探工作室的繪本書架

每次去到洋小漫的工作室,都有喜出望外不忍離去的感動。為什麼呢?一來是作品形式多元,再者是她的私藏寶物令人眼睛一亮。去年曾經邀請她到書店來主講「繪本世界中的各種小荒謬」的主題,繪本裡有許多「小荒謬」,它們就像是從現實走向虛構的樓梯,讓「故事開始」,例如 “The Ear” (Piret Raud,Thames &Hudson)逃跑的耳朵、 湯米.溫格爾《月亮先生》裡拉著彗星的尾巴。

我想問問喜歡的繪本作品,有沒有什麼必備的元素沒有?

洋小漫提供了一些焦點:

1.「可愛的、笨拙、留意不到惹笑的小細節。」

2.「反其道而行的美感,醜的、造型充滿趣味的。」

3.「整個故事充滿『小哀傷』的細節。」

4.「共時感:同一個時間,出現的大家都在各做各事,卻又有所聯繫的大場景。」

5.「每一個畫面或頁面,都有前後相關連的線索在裡面。」

那我們來從她的工作室來挖個寶吧!

創作與出版

今年十月,即將在英國發行的繪本作品“WILD WORDS: HOW LANGUAGE ENGAGES WITH NATURE”(Kate Hodges, Yang Sio Man, Portico出版)是洋小漫第一次嘗試去畫自然界,所有微物在筆下,都變得巨大,而這也是創作者觀看自然、透過圖像去陳述自然的一刻。

“WILD WORDS: HOW LANGUAGE ENGAGES WITH NATURE” (Kate Hodges, Yang Sio Man, Portico出版)

在小小的城市,依然有許多人用繪本創作,建構出巨大的世界,她曾說:「我認為我故事的來源,不是中心思想什麼的先出現,而是『有非常想表達的欲望』、『想跟這個世界說話的情感』出現,才會有故事。」

我想,每一個不同的出版形式,都是作者新的開始。例如小誌、在香港《聲韻詩刊》與詩對話的圖像、跨域的繪本出版合作,都來自洋小漫強烈的表達欲望。以此來打破相對不健全的繪本出版環境,也是一種可能。

洋小漫是文學背景的繪本畫家,亦長期為香港《聲韻詩刊》(宋子江、鄭政恆等多位香港優秀詩人與評論家編輯)供封面設計與插畫稿。

洋小漫:
https://yangillustration.com/about
自由插畫師,現居澳門。學士畢業於澳門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其後於英國創意藝術大學獲得插畫碩士學位。近年開始參與社區藝術、大小聯展和獨立出版,發掘視覺語言的可能性。2019年個人展覽《他和她和他和她》在後牛房實驗場舉行。同年獲得英國插畫家協會(the AOI)主辦的「世界插畫大獎」(World Illustration Awards)廣告插畫類新銳首獎和「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獎」商業組最佳作品獎。
另亦曾於2017年在澳門舉辦另一個展《等等我啊,藍帽子!》。自2016年起活躍參與海內外如:英國、荷蘭、日本等地多個聯展。

川井深一( 46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