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繪本堪稱經典呢?經典的魅力何在?
我一邊翻閱小提姆系列繪本,同時在每一頁的圖文中尋找答案。
小提姆系列,是英國人稱「天生的插畫師」Edward Ardizzone(以下簡稱艾德華)之代表作。艾德華的插畫常被拿來和波特小姐相提並論,風格古典、善於捕捉流動中的景象。
他畫中的人物,隨著文字的推展,好像在一旁挪移擺動直到我們轉頭注視才「一二三木頭人」停下動作;又因對景物如實描繪,英國人讀他的畫作,便重溫舊時生活場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榮退肖像畫,亦出自艾德華的神之手,他受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
我在工作室舉辦的一次繪本回頭書展中,正式和米奇巴克出版社的小提姆系列打照面。記得那時,對於這類字數多於一般繪本的書籍,大家常問:「適合推薦給多大年齡層的孩子?」
這一陣子,世界正經歷一場生活邊界的縮限,同時卻也獲得時間,關注過去未曾獲得足夠關注的事物。一端的縮減是另一端的擴充,邊界其實是一個彈性的詞彙,以這樣的觀點來思考閱讀這件事,若要問書本的適讀年齡,答案其實也只是一個參考。
說答案只是參考,並不是懷疑邊界設定的價值,尤其人類累積足夠的能量,提出分齡閱讀也是十九世紀才開始的事。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才知道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走了一段不短的路,才懂得孩童需要屬於孩童的文學。
提姆系列的書,以作者孩提時的渴望鋪陳故事主題。艾德華本人對大海充滿嚮往,書中每必現身的背景就是大船大海。船與海成了探險地,主角提姆和他的朋友們總是遠離爸媽遠離家,到處探險並長成自己的模樣。是呀,哪個孩子小時沒想過離家出走,到一個沒人管的地方?
艾德故事角色的遭遇,也常讓人心臟噗咚跳。《提姆和夏綠蒂》中,女孩夏綠蒂的出場,是被海上一陣大浪捲來的;《提姆和大個兒》裡,提姆和好友金傑成為皇家大船上工作的小弟,壓根不管前一本書提到提姆在學校上學的背景設定。
又如《提姆和夏綠蒂》中,男孩們嘲笑提姆寫信給女生,彼此大打出手,最後提姆打贏,從此獲得同性的敬重和肯定;《提姆海上遇難記》間接描寫副船長遭遇的霸凌事件;《提姆的燈塔驚魂記》一位闖入燈塔的惡霸將小提姆高高舉起搖來晃去,並威脅要把他絞成碎肉!
與英倫古典插畫並行的不是溫馨可愛的故事,而是打架、霸凌、暴力等現實。看個頭小小的提姆,仰頭獨立穿梭大人世界,順著這種違和感,我好像找到小提姆系列堪為經典、歷久而新的理由。莫里桑達克(Maurice Sendak)對這系列作品讚譽有加,會不會也正是這種並置,啟迪了他深入挖掘孩童內在對暴烈的探索?
身為童書作者的艾德華,第二次大戰時曾擔任英國的戰地藝術家,走過歐洲(甚至北非)諸多戰役,以卓越的插畫能力捕捉各式景象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他的第一本提姆系列發表於戰前1936年(Little Tim and The Brave Sea Captain),而一直到戰後1949年,第三本提姆系列才又出版。我手邊的四本書皆是他於二戰後發表的作品。他在戰地以線條,畫出眼前所見的爭奪、蕭條、傷亡,此中經歷,也許是提姆系列不避諱處理衝突與負面人性的原因之一。
如同許多著名的童書作者,艾德華也以自己的孩子作為故事主角的模特兒,但他們的性格塑造,又不像長襪皮皮或愛麗絲或彼得兔,以天馬行空奇思妙想打破限制。提姆和他的朋友們,總以最樸實的行動,在大人世界中認真面對自己選擇的冒險,為自己的冒險負責,甚至改變成人世界的某些執念。
十九世紀的北歐與西歐分別降臨了Ellen Key(瑞典籍)和Beatrix Potter(英國籍)等先行者,她們為兒童搭建一條專屬之路,這條路雖為兒童而開,卻也歡迎大人同行。如果界定提姆系列的適讀年齡,為和角色年齡相仿的小孩,那麼就輕忽了大孩子或成人見微知著的能力。
兒童文學是為兒童而寫的文學,但在閱讀的路上,童心,將帶領我們注視宇宙的自成一體,而不限於人類自以為是的自成一格!
游文綺,漂鳥演劇社藝術總監。創作路程如同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