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5.繪本圖像就是美感體驗的開始,如何跟孩子共讀藝術性較高的繪本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5.繪本圖像就是美感體驗的開始,如何跟孩子共讀藝術性較高的繪本

繪本共讀是一項親切且在生活中可隨時進行的美感教育,唯成人需持續學習,提升引導閱讀的熱情與方法,孩子自然也將樂在其中。一旦孩子擁有美感體驗與創造力結合的美好經驗,此經驗將可望被一再複製於生命的各個課題,源於繪本,而不囿限於繪本。

美感體驗,是我們的各種感觀接觸外界事物後,喚起的心靈感知與愉悅感受,它可以來自正規的藝術展演,也可以是日常的生活覺察,例如進入大自然裡體會季節之美、整理居家環境之後的空間美感等。而繪本,平均32頁的圖文作品,既有藝術領域當中的文學藝術,亦有圖像表現的視覺藝術,順應主題、結合裝幀技藝、選紙的適切性、編輯的邏輯等維繫美與品質的元素,一本書才得以完整。繪本是可以隨時握在手中的藝術品,而繪本共讀則是一項親子之間方便可
得的美感體驗。

繪本所蘊涵的美感體驗豐富,有些作品所表現的哲學性與藝術價值深刻,對讀者來說,會有不易直覺閱讀的反饋。對於這一類別繪本,共讀前的準備與藝術生活化的巧思,皆有助我們與孩子一起在共讀中深化美感體驗的感悟。

感受力與學習力一同由淺入深

對於美的敏銳度,應由孩子年幼時即注入與培育。

有互動效果的翻翻書、具學習功能的數字書與字母書,是幼兒早期接觸的繪本,挑選具備藝術涵養的作品,可以讓孩子在美感體驗與學習上同步進行,並以此原則,隨孩子年紀增長與需  要,揀選共讀的書目。

艾爾莎·羅斯耶維奇(Elsa Mroziewicz)的為一硬頁翻翻書,其圖畫與字體的設計精巧融合,三角形的開本,翻頁後呈菱形狀,再次掀頁則延伸另兩塊三角形,書中出現的動物,其特徵巧妙地繪製在全展開的跨頁當中,設計感與趣味性兼具。

圖片來源 : Elsa Mroziewicz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 : Elsa Mroziewicz官方網站

另,安野光雅的《ABC之書》是字母書中的經典之作,書中字母以木紋和卡榫裝置來繪製,並結合空間錯置的視覺效果來呈現。環繞字母的古典邊框裡細繪著許多該字母為首的物件、花卉、動物等圖案設計,是極具藝術風格的學習用書。

由藝術元素接近藝術創作

線條、顏色、形狀、形態、質感、明暗度、空間為藝術七元素,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與繪本時,雖無須拘泥藝術元素的剖析,但藝術元素有助我們走進藝術世界的內容,並且幫助我們思考與談論藝術作品。與孩子共讀藝術性高的繪本時,借助藝術元素的細讀,能幫助我們找到欣賞作品的路徑。其中,線條與顏色是最普遍的藝術元素。

線條有大小、方向、情緒的區分;顏色可粗略劃分為暖色系與冷色系。當我們欣賞梵谷的《星夜》時,一眼即見冷而垂重的藍色,畫中星星、月亮、柏樹與天空的紋理,皆是粗重蜿蜒的線條,此時顏色與線條的觀察,帶領我們進入梵谷入住精神病院後,眼前世界的情緒張力與樣貌。

以繪本為例,作品《風是什麼顏色?》講述的是小巨人出門去找風與風的顏色的情節,在作品當中,不只顏色與線條挾帶著閱讀訊息,作者安.艾珀(Anne Herbauts)更以不同紙質,配合壓印、打凸、挖洞、立體上光等設計,引領讀者讓閱讀中的認知與各種感官產生微妙連結,使閱讀感受獨特而豐沛。由《風是什麼顏色?》可練習與感受藝術元素在一部作品中的傳遞力量。

風是什麼顏色? (第2版)De Quelle Couleur Est Le Vent?
作者:安.艾珀 譯者:楊雯珺 繪者:安.艾珀 (Anne Herbauts)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掌握作品底蘊內涵

欣賞繪本與欣賞藝術創作相同,了解作品的核心精神,能讓我們在既有的範疇上,理解作品的細節表現。一如我們預先了解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動機與理想後再去欣賞《清明上河圖》,便知曉應當觀看圖畫中宋代首都汴京城郊的民間日常、農村與城鎮的經濟活動,及其具備的年代意義。

《野營那一晚》是一本無字繪本,描繪主角背起行囊到山林紮營一宿的故事,沿途出現許多符合邏輯與不符合邏輯的角色,主角看來面無表情且平淡的過了一晚。如果我們明白作者安德烈.安提諾利(Andrea Antinori)欲藉作品表現人與萬物為伴的初衷,那麼我們對主角一路上看不出起伏的情緒表現,將會有不同的解讀, 並將目光聚焦在旅途中熱鬧登場、形形色色的角色們。

野營那一晚 Solo una noche
作者:安德烈.安提諾利 原文作者:Andrea Antinori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01

因此,遇見不易讀懂的繪本,不妨試著重覆閱讀加強感受,或者藉由導讀提取要領再回頭欣賞,都會是提升閱讀敏銳性的練習。

野營那一晚 Solo una noche 內頁圖片
圖片來源: 大塊文化網站

在朗讀中扮演好文字的功能

法國童書評論家蘇菲·范德林登(Sophie Van der Linden)將繪本圖文關係中的文字功能分為:「劃分」、「協調」、「管制」、「鏈接」四種。(註1)

「劃分」是文字搭配圖畫時,放在每張圖旁邊,使每張圖成為獨立的敘事。「協調」是在一幅圖表現多個相繼發生的場景時,文字可以藉由表明時序引導插圖的解讀。「管制」是文字可以清楚傳達虛擬時間,在一系列插圖中,對省略的流逝時光做明確的說明。「鏈接」則是在圖與圖之間有連貫性的斷裂時,以優化圖的連結性。(註2)

註1:(蘇菲·范德林登(Sophie Van der Linden),《一本書讀透圖畫書》,陳維、袁陽譯,西安:世界圖書,2018 年,頁 108-109。

註2: (游珮芸<荒井良二繪本的圖文敍事分析>,自《藝術觀點》No. 90, 2022 年,頁 31。

以荒井良二的《天亮了,開窗囉!》為例,其文字發揮的便是「鏈接」的功能。

全書沒有特定主角,每一跨頁都像一幅獨立的風景畫,「天亮了,開窗囉」等文 字,讓各自獨立的每一頁受到鏈結,行進在同一個主旋律當中,也讓讀者的目  光,留意到不同畫作中,相同的「開窗」元素,並予以串聯,凝聚作品整體的意象。

在共讀繪本前,成人可先體會文字的功能,並在朗讀時扮演好該功能角色,較能順利將孩子帶入情境當中。

天亮了, 開窗囉!あさになったのでまどをあけますよ
作者:荒井良二 譯者:林真美 繪者:荒井良二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 誠品線上

培養一同欣賞美的默契

不易以直覺來閱讀的藝術性繪本,必然會有許多內容值得討論。在共讀此類繪本時,成人可以主動提出自己的感受,但慎勿過度解釋與引導,主要為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營造親子之間成為一同欣賞作品的伙伴關係。

像是繪本《你在想什麼》,是一本畫風細膩精彩的翻翻書,提供開濶寬廣的思維,每一跨頁有一句描述,搭配可掀開的摺頁,摺頁裡是以圖畫來表達描述的畫面。親子共讀時,在翻開摺頁前,可以互相討論自己的想像,能畫下來更好,接著  再一起閱讀摺頁內容,便是一段培養親子共讀默契的時光。

你在想什麼? A Quoi Penses-tu?
作者:樓弘.莫侯 譯者: 尉遲秀 繪者:樓弘.莫侯 (Laurent Moreau)
出版社: 步步出版

閱讀之後的再創作活動

繪本當中有許多創作的元素,適合挪移至生活中,成為親子再創作的題材。

例如共讀繪本《小藍與小黃》、《馬諦斯的剪刀》後,可利用色塊、剪紙創造自己的故事。家庭的同工創作可以讓孩子感受創作過程中的思考運作,以及創作完成後安定的情感歸屬。長期來看,能為孩子養出一副閱讀藝術繪本的好胃口。

美感生活化

共讀繪本、參與藝文活動,是美感教育的實踐作為。而實際上,眼前時時刻刻的見聞、感受,皆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與審美價值。因此,在生活中落實「美」是成人能為孩子努力的事,也是能與閱讀和藝文活動相呼應的行動。

而「美」是一種感受,我們可以從大自然規律的四季更迭中,感受每個季節裡  動物、植物、氣候的變化,並應對居家生活的佈置,例如桌巾、椅布材質的替換:毛料與深色系布料適合冬天、棉麻與淺色系布料呼應夏天;我們也可以觀察每個季節當中盛開的花、結的果,及其花與果的外形與結構;此外,在過節時,以手作飾品裝飾居家空間,或是以手作卡片、禮物取代購買。孩子是在成人營造出來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成人所打造的環境,就是孩子感受美的培養皿。

美感教育的益處,不僅在於培養審美觀,其底層繁複的運作,能有助受教者的感性思維、邏輯推理,增進專注力、創造力與情感平衡,也在受教的過程與要求下,練習人際溝通與自我表達的能力。而繪本共讀是一項親切且在生活中可隨時進行的美感教育,唯成人需持續學習,提升引導閱讀的熱情與方法,孩子自然也將樂在其中。一旦孩子擁有美感體驗與創造力結合的美好經驗,此經驗將可望被一再複製於生命的各個課題,源於繪本,而不囿限於繪本。

延伸聆聽

延伸閱讀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4.與自然融合的親子藝術旅行 —美術館館員的不藏私推薦路線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3.選書心頭好:打開最小美術館的窗戶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2.繪本帶我大展身手!──從閱讀出發,打造自己的展覽

【專題|一起看繪本II】01.不只是大人的世界! 繪本與當代藝廊,一起到藝廊裡去親子共讀與共玩吧!

本專題贊助單位 : 文化部

劉亞菲( 6篇 )

繪本,生活練習」主筆,繪本譯者、閱讀推廣者。願閱讀嘉惠生活。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reading.life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