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芬紛聊天】學校作為學習和生活空間:讓學生共同參與校園環境規劃

【專欄│芬紛聊天】學校作為學習和生活空間:讓學生共同參與校園環境規劃

學校作為學習與生活空間,而學生是該空間的實際生活與運用者,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共同參與空間設計,對學校有更深的認同,這也是此一計畫發揮的重大功用。

Liv就讀的南蒂羅爾國中參與了一項由伊拉斯莫斯(Erasmus+)贊助,為期三年的合作計畫,從2021年到2024年,來自義大利、德國與芬蘭的八所中小學,透過改變教育景觀、教學建築,以及創造學生共同參與的機會,來發展不同的學習文化。

計畫的主題名稱為「學校作為學習和生活空間」,因為學校不只是學習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學生生活的空間,學校的空間是可永續經營的資產,可供未來幾代人使用。

有句諺語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力量」,所以此計畫認為:學校不應該是封閉的場所,而是應該開放校園,匯集社區資源,產生協同效應。學校應成為該地區的中心地點,這不僅涉及校園建築,還涉及學校設計的整體方法,社區空間的整合,以及學生和家長參與空間設計的可能性。

整個計畫包含分析、理論與實踐三部分,先分析三個國家的現狀與需求,再由專家與各國當地工作人員進行跨國工作小組會議,決定工作流程,最後實踐的部分則包含:三國之間的學習流動、工作見習、線上會議、和主題培訓等。成果將建立一個專案網站,分享各國教育景觀、學校空間建築的發展與管理策略。

以下分享Liv的國中在計畫中是如何落實讓學生共同參與。

一、學校建築檢查

邀請學生進行學校建築檢查,然後將各個空間的功能寫在卡片上,學生在參觀時記下他們的觀察與改進想法,接著由學生議會代表匯整所有想法和建議,並與學校管理階層、老師,以及社工人員開會,一起制定優先事項清單,確定「學校建築設計」中的哪些部分可以由學生自己實現。

經由學生建議後,由學生設計的一個陽台閱讀與交流空間

二、最希望增設的戶外空間

學生議會代表設計問卷,調查全校學生最希望增設的戶外空間是什麼?功能為何?最後結果第一名為「Kiosk小吃亭」,學生們最希望學校可以在下課時間提供熱騰騰的食物。

於是,在社區居民協助下,學校得到了一台已淘汰的舊露營車,在經過學生共同的設計與改裝後,將它放置在校園的木製平台上,管理團隊由七位二年級學生組成,他們將討論除了小吃亭之外,未來還可以成為怎樣的空間,以發揮更多價值。目前這學期開始,每週三下課時間小吃亭已開始販售食物,非常受歡迎。

Kiosk小吃亭已開始販售食物

三、與社區青年文化中心合作

學校社工人員與社區青年文化中心合作,成立青少年俱樂部,提供學生在課後各種休閒、交友及才藝活動,學生加入的會員費只要一年10歐元,便可參與所有俱樂部的活動。像是每週固定的藝術創作、舞蹈課程、噴漆室開放,還有不定期舉辦的課程,或是只是放學後到俱樂部聊天、聽音樂、玩桌遊,提供青少年一個安全的空間進行互動與交流。青少年俱樂部同時也肩負教育功能,例如網路使用、校園霸凌,或性教育等資訊傳達。

學校社區的青少年俱樂部

學校作為學習與生活空間,而學生是該空間的實際生活與運用者,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共同參與空間設計,對學校有更深的認同,這也是此一計畫發揮的重大功用。

延伸閱讀

【專欄│芬紛聊天】密集的課表卻讓學生不覺得累?學校餐廳就是食育課程的實踐?來看看南蒂羅爾的做法

【專欄│芬紛聊天】只上學半天的國中生?南蒂羅爾的國中作息與培養終身運動習慣的俱樂部

【專欄│芬紛聊天】從做中學、創意無限的南蒂羅爾國中自主學習專題日

【專欄│芬紛聊天】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南蒂羅爾中小學改革教學法實驗班

芬紛聊天( 72篇 )

2018年,一家三口為了追求夢想遠赴芬蘭求學,開始北歐生活與教育觀察的紀錄。2023年,我們離開了旅居四年多的芬蘭,再次開啟另一段冒險:在義大利德語區南蒂羅爾Südtirol展開全新的生活。

原為台灣小學老師的媽媽,和女兒一起體驗不一樣的教育,對教育有了更多想像,相信教育會讓孩子擁有無限可能!

想更認識我們請到:

https://www.facebook.com/GarageeStudioInFin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