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7:在海洋觀視野下的閱讀養育——側記2023年「字母和它的朋友們」親子文學與文化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7:在海洋觀視野下的閱讀養育——側記2023年「字母和它的朋友們」親子文學與文化節

今年「字母和它的朋友們Letras e Companhia」親子文學與文化節的主題是「水」。來自各個社群,各個的表演與出版與閱讀團體及實體書店,都有不同形式的分享或演出。

我們來看看這個「美味小壽司」,你能相信,它其實是塑膠嗎?而且還全部是海灘撿來的塑膠!這是一個小朋友從葡萄牙海洋學家安娜・佩戈 (Ana Pêgo)帶來的各種海廢組成的!安娜佩戈是 《海洋塑膠:一個入侵物種》的作者,他和弟弟柏南多‧P‧卡瓦洛(Bernardo P. Carvalho)合作的這本介紹海洋塑膠的繪本,榮獲拉加茲最佳童書獎項。

去年四月。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談到如果有機會開放邊境,希望可以邀請到海洋學家安娜・佩戈 (Ana Pêgo) 到澳門來。今年的「字母和它的朋友們Letras & Companhia」親子文學與文化節,她真的來了!

安娜佩戈 (Ana Pêgo)帶小讀者進行工作坊(筆者拍攝)

一別說教式的環境教育,安娜佩戈真.正.喜.歡在海上正在發生的一切!即使是被環境保育者視為大敵的海洋塑膠!這怎麼說?作為一位海洋學家,安娜佩戈收容它們,為之分類,不知找出這些海洋塑膠的來由,也說出屬於它們的故事。即使世人視之為「垃圾」,這位海洋學家熱愛大海的一切,終生不渝,當然,是一種希望「它們不要再生更多了啦」的那種終生不渝。

「垃圾就是垃圾,尤其當他它破壞環境的時候,自然就不是什麼寶藏了。但我發現,有些垃圾會很有趣,因為它們非常罕見,還可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甚至能加深我們對海洋、洋流、海水侵蝕以及污染物等方面的了解。所以我有時候就在這個意義上使用『寶藏』這個詞。」

——《塑料海洋:一個入侵物種》
安娜佩戈 (Ana Pêgo)的工作坊活動,她帶來了自己「珍藏」的海洋塑膠,讓孩子們做出自身的敘事,然後拍成一部部短短的動畫短片!(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延伸閱讀|《這是我拯救鯨魚的方法 ——ANA PÊGO和她的〈塑料海洋:一個入侵物種〉》

「『我所蒐集的海洋垃圾都是我的寶藏。在海灘上親手撿起他們、清洗他們,然後進行分類選擇,所以它們都是我的寶藏。我從來不會丟棄它們,我用它們讓孩子們創作。』Ana不停強調這些被蒐集的海洋塑膠現在已經不是垃圾,而是具有價值的。」

(大蔥:澳門《論盡媒體》)

失物招領:玩具成為童年的遺孤

現場「對話空間」還包括展覽——澳門藝術家Tchusca Songo名為Hac-Sa: perdidos e achados,直譯下來,就叫作「黑沙:失物招領」。

這位出生於安哥拉的藝術家,自2006年開始就居住在澳門創作至今。她時常逗留在這城市的各個海岸線,蒐集、收藏海洋廢棄物,並將這些海廢製作成美麗的事物。在看過Tchusca Songo作品之前,已經耳聞有一位藝術家能用非常獨特的眼光來創作環境議題的作品。各種海洋廢棄物,在她的手下,像是珍貴礦石一樣地存在,它們變成各種雕塑。

位於藝術家身後的,是澳門黑沙海灘收集來的「玩沙工具玩具組」,它們居然可以分門別類成不同的色卡!或許是因為玩具太便宜,或許是因為人變得富裕,誰知道呢?許多的玩具被棄置在海灘沒有被它們的主人帶走。「玩具為什麼成為童年的遺孤呢?」身為家長群體的一份子,我感覺臉好熱。(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偽裝的彩虹」(Rainbow in Disguise)這是Tchusca Songo 近期在另外一個藝術空間的個人作品展覽,可以看到「黑沙:失物招領」(Hac-Sa: perdidos e achados)創作脈絡的延續。

(筆者拍攝)


《海洋塑膠——一個入侵物種》首次在澳門發佈

另外一場關於書的分享,由我跟大蔥一起來。在《海洋塑膠:一個入侵物種》談談在澳門閱讀的情況:澳門的兒童如何反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於海灘看到的一切?當我們在談「海洋塑膠」時,因為是它們為死物,便會著急在清除與消滅,而《海洋塑膠》把它們作為「入侵物種」,就會引發生命的思考:生命來由何處?問題如何出現?由此來傾聽的海洋生與死,質問生命的界線在哪裡。另外是在亞洲的繪本閱讀裡,如何藉由不同語種出版,提供在一個議題裡凝聚各種觀點?《海洋塑膠》提供微觀視角的同時,亦能對照《塑膠島》(參讀:繪本寶物No.26:蟬聲繞境的一刻,讀繪本,不安於室)宏觀的視角來重新檢視自己城市生活與行動:如城市天際線的變化、填海工程與生活地景的轉換、同城/臨近城市的產業如何和閱讀空間(我們所在的海岸線)有所連繫⋯⋯

《海洋塑膠:一個入侵物種》首次在澳門發佈(葡文版:Plasticus Maritimus — uma espécie invasora出版:橘子行星Planeta Tangerina。簡中版由浪花朵朵選題策劃出版。圖為筆者拍攝)

從一本書開始,不同主題的演繹及對話

今年「字母和它的朋友們Letras e Companhia」親子文學與文化節的主題是「水」。來自各個社群,各個的表演與出版與閱讀團體及實體書店,都有不同形式的分享或演出。

井井在故事會,期待提高「水」在繪本故事中的不同質感:成年人分析莫里斯桑達克《在那遙遠的地方》,孩子們則自己大膽地將劉旭恭《小老鼠的夢想》翻譯成葡文跟澳門讀者分享。

小老鼠的夢想》(作者:劉旭恭。水滴出版。葡文版“O Sonho do Ratinho”由Marcelo 小朋友翻譯。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而幾位澳門的葡語繪本閱讀人與藝術家亦在這裡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玩法,並用各自的藝術語言傳遞給兒童。除了工作坊與各種繪本閱讀、說故事分享,在演出的部分,就至少兩場原創作品,一場是中文劇團——怪老樹劇團/Gugumelo藝術星球根據本地繪本《水從哪裡來?》偶劇演出,一場是《小美人魚潛入海底之旅》(A Jornada da Menina Peixe Rumo ao Fundo do Mar )由音樂家與多媒體藝術家合作,講一個美人魚如何放棄水中萬千而到陸地上,整個演出充滿靈性,尤其當城市倒影出現在螢幕上時,孩子們的驚呼不難知道他們都聯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了。

《小美人魚潛入海底之旅》(A Jornada da Menina Peixe Rumo ao Fundo do Mar)由女演員Nina Rocha旁白說故事,長笛演奏家Joana Radicchi演奏,有音樂,有表演,結合墨西哥藝術家Angel Ortiz 的原創畫作。(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怪老樹劇團/Gugumelo藝術星球支持,根據本地繪本《水從哪裡來?》(作者:袁一豪。繪者:袁志偉)的偶劇演出。這是劇團策劃第三本元素主題的偶繪本(其他分別是《風從哪裡來》、《火從哪裡來》)

(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澳門葡語交流平台 Somos 出版了《從前⋯⋯我的大海》(“Era Uma Vez… O Meu Mar”)由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澳門、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的孩童們,續寫與繪畫,完成一個故事。

(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Tchusca Songo(”Hac-Sa: perdidos e achados”藝術家)做的工作坊:帶孩子們用她的創作方式來製作面具。

(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繪本作者 Andreia Martins 做自由藝術工作坊(Oficinas LibertArte),帶孩子們直接五感感受墨彩的流動來做出大海的模樣。

(相片來源:IPOR東方葡萄牙學會的官方FB)

我好奇著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怎麼去經歷、體驗,甚至造就自己人生敘事的各種海洋視野。大海令人深感人類所知的限度與渺小,而參與幾回與海有關主題的閱讀節,更明白人類因大海而有的觀點、溝通與聯繫,何等趣味與重要呢!

川井深一( 46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