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最強的雙刃寶劍?:談童書的「議題式企劃」(上)

【專欄│童書料理研究室】最強的雙刃寶劍?:談童書的「議題式企劃」(上)

仔細觀察台灣的童書出版,無論國外引進、或者是本土自製的書系,都會發現具有「議題式企劃」特質的書籍,佔了相當的比例。

此處提到的「議題式企劃」,指的是「聚焦於可供教育兒童的明確議題」的企劃思維,例如:能源、環境、性平、民主、校園霸凌、本土意識、生命教育、歷史、語文、品格教育、食育……等。這些明確、精確的議題,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兒童讀者進行思考學習。

另一方面,身為文字作者的經驗中,接受議題式邀稿的出版機會,往往高過自由創作的投稿,更引發我對「議題式企劃」現象的關注。

亦曾聽聞專家提出「台灣童書需要更精密的企劃,來提升品質」的意見,我並不完全認同,其中有許多值得審慎思考之處。

議題式企劃優點1:行銷

首先,議題式企劃,是諸多企劃方式的其中一種。

長久以來,童書在教育需求下被賦予高度的教育商品屬性,而書籍的主要消費者是家長,因此

童書一直被定位為「愈具備教育益處,家長愈願意購買」的商品;議題式企劃也讓童書貼合傳統觀念中「文以載道」的良好形象。

「扣緊家長渴望的教育需求,就更有機會暢銷,甚至長銷」──議題式企劃,在緊扣在教育需求的狀態下,慢慢成為童書出版思維的骨幹。

而行銷上亦同,只要能清楚掌握出版品的議題,便容易藉此對家長行銷。

所以,從傳統童書出版企劃的思維來看,議題式企劃可說是一種商業上的王道思維。議題式企劃,與議題式行銷,成了童書出版的左右護法。

議題式企劃的優點2: 獎項與補助

由於有政府採購預算的挹注,台灣童書出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這份保護的原初用意是讓兒童讀者有更豐富良好的閱讀品質;官方機構如圖書館、學校的採購也直接間接成為童書出版社或大或小的保護傘。

只是,學校、政府機構的採購案,往往需要具備「得獎好書」的「認證」,才會被列入採購。什麼樣的獎?主要便是政府舉辦的官方獎項、好書評選。在此般規則下,為了得到獎項肯定,得到更多採購機會,就容易朝著「優良讀物」、「好書」的方向去經營出版。

另一方面,得到優良讀物的獎項和評選的「認證」,也合理的被認為能增加家長購書的意願。

於是產生了十分合於邏輯的結果:無論是翻譯選書,或是原創書,議題式企劃的出版成為防守中進攻,一舉兩得的絕佳選項。

「家長的教育需求」、「得到獎項與採購」,以及「便於行銷」,三方面的交叉深化、強化了台灣童書出版的童書議題式企劃的特性,共構成強勢的出版模式。

議題式企劃產生的問題與影響

儘管議題式企劃乍看十分合理且好處多多,但在議題式企劃成為強勢的狀況下,存在一些疑慮。

第一個疑慮是,什麼樣的書,比較容易成為優良讀物,被認為是「好書」?

就目前的現況來看,仍是以具有較明顯的教育價值、能表現善良風俗的作品有較高的機會。然而,好作品不能只依賴這些面向來評價。官方評選的選書極高比例是教育上的品質屬性來評價,而非以兒童讀者的喜好,與文學性、創意性來評選,因此,是存在盲點的。

第二個問題是──缺少鮮明的議題,導致獲得獎項、補助的機率較低,也難以藉此行銷的作品,被出版機率大大降低。

對於知識類、教育類的出版品來說,議題當然很重要,可以作為書籍的主題與核心。

對於通俗文學、散文、詩等文學類型,卻不一定如此;童書也不該只有知識和教育。

議題式思考的最大危險,便是容易以單一的價值思考書的構成,綁架、框架了童書原有的表現空間,導致了本土自製書在創作上與出版上的狹隘。

小結:

隨著時代的演進推移,童書讀者和消費行為早已有了明顯的改變。長久以來做為主幹的「議題式企劃」思維,是否還能夠迎合時代的需求?我們下回續談。

王宇清( 32篇 )

兒童文學博士。現專職童書創作,偶兼評論、賞析與導讀。
覺得文本就像料理,而好的料理更形成了一個充滿奧秘的小宇宙。嘗試結合創作與理論中的理性與感性,分析文本中各種食材與手法間的微妙關係,探索各種滋味的可能性。曾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長期撰寫書評與年度觀察報告。創作代表著作為《妖怪新聞社》系列3冊(巴巴文化)。其餘作品散見兒童報紙與刊物。曾獲:九歌年度童話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藝評台評論獎等。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