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計畫進入第2年,挑戰25所學校的美感變身工程。歷經10個月的努力,1月1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成果分享會。由教育部蔡清華次長親自主持,邀請25所改造學校的校長、20個設計團隊的總監現身說法,分享設計專業進入校園進行改造以來,在校園內所掀起的熱門議題及實際行動。
今年「學美.美學」計畫改造共分為5大類別:
01 特色教室
改造班級或各科專業教學教室。以嘉義市嘉北國小為例,管樂隊一直都是學校引以為傲的特色,校內卻缺乏適合表演和練習的場地。改造團隊設計出全國第一個多達4種變換模組的管樂教室:教學、團練、表演、獨奏。有了適合練習和初次登台表演的地方後,期待嘉北國小未來能培育出下一個國際級音樂家!
02 機能收納
創造更靈活的魔術空間。如花蓮縣東華大學附設小的教室,缺乏收納個人物品和教具空間,改造前的教室顯得十分擁擠狹小。設計團隊進場後,為每個學生打造專屬的書包櫃,並在整面的黑板牆後面導入隱藏式的教具收納櫃;另外打造伸縮的教師桌,讓老師可以個別指導學生作業,除了解決空間不足與收納的問題外,也讓有限的空間作最大的利用。
03 指標及空間翻轉
改善原有校舍設計不良的問題。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希望去除川堂原本沉重暗淡的形象,營造美感及溫暖的意象。改造團隊進場後,簡化了空間訊息,將剛硬的線條改成圓角,同時把花崗岩立面及鐵窗去除,改以混沙白漆覆蓋牆面增加層次與活潑感,最後掛上特教師生共同創作的彩繪,展現宜特孩子突破身體的禁錮、如同在天空自由翱翔般的創意。
04 閒置空間再造
解決因學生人數減少或因教學環境變遷、建築或空間出現的閒置問題。以台南市西港國中為例,視聽教室閒置已久,改造團隊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淺色的木質元素把教室改造成明亮舒服的閱讀,並打開其中一面牆,讓孩子在看書的同時,也能親近矗立在外面50多年的老榕樹。
05 生態學習
讓孩子親近自然、師法自然。桃園市平鎮幼兒園的改造,翻轉原有的罐頭遊具,以客家族群居住生活的代表「丘陵」為發想,校門入口廣場,重新規劃入園動線,擴大孩子戶外活動的範圍,結合客家丘陵地景,活用自然素材,把戶外區域重新打造成可動可靜的空間,啟發幼兒在戶外與自然植栽一起活動,感受陽光、快樂、活力與美感的新天地。
台灣的很多校園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但因為建築本體老舊,無法符合現在孩子教育與成長的需求,設計的導入刻不容緩。我們始終堅信,好的環境會對人產生好的影響,不僅會讓美感深植孩子的心裡,同時也會讓行為產生引導式的改變。
從去年所完成的台南市新東國小來看,歷經一年多的使用,全白色系的學生餐廳,依舊潔白如初,因為學生們自動自發地維護環境整潔,珍惜得來不易的改造結果。這種行為的改變,就是設計帶來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學美‧美學」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學美.美學」計畫,是透過導入設計思維以驅動教育革新。環境的改造只是手段,真正的改造則是改變師生行為、生活習慣及教學模式。讓下一代透過環境的改變看到一個經過設計思考而產生轉變與充滿美感的環境,讓「美感從教育紮根」能夠被更落實在台灣的教育中。
計畫最新動態,歡迎追蹤「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Facebook & Instagram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