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場景次世代】另與異的追尋:符號可以填補代溝嗎?

【場景次世代】另與異的追尋:符號可以填補代溝嗎?

【Gen Next Scene】The Pursuit of Otherness: Can Symbols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團隊在遊走式劇場中,以堆放廟埕生活圈中常見的雜物,詮釋一種近似於臺灣在地印象的廣場,有蔬果紙箱、塑膠椅、攤販用的陽傘。在這樣的組合當中,《廣場》既是在呈現傳統戲曲與當代劇場如何附身合體的一種方式,亦是引發人們反思太陽花運動在自行宣布結束之後的「出關播種、遍地開花」。然而《廣場》匯聚了這些符號,卻並無意圖以此作為加諸社會動能在觀眾心中的降魂術,這樣的失能也引來了表演藝術評論人的批評……
「如今我們面對的,不是對之前看似具有顛覆潛能的材料的吸納,而是對它們的預納(precorporation):資本主義文化預先設計和塑造人們的慾望、渴望和希望。比如說我們看到資本主義文化設立了固定的『另類』或『獨立』文化區,這些區域沒完沒了地重複舊的反叛和爭論姿勢……『另類』和『獨立』指的不是主流文化之外的某種東西;相反,他們是主流內的風格,事實上更是唯一的風格。在呈現這個僵局上,沒有人比柯特.柯本...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陳晞(Sid Chen)( 124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