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展

「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展

來來來!去大連 廖桂英談鴻禧大連現代博物館首展 關心藝文界的朋友想必對鴻禧美術館耳熟能詳,歷經張添根及其子女兩…
來來來!去大連
廖桂英談鴻禧大連現代博物館首展
關心藝文界的朋友想必對鴻禧美術館耳熟能詳,歷經張添根及其子女兩代的積累,館藏多達3萬餘件,涵蓋書畫、瓷器、鎏金佛像與文人清玩。其中,館藏書畫的數量更是逼近千件。廖桂英介紹說:「書畫是老先生(張添根)早期從蘇富比拍場上開始收藏,再到香港,或是日本寄暢園,因為老先生的弟弟張允中先生(編按:張允中旅日40餘年,經營寄暢園)的緣故,所以也很有機會從日本買到。老先生有自己獨特的欣賞品味,他挑的東西講究乾淨,有特別的興味在裡面,與市面一般看到的,如海上畫派的作品,都不太一樣,這是他獨特的眼光。當中又以齊白石、吳昌碩的作品特別多。我覺得是那個時代的流行。大概1980年代,還是南吳北齊的東西比較豐富,也容易買得到。」
潘恭壽1793年作〈榮貴圖卷〉局部。
這是鴻禧與大連現代博物館首次合作。回首展覽因緣,廖桂英說:「會去大連展出主要是因為去年10月湖北召開兩岸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者的研討會,大連館長姜曄也有去參加。因緣際會下大家覺得很有意思,展覽能夠成行,之前大概談了半年。」是次展出以19世紀中國繪畫為主題,不只因為是館藏的書畫強項,背後也蘊藏著因地選題、社會脈動的呼應。原來19世紀,這個過去老被形容是中國繪畫衰弱的百年,既不衰弱也不簡單。畫家們一方面面對中國繪畫傳統,另一方面也回應時局變化,國體變了,儒學變了,社會重商了起來,來自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甚至連觀賞藝術品的角度都是那麼的不同,以往私人交誼、掌中把玩的手卷冊頁,變成博物館裡公開的展品,可以說他們身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而翻開近代的大連歷史,這個美麗的北方明珠一路經歷開發海防、甲午、日俄戰爭到大連解放與當今政權建立,波瀾壯闊,一切的一切就在相當於大連歷史博物館的大連現代博物館裡幽幽訴說。一個是跳躍著世變脈動的19世紀繪畫,一個是訴說大連風起雲湧的博物館,再切合不過。
方士庶1728年作〈山水圖軸〉。
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
地點:大連現代博物館
展期:即日起~7/19
值此春末夏來之際,鴻禧美術館於大連現代博物館推出為期三個月的「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展覽期間為2015年4月18日至7月19日止。本刊特地走訪鴻禧美術館,與副館長廖桂英、副研究員楊敦堯暢談是展。談展覽,也談兩岸博物館交流點滴。
開幕現場。鴻禧美術館廖桂英(左)與大連現代博物館館長姜曄(右)。
鄭婷婷( 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