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錦繡羅衣巧天工」特展
中國織品類文物在早期並不受重視,除了研究論述稀少,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也不高。然而,長居香港的英僑會計師賀祈思卻為之著迷,陸續購藏了精美的中國古代織品,成為重量級的藏家。他對這些織品呵護備至,並深入研究。1995年,以其藏品為主的「錦繡羅衣巧天工」(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On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Textiles)展覽,藏品圖錄便是由他親自撰寫。該展由香港市政局與香港東方陶瓷學會聯合主辦,為香港首次舉辦的中國古代織繡品大型展覽,除賀祈思收藏,並自遼寧省博物館借來22件展品。該展中年代最早的有宋代緙絲和刺繡,而以唐卡、宗教袍服、袍服、補子四類的數量最多,品質最精。此展亦籌備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會分享中國織品研究成果。
唐卡是一種傳統的藏傳佛教繪畫卷軸,在絲、棉、麻織品上彩繪宗教題材,亦有以織繡技法製作而成者。除了在西藏製作者,亦有由宮廷御設織造局所製造,贈與西藏寺院的精緻作品,該展中的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圖1)品質精美,即是此類。
圖2 元代〈編繡法螺圓飾〉。圖╱本刊資料室。
許多中國古代織品早年深藏於西藏寺院,由於西藏為中國、尼泊爾、印度等國之間的宗教中樞之地,各地信徒與使節交通往來頻繁,貢物豐富,又因氣候乾燥,幽暗且溫度穩定的寺院儲存室成為古代紡織物的大倉庫。本展100多件文物中便約有70件曾經保存於西藏。來自西藏的古代織品大量流入國際市場後,使織品文物研究又向前跨進一步。1990年初期,於這批文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刺繡種類「編繡」,使用繁複而費時的刺繡技巧製作而成,將事先編好的繡片圖紋縫在布料上,其下常帶有金箔的紙作襯地。本展中亦有多件精彩的編繡作品展出(圖2)。
圖3 15世紀〈納繡黃地千佛袈裟〉。圖╱本刊資料室。
在宗教袍服一類中,本次展出之千佛袈裟相當精采。據研究,千佛袈裟並非穿戴之用,有些是做為掛帳使用,有些至今用途不明。在西藏寺院作坊中,千佛袈裟採用耗時費工的刺繡手法如編繡、納繡所製作,並使用大量金紙托底作,可見民間所投入之宗教願力,如該展之15世紀的〈編繡千佛袈裟〉為現存編繡作品中巨大者,亦為現存唯一完整的編繡千佛袈裟,全幅原有820個佛像,每尊佛像的衣袍、蓮花座的色彩皆不相同,以紅、白、藍、綠等若干基礎顏色隨機組合變化。還有一類更加精緻的千佛袈裟,可能是宮廷御製,展品中一件15世紀的〈納繡黃地千佛袈裟〉(圖3)以費時的納繡針法繡成,全幅共有991個佛像,每尊佛像型態略有不同,其襯底朱墨題款表示此件可能是由皇后賜與僧廟之物。
圖4 約1500年明代〈一品文官織錦仙鶴補子〉。圖╱本刊資料室。
圖5 明代中葉〈刺繡都御史獬豸補子〉。圖╱本刊資料室。
補子是用來表示中國古代皇室成員及官員階級地位的衣飾,以織錦、刺繡或緙絲製成,不同的主題圖案代表穿戴者的身分與官階。本展所展出之明清時期的補子相當豐富,可見明代〈一品文官織錦仙鶴補子〉(圖4),色彩配置典雅;明代中葉的〈刺繡都御史獬豸補子〉(圖5)繡工精巧,獬豸下半身的繡線呈放射式,眼部以加纏孔雀毛的絲線繡成。另有一件清康熙時期的〈刺繡鳳凰圓補〉,可能為皇后或公主所佩,背景採用盤金線,尊貴華美。
圖6 約1890~1905年清代晚期〈緙絲壽字菊花紋旗袍〉。圖╱本刊資料室。
袍服一類中則展出不少龍袍、蟒袍與鳳袍等皇室成員的頂級衣物,除了華麗絢爛的龍袍,還有一件〈緙絲壽字菊花紋旗袍〉(圖6),此旗袍可能為慈禧太后衣物,袍上的蟹爪菊和壽字花紋、粉紫,以及孔雀綠的色調,據說都是太后所鍾愛的設計。
大都會博物館「絲如金時:中亞和中國的絲織品」特展
「絲如金時:中亞和中國的絲織品」(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特展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克利夫蘭美術館合辦。兩館自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趁勢大量購入亞洲早期織品文物,並自1992年開始籌備本展。本展展品聚焦於8至15世紀初期中亞和古代中國所製作的奢華絲綢和刺繡,並出版研究圖錄,使這些珍貴而美麗的古代織品能夠被更多人看見,同時提供研究學者豐富的參考資料。此展著重明代初期以前的織品與刺繡,恰與以明清文物為主的「錦繡羅衣巧天工」在年代上相互銜接。
該展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談「早期交流:8至11世紀的絲綢織品」、第二單元為「緙絲:絲綢織錦」、第三單元介紹「金代和蒙元時期的織金錦緞(Brocades)」、第四單元為「頂級奢華:蒙元時期的絲織品」、第五單元為「刺繡」。
圖7-1 8世紀粟特〈童服〉,上衣表布,織錦。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圖╱本刊資料室。
圖8 10世紀中國〈石榴童子紋飾帶〉,紗質、繪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本刊資料室。
第一單元論及粟特、中亞與中國絲織品的早期交流,展品中一套美麗的兒童服裝(圖7)正代表了8世紀時粟特與中國絲綢的融合應用。此套童服分為紅色長袖上衣和白色長褲兩件,上衣的表布為粟特絲織品,上衣襯裡和長褲則都是中國絲織品。上衣表布織以古伊朗薩珊風格的紋飾,聯珠紋圓框內並排著兩隻面對面、姿態左右對稱的鴨子,鴨子各站在一片棕櫚葉上,鴨喙各銜著一條項鍊的兩端。紋飾圖案以紅、黃、黑、白四種顏色交互配置,此類還保留原本色彩的粟特絲織品,可說是難得一見。來自中國的上衣襯裡和白色長褲反面,則織以唐代所流行的團花紋。唐代還流行一種祈求多子的石榴童子紋飾,在織品上描繪石榴內包裹著一個小男孩的圖案(圖8),是典型的中國題材;然而在伊朗地區卻也曾出土帶有小男孩和蓮蓬(亦比喻多子)圖紋的北宋織品,可見當時中國與中亞地區之文化交流。
圖9 11~12世紀中亞東部〈花間遊龍〉,緙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大都會博物館。
圖10 元代(約1330~1332)〈大威德金剛曼荼羅〉,緙絲唐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大都會博物館。
「緙絲」是一種工序相當繁複的絲織工藝,採「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圖紋,其起源目前不明,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唐墓所出土的7世紀緙絲,是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案例。中國的緙絲工藝於宋代臻至成熟,產生許多優美如畫的作品。該展可見中亞、宋、遼、西夏、元代緙絲,尤以中亞地區緙絲最為精采。北宋有一類緙絲的圖紋即襲自中亞,如來自中亞東部11至12世紀的〈花間遊龍〉(圖9)、12至13世紀的〈蓮池水禽紋〉等。緙絲唐卡始自西夏,該展則以一件元代大型緙絲唐卡〈大威德金剛曼荼羅〉(圖10)最引人注目,畫面下方有皇家供養人元明宗與元文宗帝后肖像,可與元代帝后肖像畫相對照。
圖11 金代〈羚羊、花卉枝蔓與月亮〉,織金錦緞,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金代流行「織金錦」,在單色背景中織入金色圖紋,以水滴形或圓形組圖為單位交錯排列,組圖題材有獵天鵝、羚羊望月(圖11)、龍紋、鳳凰紋等,有的源自金代傳統,有些則是受伊朗東部織品影響。如羚羊望月為金代圖紋,一隻中亞羚羊回頭望著被雲氣圍繞的滿月,背景為花卉枝蔓,此種羚羊圖騰源自7世紀的粟特,充滿草原風情。蒙古滅金後接管金代織匠,繼續製作此類織金錦。蒙元時期的絲織品經常織入金線或銀線,圖紋繁複,除了龍鳳紋,還包括來自中亞以及伊朗東部的對稱神獸形象,富有神祕的異國情調。
圖12 11世紀晚期至13世紀早期中亞東部〈動物、飛禽、花卉〉,刺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圖/大都會博物館。
「刺繡」是使織品上的紋飾產生浮雕感的裝飾技法,圖紋的視覺效果因此更加奪目,故古代刺繡絲織品的價格,又比一般絲綢高出許多倍。該展刺繡作品包括受中亞影響的早期風格、遼代服飾刺繡、元、明時期的編繡作品和刺繡唐卡等,種類豐富。其中一件中亞織品(圖12)令人驚豔,小鹿、馬匹、野兔、鳳凰等動物生動穿插在美麗的花卉之間,雖被定為11世紀以後之作品,卻融合了漢代與中亞的早期風格,色彩繽紛,繡工細緻,相當精彩。
美國大都會此展著眼中國古代織品與中亞地區織品之密切關係,為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留下了美麗見證。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香港藝術館編《錦繡羅衣巧天工(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On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Textiles)》,香港:香港藝術館,1997。
James C.Y. Watt, Anne E. Wardwell;with an essay by Morris Rossabi《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New York: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1997。
相關報導
《釋名.采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
「絲」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以蠶絲製成的織品――「絲綢」是相當貴重的物品,可與黃金等值,甚至作為貨幣用來易物。因此,絲織品代表了使用者的階級與身分地位,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織彩為紋」,周代的絲織品中出現了絲質、色彩和花紋三者結合的高貴衣料――「錦」。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顯示絲織品為當時重要的出口商品,中國古代絲綢透過貿易活動傳入西方,成為上層階級才能使用的奢侈品。
然而,早期關於中國古代織品的專門研究並不多見,1990年代出現兩個標誌性的大展,引起了學界與社會對中國古代織品的重視。首先為1995年在香港舉辦的「錦繡羅衣巧天工(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On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Textiles)」,以香港私人藏家賀祈思的藏品為主,共展出100多件珍貴織品,尤以明清時期文物最為精彩;再來是1997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舉辦的「絲如金時:中亞和中國的絲織品(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大展,匯集該館與克利夫蘭美術館共64件文物,展示8至15世紀初期中亞和中國的絲綢和刺繡。
圖1 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李如珊( 10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