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由尼古拉斯.羅格斯戴爾(Nicholas Logsdail)倫敦開幕的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今年即將邁向50周年的紀念,從貝爾街(Bell Street)開始,不斷的擴充和延伸,從單一的空間到幾乎佔據整個街區,再從義大利米蘭到美國紐約,50歲的里森畫廊目前在全世界擁有4個空間,而紐約的空間就座落在畫廊聚集的雀兒喜(Chelsea)和新開發的高線區(Highline)。
1976年位在貝爾街的里森畫廊。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倫敦里森畫廊。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紐約里森畫廊。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歡慶成立50年
和許多跨國畫廊企業化的經營不同,里森畫廊從創立至今,依然是家族淵源深厚的小型企業,員工不過70多人,倫敦由尼古拉斯.羅格斯戴爾掌管,國際事務,尤其是紐約的兩處畫廊空間由兒子亞歷克斯(Alex Logsdail)主導。里森畫廊開始營運的1960年代末,從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再到普普藝術(Pop),隨後他更以一系列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和概念藝術(Conceptual),在當代藝術裡獨樹一格。他的品味形塑了畫廊往後50年的發展。
里森畫廊創辦人尼古拉斯.羅格斯戴爾(Photo by Roberto Chamorro)。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亞歷克斯.羅格斯戴爾在紐約里森畫廊。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回顧里森畫廊過去50年的展覽歷史,許多美國藝術家在英國畫廊首次展覽,都是由尼古拉斯.羅格斯戴爾引進,像是Sol LeWitt、Donald Judd、Carl Andre等;然而在1980年代開始,他更介紹一系列新世代的英國雕塑家,像是深受台灣藏家喜歡的東尼.克雷格(Tony Cragg)和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以及李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等;他們都是與尼古拉斯.羅格斯戴爾一同成長的藝術家。里森現在代理的藝術家陣容高達51位,包括1990年代行為表演之母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深受亞洲觀眾喜愛的朱利安.奧培(Julian Opie)和艾未未等。在50周年之際,里森畫廊將推出一部重量級文獻出版品,收錄曾經在畫廊開過個展的 150 位藝術家及超過500場展覽的檔案,以超過1千頁的規模,重磅登場。
倫敦里森畫廊正在展出德國藝術家Jorinde Voigt個展「Both Side Show」。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從倫敦開始美國扎根 進軍中國
繼米蘭後,紐約空間從2016年開始營運,由在紐約生活多年的Alex Logsdail主導,他表示,紐約空間是在很多美國藏家的支持下開設的,希望可以介紹從未在美國展覽過的藝術家,或是介紹美國藏家還不熟悉的藝術家,像是開幕展就以古巴裔,當時101歲的Carmen Herrera作為首檔展覽,接著像是從未在美國商業畫廊展出的John Akomfrah都是展覽的重點,還有15年未曾在紐約個展的Susan Hiler等,「作為一個給城市新的平台,做別人沒做過的」他說,這也是紐約近幾年少數從頭興建的畫廊。而紐約的第二個空間則是年初開幕,提供藝術家做小型的個展或是單一播放室的空間,他表示:「對藝術家來說,比較私人的繪畫作品,單一的裝置或是放映,在大型的空間會非常的奇怪。」
對於日趨成長的中國市場,Alex表示:「中國市場一直在成長、成熟,以及教育自己,有很大的潛力。」不過相較於其他國際藍籌畫廊(Blue Chip Gallery)積極在亞洲布局,里森畫廊現階段不以開設實體空間為策略,而是積極的和以中國為根據地的收藏家和私人美術館接觸,近年延攬曾任職長征空間行政總監、余耀德美術館副館長的董道茲(David Dung)擔任亞洲代表。里森透過與在地機構的合作,打入中國市場,例如去年在上海世博區民生銀行擁有的M21(21世紀民生美術館)的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個展;今年在周大為位在M50的上海CC基金會(CC Foundation)的Ryan Gander個展,以及上海西岸復星基金會的復星藝術中心朱利安.奧培個展等,都一再顯示里森畫廊在中國獨特的策略。
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在上海民生21美術館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Ryan Gander在上海Cc Foundation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朱利安.奧培在上海復星基金會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復星基金會
里森畫廊獨特的中國策略
2016年加入里森畫廊畫廊的董道茲表示,從那時他就帶著畫廊和博物館會面,瞭解上海正在發展些什麽項目,為的是要瞭解哪些藝術家或是展覽曾經在中國展過,但為何沒有持續下去,或是引起什麼迴響。他發現:要讓藝術家在中國能夠持續的和觀眾對話,也必須使用更在地的觀點,像是透過社群媒體延續討論。例如去年在M21(21世紀民生美術館)的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個展後,被韓國策展人看見,也到了韓國展覽。
里森畫廊亞洲代表董道茲。圖片提供:里森畫廊
因此,藝術家是好的、作品也是好的,但「要如何包裝、如何呈現,其實更重要,而不是展示物件而已」他說:「因為中國已經從中國製造、中國組裝、再到中國品牌,所以根本上已經是在創造東西。」
對於在亞洲沒有實體空間,董道茲表示:「不用急,雖然跟著經濟的發展是政治正確的事情。」他強調,多一個空間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藝術家填滿,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而且里森畫廊的藝術家,與空間是有相當的關係。他強調終究「需要一個實體的空間,但不應該被實體空間給限制,而且里森相對於其他組織來說,還是小型的企業」。
Tags
翁浩原( 6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