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十三聲》展開七地巡演,「舞蹈蒲公英」全臺紮根:鄭宗龍談雲門舞集2021年計畫

《十三聲》展開七地巡演,「舞蹈蒲公英」全臺紮根:鄭宗龍談雲門舞集2021年計畫

“13 Tongues” Soon to Tour to 7 Places, “Dandelion Project” Takes Root All Throughout Taiwan: Cheng Tsung-Lung on Cloud Gate Dance’s Projects for 2021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針對雲門近一年的工作方向及未來兩年的計畫進行詳細回顧及展望。

雲門舞集(以下簡稱雲門)自2020年春季後便開始積極嘗試開拓與觀眾互動的新模式,亦將於今年4月展開《十三聲》巡演及延續全台所進行的「舞蹈蒲公英」計畫。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昨(9)日針對雲門近一年的工作方向及未來兩年的計畫作詳細盤點。他特別提到,雲門近一年的轉變,源於去年春季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當時《十三聲》已完成英國、法國、瑞典共11座城市共27場的演出,但原定於在法國、中國、美國等地的共38場巡演卻臨時改為暫時延期至明後兩年。也因此,雲門團隊開始調整計畫策略,決定持續深耕臺灣在地。


國際合作推廣舞作線上化

雲門首先透過線上平台持續推廣展開活動與計畫,彌補其受疫情影響而暫時延期的國際巡演。2020年11月,雲門攜手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芝加哥Auditorium Theatre與密西根大學音樂協會在線播映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作品《來》(2015)及《十三聲》首支導賞影片,以豐沛的臺灣文化元素串聯國際平臺。

雲門舞集「《十三聲》創作溯源」之「導賞系列-肢體篇」。(雲門舞集提供)


本月,雲門再將推出三集「《十三聲》創作溯源」前導系列影片,影片邀請創作群中的音樂創作暨統籌林強、美術設計何佳興及影像設計王奕盛,針對作品中的聲音、色彩與肢體等方面解碼舞蹈創作元素,企圖為觀眾呈現多元文化與美學的對話。雲門也計劃將該系列影片發布於自媒體及官方網站,並在文化部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上同步播映,將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創作脈絡分享給更多觀眾,也藉此拓展國際連結。


《十三聲》巡演全臺展開

由鄭宗龍編作的《十三聲》自2016年在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發表以來,廣泛獲得國內外的高度讚譽。外國多家主流及專業媒體藝術版曾大幅報導作品在歐洲精彩絕倫、座無虛席的演出。舞作《十三聲》,再現了鄭宗龍的童年記憶——艋舺夜市、廟宇陣頭、宗教之習俗及傳統、萬華街道、地方環境、色彩與社交祭儀,他深入地探索身體語彙與記憶之間的關係,並試圖以視覺感官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今年4月起,《十三聲》將於臺灣開啟巡演,從淡水雲門劇場出發,陸續至桃園、彰化員林、嘉義、臺南、花蓮、屏東等7地展開22場演出。

雲門舞集《十三聲》由藝術總監鄭宗龍編作。(雲門舞集提供,攝影/劉振祥)


舞蹈教育推廣的更多可能性

2020年全新舞作《定光》,讓雲門看到了更多推廣現代舞蹈教育的可能性。鄭宗龍回憶道,去年創作的過程中、在企業協助的下,邀請了3千多位學生以教育團的方式,在舞作於北中南演出前至劇院先睹《定光》演出;雲門也初次嘗試在兩廳院進行共融計劃,將啟明學校的同學們帶到表演現場,為他們量身打造出一種能聽見舞蹈的表演。

2020雲門舞集舞蹈「蒲公英計畫」,舞者示範武功「雙飛燕」。(雲門舞集提供,攝影/王弼正)

其與文化部及企業合作展開「舞蹈蒲公英」計畫,從本月起陸續至台東(最遠至蘭嶼)及嘉義等地,預計為平均人數約40人的偏鄉中小學完成34場示範講座及演出。「舞蹈蒲公英」以一名說舞人搭配兩名舞者的輕巧編制,帶領參與的學生認識現代舞,而鄭宗龍也表示雲門樂見舞蹈融入校園,為學生們播種下藝術種子。


此外,今年亦是雲門與國泰金控贊助的「國泰藝術節」合作的第26週年,雲門也正積極籌備戶外公演,而於全臺各城市公共空間展開的「與雲門共舞」也邁入了20週年。7月起,雲門也將在五個週末於雲門劇場推出「雲門在雲門」,以雲門劇場技術秀、解密東西方舞蹈發展及親子體驗活動激發民眾對於舞蹈的興趣。鄭宗龍期盼繼續與觀眾進行多元互動,他指出:「我們希望能讓大家在雲門看到更多技術上的可能性,也能讓參與者能在雲門驗舞蹈,甚至認識現代更多的舞蹈類型,在這個活動內,也將再現雲門近年來的部分作品。」

鄧韻琴( 51篇 )